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社学"与现代"职业农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农业职业教育超越了以往"农官劝农"的传统模式,在吸收历史经验基础上,诞生了"社学"模式.元代"社学"是中国职业教育史上农民教育的创举.元代"社学"组织形式尤其是教育与生产的双重属性,普教与职教的双重教育,农师与经师的双师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教法等对于现代"职业农民"教育均有借鉴意义.现代"职业农民"教育必须依托自身文化的土壤,在总结与发展历史经验过程中完成时代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维新运动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改良派,为实现救亡图存、兴国富民的政治目的,倡导和重视女子教育.在康、梁女子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先进妇女开始觉醒,女子学堂陆续创办,女子留学渐成风气.这些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和重要作用,是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代祭祀仪礼中盛行"以女为尸"的风俗,它在家族祭祀中起到了对青年女子的礼仪训练和实践的功能,并在当时的齐国形成了长女身份固化为"尸"的风俗.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私立职业学校发轫于清末新政之后,至民国时期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近代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办学者教育理念的开放性、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和实用性以及生存基础的脆弱性等基本特点.民国时期私立职业学校对于促进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以及教育与社会经济的结合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21世纪到来,我国提出了“信息化教育”的概念,教育信息化建设成为了首要推进的项目.对于信息化程度较低、教育资源匮乏的职业学校来说,其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利于提高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职业学校的持续发展.通过对职业学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其存在问题及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职业学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改进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的民族主义运动中,金陵女子大学女学生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与当时的大多数学生迥异,本文认为教师的性别观念所形成的教育文化环境、精英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家庭化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形成金陵女子大学学生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行为选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年,南京临床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促进了女子教育的发展.袁世凯统治时期,在复古思潮冲击下,女子教育向封建旧传统回归.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集中批判了"良妻贤母"的女子教育宗旨,在知识女性的强烈要求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北京大学率先打破"女禁",其他高校纷纷效法,使女子最终获得了从小学到大学形式上完整的教育权.民国初年女子教育的曲折发展,反映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转型的艰辛,对社会的整体文明和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是我国高等教育奠定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其中师范类教育更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民国时期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教学》,是一本记录当时学院章程、制度、课程、言论、文集等内容的综合类资料汇编.该书在探究当时师范类教育,尤其女子师范教育、学科设置、学生思潮、学界动向,乃至民国学制等都有相当丰富的资料支撑,其细致而全面的记录甚至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经济、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9.
中国女子现代教育萌芽于“五四”时期。这一时期 ,在激进的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鼓动下 ,一批女子深切觉悟 :欲求独立 ,必先在教育上力争男女教育平等。因此一场以女子教育平等为特征的女界教育革命兴起 ,深刻地冲击了几千年的封建女子传统教育 ,对传统的女子教育宗旨、方针、教育内容、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批判和改革 ,从而使女子教育发展进入了现代教育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2008年,伴随着中国职业教育前进的步伐,中华职业学校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历程。时光回溯到1917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外交困之际,民不聊生。进步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带着"强国强民、教育救国"的抱负,联络教育界和实业界知名人士蔡元培、张謇、严修、沈恩孚、蒋梦鹿、穆藕初等48人在上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华职教社成立伊始,便积极筹建职业学校,次年9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