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无"是"即无逻辑:形而上学的逻辑神话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程仲棠 《学术研究》2007,1(3):25-32
逻辑与本体论均以“是”为核心,无“是”即无本体论,同样无“是”即无逻辑——这就是流传于中国学界的一个形而上学的逻辑神话。本文的目的是对这个神话进行解构,读者将会发现,“是”在亚里士多德的词项逻辑中不过扮演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即作为组成逻辑常项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语言要素;在斯多葛派的命题逻辑中根本没有地位;在现代逻辑中亦无影无踪。这一切表明,没有“是”,逻辑照样运作。无“是”即无逻辑论的症结在于把逻辑和形而上学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
也谈无"是"即无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左立 《学术研究》2007,1(11):23-29
如何看待"是"对逻辑的影响,这不仅是一个中国逻辑史研究的问题,也涉及到一些重要的逻辑哲学问题。本文考察了"是"字在传统词项逻辑理论中的作用,分析了逻辑与语言的关系,阐明了古汉语中没有"是"对于中国古代没能产生类似于西方传统词项逻辑理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振华 《阴山学刊》2004,17(2):111-114
传统逻辑并非完全过时,"取代论"者之所以主张用数理逻辑代替传统逻辑,是由于他们将"传统"与"落后"相等同,"现代"与"先进"相混淆,从而将传统逻辑看作是"落后的"、"过时的"逻辑,现代逻辑被视为"先进的逻辑".尽管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在其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但它们之间并非是完全对立的两极.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的某些内容是可以相容的.传统逻辑现代化的前提是保留传统逻辑,而不是取代传统逻辑.构建逻辑学教学体系要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要相互吸收、借鉴、兼容,反对机械拼凑和生搬硬套,反对一刀切.要根据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构建适合不同专业、不同知识背景、不同教学及授课方式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80年代初数理逻辑与传统逻辑的关系的争论中,大致有4种观点取代论,统一论,吸收论,永恒论(并存论)。吸收论不过是权宜之计,不可能无穷无尽地吸收下去。永恒论不应该是吸收论的终点,吸收论理应向取代论转化。大学里还是需要讲传统逻辑的,它是西方逻辑史的内容,不是普通逻辑,即逻辑概论的内容。 中国传统学术缺乏逻辑精神。本文把逻辑精神归结为两点一、只管推理形式是否有效,不管命题是真是假。二、亿万次证实不能代替证明。  相似文献   

5.
解析弗协调逻辑容纳"真矛盾"的逻辑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弗协调逻辑是一种可以容纳"矛盾"的非经典逻辑,但它只是要容纳那些不会导致系统不足道的"真矛盾".论文在详细阐述弗协调逻辑容纳"真矛盾"的核心逻辑机制的基础上,对逻辑真理观进行了逻辑哲学层面的反思,并明确提出:传统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的真理都是具有严格相对性的,而弗协调逻辑的真正哲学价值不在于它自身特异的逻辑性质,而在于它自觉贯彻了逻辑真理的这种严格相对性.  相似文献   

6.
王路 《学术研究》2007,(11):16-22
研究亚里士多德逻辑应该有今天的理解,但是还应该看到亚里士多德本人对逻辑的理解,这是不同层次的问题,应该区别清楚。亚里士多德逻辑的核心句式是"S是P",他的形而上学的核心是"是本身",因此在他这里,逻辑中的"是"和形而上学的"是"是相通的。这是一个平凡的故事,却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它不仅涉及逻辑的研究和哲学的研究,也涉及逻辑与哲学的关系,我认为,是值得讲一讲的。  相似文献   

7.
(一) 在传统名词逻辑中,一切逻辑形式都由变项与四个不同的逻辑常项、即“所有……是”(A)、“所有……不是”(E)、“有的……是”(I)、“有的……不是”(0)构成;其中,某些逻辑形式还含有否定词“非”,它也属于逻辑常项。传统逻辑的表述工具既不是纯粹的自然语言,又不是纯粹的形式语言,而是一种半形式语言,其中逻辑常  相似文献   

8.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与罪",其"与"究竟是"并列",还是"转入"?一般认为,逻辑是逻辑,罪是罪,"与"停留在陈列两端的平面上."逻辑"成为裁定"罪"的界限或尺度.但维特根斯坦又意识到,逻辑常常从外在的"并列"向内在"转入"了,即"逻辑"转入了"罪"--"逻辑罪".这是他毕生最难的划界.其他逻辑学家如罗素者流,则根本还无意识到不着边际的地步.  相似文献   

9.
<走进"后文学时代">一文所谓"后文学时代"的许多"新的东西"不是不新就是臆造.应该说,黄浩博士要建立"后文学时代"概念及其"自己的理论评价标准和体系",是一件可喜的事.但是,如果不尊重事实与逻辑,不遵循学理要求,则无论怎样"新",都不可能让人信服,更不可能行之久远.  相似文献   

10.
存在预设是传统逻辑学家在评价直言命题推理时通常都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所谓存在预设即是指假定直言命题的主项或谓项所表达的类是一个非空集合,或者说,主项或谓项所指示的类不能是空集.如果取消了这一假定,在传统逻辑中被视为演绎有效的某些直言推理就不再有效.我们给出了一个从现代逻辑角度来为传统逻辑中存在预设合理性的逻辑辩护的框架,不仅把存在预设问题从对当关系推理扩展到命题变形推理和三段论,而且从主项存在预设扩展到谓项存在预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