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一、后凯恩斯主义形成的方法论基础A.艾希纳撰文论述了近数十年来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的形成以及后凯恩斯主义形成的许多潜在过程.正如作者指出,这些过程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社会上对新古典主义学派的理论日益不满.尽管有过所谓"凯恩斯革命",而这一新古典主义学说依然是正统经济理论(经济学)的基础.艾希纳的文章对一些关键性的方法论问题作了论述,特别强调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对于基本经济问题研究的意义.然而,我们认为,关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新学派形成的原因及其在总的结构中的地位问题,仍有必要加以补充,并对其基本的理论研究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新制度学派是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新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在西欧和北美一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的影响。这个学派认为,美国的凯恩斯经济学已经破产,解决不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各种复杂的经济问题,因而出现了“滞胀”的局面,即恶性通货  相似文献   

3.
现代资本主义正在经历一场体系的危机,其中自然包括深刻的思想危机.它波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经济科学.正如当前的体系危机是资本主义战后发展的结果一样,资产阶级经济思想危机也深深打着战后资本主义内部所出现的变化的烙印.伴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危机出现的,是作为它的主要经济学说和经济政策的凯恩斯主义的危机.以琼·罗宾逊、卢伊吉·帕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新古典经济学产生危机,凯恩斯掀起了现代经济思想史上的"革命".五六十年代,"凯恩斯经济学"的实施,导致了新的危机--通货膨胀危机,70年代后凯恩斯经济学悄然退场,各色"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一度回潮.80年代末、90年代初,高失业率和生产停滞重新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主要经济问题,"新凯恩斯主义"--"现代主流经济学新综合派"应运而生.经济学上的危机、革命和综合,是西方现代经济运行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1971年12月27日,英国经济学家琼·罗宾逊在美国经济学协会第八十四届年会的理查德·艾黎讲座上作了一篇题为《经济理论的第二次危机》的讲演.罗宾逊夫人在讲演中提出了资产阶级经济理论正在经受第二次危机,并对美国凯恩斯派经济理论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我国学术界对此讲演曾作过介绍.鉴于这场论争有助于我们了解垄断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发展和演变,现将罗宾逊夫人的《经济理论的第二次危机》和美国凯恩斯派代表人物詹姆斯·托宾的《英国剑桥与美国剑桥之间的论战》两篇文章的摘要一并刊出;同时,我们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黄范章同志写了一篇文章:《从"两个剑桥之争"谈起》,对这场论争的背景和意义,作了扼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6.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出所谓“黄金时代”,特别是1973—1975年危机的爆发,资产阶级经济理论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状态。西方经济学家开了各种各样的药方,“从弗里德曼主义到凯恩斯主义,从‘自由放任’政策到价格控制,从重商主义到自由贸易主义,从企业行动自由到社会责任性思想”,但都无济于事,不能消除作为当前危机特点的“停滞膨胀”这种恶性循环。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李卡希曼在《陷入困境的经济学家》(Robert Lekachman:  相似文献   

7.
资本主义的批判家——凯恩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在1962年题为《凯恩斯经济学——最初的四分之一世纪》一文中曾经写道:"我担心资产阶级经济学已经无可挽回地使自己同马克思所说的'为坏良心和邪恶意图辩护'联系在一起了.如果我说得正确的话,那么凯恩斯可能成为它最后一个伟大的代表,进一步的科学发展将会来自社会主义阵营(虽然不一定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现在,在将近二十年以后,我确信,我无疑是正确的.在这期间,有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金——有些人,如弗里德曼和哈耶克由于作为资本主义热心的辩护士而得奖,其他一些人则是如我在过去文章中所说的在"如何进行"工作中由于或多或少能够胜任而得奖——然而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能够说明,为什么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再次进入危机时期.  相似文献   

8.
名词解释     
"后工业社会"理论是一种为资产阶级辩护的理论,它试图设计一个未来社会的"模式".这一理论的维护者所依据的观点是,仿佛现存社会是"工业社会".资产阶级思想家企图利用"工业社会"概念,抹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质的界限,把私人资本主义社会说成是历史上的过去阶段.根据资产阶级未来学家的预测,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984年日本发生了一场经济政策论爭。凯恩斯经济学派极力主张改变现行的紧缩政策,转而实行膨胀政策,恢复凯恩斯主义在经济政策思想上的主导地位;反凯恩斯经济学派则针锋相对,主张坚持紧缩政策,以民间为主导推动经济发展。为了便于研究这一新的动向,本文拟从经济政策角度,对凯恩斯主义和日本经济的关系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保守主义是近15年来资本主义适应当代世界的新环境的深刻过程中出现和确立的。就资产阶级的宏观经济理论而言,这个过程表现为重点放在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与上的凯恩斯主义学派与鼓吹自由市场与竞争的“长处”的贷币主义的新自由派之间在70和80年代越来越明显地分道扬镳。今天在经济理论领域里唱着保守派调子的新自由派和货币主义者,主张利用货币和信贷杠杆,作为“医治”凯恩斯主义方法所不能消除的资本主义的痼疾——失业、通货膨胀、危机,加强财政资本、跨国垄断资本在本国和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尽管物质生产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科学和技术创造了奇迹,对亿万人们施加思想和心理影响的渠道极广,资产阶级仍不能提出使人民群众心向神往的思想.资产阶级思想家承认其思想的虚弱和失败,因为它们不能回答现时代的问题,这就证明了资产阶级社会包藏着深刻的精神危机,而且也无法隐瞒和回避资产阶级精神文化的解体过程.法国社会学家P.阿隆在《对进步的失望》一书中,承认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及其思想和理想、整个社会生活和文化都存在着危机,论述现代资本主义类型的工业社会的退化和冲突,及其"悲惨辩证法".  相似文献   

12.
转向主观主义,转向人本学问题,不仅限于哲学人本学这个专门学派的范围,而且这也是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发展的整个新的历史阶段的特征。这特别指的是存在主义、人格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这种转变首先是由于资本主义总危机以及相应地在理解和解释人的问题上资产阶级思想的危机。可以把人本主义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二十年代到1945年法西斯主义的失败。在M.舍列尔和普列斯涅尔的著作中对人和人的存在的基本结构下了一个抽象的、反历史主义的  相似文献   

13.
美国货币学派领袖弗里德曼夫妇,于9月下旬访问我国。他们是一贯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政策的。美国《货币》杂志1980年5月号发表的这篇文章,是本文作者访问他们的谈话节录,原题是《弗里德曼夫妇的一些忠告》,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一、对制度学派的新关注80年前,自T.凡勃仑发表《经济学为什么不是一门进化科学?》始,美国的制度主义运动已有悠久的历史。80年来,这个运动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制度主义运动由于当时凯恩斯经济学占统治地位而逐渐走下坡路。近年来,人们对制度经济学似乎又重新产生了兴趣。这种兴趣部分是因为受了J.加尔布雷思和古纳·  相似文献   

15.
笫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国新剑桥派代表人物琼·罗宾逊和美国"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萨缪尔逊、托宾等人之间,展开了论争.由于萨缪尔逊任教的麻省理工学院以及"新古典综合派"的先驱者之一、已故的美国著名凯恩斯主义者汉森任教的哈佛大学,都座落在美国波士顿城附近的剑桥地方,所以西方学术界把他们与罗宾逊等人之间的争论,称为"两个剑桥之争".由于罗宾逊和萨缪尔逊都自称是"凯恩斯派",而且围绕着凯恩斯主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最近二十年来,在美国史学中形成了一个新的批判流派——“激进学派”。它产生于六十年代“新左派”运动的环境中。“激进”史学受现代资产阶级哲学和社会学各种批判流派(从存在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到六十年代左倾激进的反文化派)的影响。某些激进史学家甚至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理由是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但这是没有根据的,因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被激进史学家  相似文献   

17.
从微观基础研究到宏观基础研究:后瓦尔拉斯主义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微观经济学经历了三次融合.在微观基础研究中,新古典主义把预期形成机制理论作为连接宏微观经济学之间的桥梁,而新凯恩斯主义则通过工资-价格粘性的原因解释和不完全市场结构的分析来构建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他们关于代表性主体、理性、均衡以及协调问题的观点都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研究微观经济学的宏观基础.早在宏微观经济学分立之初,凯恩斯对这一问题就有所关注,西蒙开创性地提出了以"有限理性"为基础的"满意决策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则从制度上来研究宏观基础,其协调失灵学派还提出了协调失灵理论.对宏观基础进行系统研究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后瓦尔拉斯主义,其学者指出,具有有限理性的微观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经济系统方程具有多重均衡解,从而引起经济周期性波动,但宏观制度的协调功能会使经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8.
日本《史学杂志》1979年5月号发表题为《1978年的历史学界》一文,介绍日本史学界有关历史学方法论的研究情况.战后,日本史学界分为两大流派,即资产阶级学派和马克思主义学派.日本史学界受西方影响较深,特别是资产阶级学派受西方实证主义、分析伦理学的影响更为深刻.近年来,他们根据卢戈夫的"文化人类学"理论和法国"年鉴学派"的"深层(精神)历史学"理论,提出了新的历史学方法论.研究文化人类学的资产阶级学者山口昌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学术界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的讨论中,如何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派的根本区别,认清后者的要害所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在拙作《也谈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学说》(载《经济研究》81年第10期)中,针对一些同志批评生产劳动的“宽派”论者实际上是在重复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论调的观点,写了“资产阶级庸俗学派的要害何在?”一节,指出: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在生产劳动问题上炮制种种谬论的用心,并不……在于混淆物质生产的和非物质生产的界限,而在于混淆劳动者与剥削者的界限,以便掩盖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和阶级对立,为这个罪恶制度辩护。”但限于篇幅未能展开分析。本文从政治经济学史角度,对上述  相似文献   

20.
比利时经济学家欧内斯特·曼德尔于1972年出版了他的《晚期资本主义》一书.该书把三十年代以后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称为"晚期资本主义",对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出版后,曾轰动一时.西方学者称它是"努力把马克思所阐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的总理论与二十世纪资本主义的具体历史相结合的代表作".然而本书某些章节的观点却显然受资产阶级观点的影响.该书第十四章《晚期资本主义的工业循环》,对战后资本主义工业周期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本文主要摘译其中与通货膨胀理论有关的部分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