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曹禺与斯格里勃和奥尼尔──再论《原野》是一部佳构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禺与斯格里勃和奥尼尔──再论《原野》是一部佳构剧李树凯"《雷雨》是内行人的制作"。这是戏剧家李健吾先生评《雷雨》时说的第一句话。①李健吾先生作为曹禺的同窗好友,非常了解曹禺,一语道出了曹禺写戏的优越条件──他是懂得戏剧艺术的"内行人"。曹禺的戏剧崇...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李健吾以其对文学作品印象式的鉴赏,在文学批评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批评风格。这种批评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人性体察人性"为核心;在比较鉴赏凸显作家个性为主要特色;同时,在文学批评中表达批评家对生命的审美观照和哲理性思考是李健吾文学批评对法国印象式批评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3.
论关汉卿在散曲发展史中的地位蒲向明“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作家。”①“关汉卿和以他为代表的元杂剧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突起的奇峰”。②“关汉卿的主要文学成就还是在杂剧方面。”③上述说法,从戏曲创作的角度看,确实很公允地对关氏文学成就作了评价,多年...  相似文献   

4.
茅盾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学者.他对中国古代文学有精深的研究,涉及范围也较广泛,有小说、诗歌、散文以及戏剧.他的研究有三方面主要特点:时代特色鲜明;崇尚现实主义文学;学术方法灵活多样.茅盾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学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古今中外学者观点各异,大抵有二者一体说、内容重要说、形式重要说三种观点。现代中国的特殊年代里,由于反帝反封建尤其是抗战的需要,文学工具理性的诉求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内容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张扬。其时,李健吾坚守文学的形式是文学的文学性的根本所在、文学语言是文学形式的最终体现,并以文学批评与作品的写作践行他的思想。无论是在其当年所处的历史语境,还是在我们当下,李健吾的观点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及理论的发展都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统照(1897—1957)是五四文学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先驱者之一。他在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艺理论等领域留下了四百万字的著述,这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王统照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相似文献   

7.
李健吾(1906-1982) 是著名的作家,又是戏剧家和戏剧评论家,还是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和法国文学专家。而最初奠定他的学术地位的作品,则是早期的《福楼拜评传》。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李健吾在福楼拜的故乡法国留学两年。其间,他即以福楼拜和现实主义为研究对象。归国后,由朱自清介绍,为胡适主持的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董事会编译委员会译介《福楼拜短篇小说集》,同时撰写《福楼拜评传》,于一九三六年二月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也是迄今唯一的一部全面、系统地研究和评价法国现实主义大师福楼拜的研究专著。问世之初,即以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融合透露出批评大家的气魄,引起了文学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8.
李奇志 《江汉论坛》2005,5(5):111-113
李健吾是中国现代印象批评话语的集大成者.本文试图对李健吾的印象批评话语的总体特质有所归纳,在此基础上对其"灵魂探险"的批评模式进行探析,最后从批评文体的向度阐明李健吾以美文批评享誉现代文坛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戏剧大师,在中国文学史、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概括他戏剧中所表现出的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他性乎天机、因梦成戏、质采一统的戏剧思想,并进一步阐明了汤显祖的戏剧思想对当代戏剧创作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文学史上常有这样的现象:一个作家这方面的突出成就,掩盖了他另一方面的成绩。郭沫若诗歌、戏剧方面的巨大成就,使人们几乎忘记了他的散文、小说;老舍小说、戏剧上的杰出贡献,使得他的诗歌少为人知。张志民的突出成就,在其诗歌创作。然而,他却是从小说创作迈进文坛的。发表于1947年初的处女作《大娘家》,要比他的著名长诗《王九诉苦》问世早半年多。1949年,天下图书公司曾出版了他第一本小说选集《婚事》。1982年出版的《张志民小说选》,所选三十二篇作品,早期小说就占七篇,在数量上,超过了诗歌创作,在思想和艺术上,也有其诗歌所不能代替的成就,它们同样体现了一个来自农村和部队作家  相似文献   

11.
熊佛西是中国话剧的拓荒者之一,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戏剧活动家、剧作家、导演和戏剧教育家,同时也是颇有建树的戏剧理论家。他在实践和理论上的开拓,不仅在当时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今日中国戏剧事业的发展也同样具有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熊佛西戏剧理论的核心是:戏剧是大众的艺术。围绕这个核心,他对戏剧作出全面考察,在戏剧本体上强调动作,在戏剧美学特征上倚重“趣味”和“单纯”,在戏剧功能上致力于社会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熊佛西的戏剧理论具有视野开阔、重实践、社会时代感强等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王实甫的《西厢记》艺术成就很高,达到了中国古典戏剧的最高峰.历来的研究者多关注于它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语言特色等方面.文章从解析《西厢记》的典型环境入手,分析它的艺术成就.剧中的典型环境可以概括为四个,这就是普救寺、梨花深院、月夜、长亭.这四个典型环境是作品结构的基础,其中以月夜环境的描写最为详细丰富,它具有整体上起承转合的特色,构成了整个戏剧的中心意境.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戏剧文学创作中 ,曹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而他创作上的成功与他的家庭出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既清醒地意识到家族伦理对人生命力的扼杀 ,又对贵族家庭的生活情调与传统美德充满向往之情 ,既同情蘩漪式的对传统家庭的破坏 ,又对为家庭做出牺牲的愫方式的人物赞美不已 ,这种矛盾的家族感情很大程度上源于曹禺的家族体验 ,而他的旧家情怀既影响了他戏剧创作的情感色调 ,在某种意义上也构成了他创作的感性基础与灵感源泉。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丁玲,从二十年代末,以《莎菲女士的日记》蜚声文坛起,在半个多世纪里,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评论和戏剧作品。她的小说创作数量多,成就突出,引起了较为广泛的评论。对丁玲的散文创作,研究也比较深入。而对她的戏剧创作,也许由于成就不及小说、散文的缘故,未能引起评论界的应有注意。但戏剧创作是丁玲文艺创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她的小说、散文的创作特色在戏剧作品中多有体现。研究作家戏剧作品的特色,对全面认识丁玲同志的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世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也是一个文化古国,其艺术成就灿烂辉煌,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不仅在三千多年前就有了诗歌总集《诗经》,而且在唐代使诗歌登上了世界艺术的高峰,中国的散文、小说、戏剧亦很有民族特色,和西方同类文学样式相比,毫不逊色.我在这里想要说的不是中国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而是想介绍和赏析中国别具一格的文学样式——词.  相似文献   

16.
论李健吾的喜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吾于30年代中期在“艺术幻象说”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喜剧观。其具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张扬主体内在的精神性因素;以“哲学的心境”养成乐观的基调;强调豁达和宽容。这一喜剧思想的形成,为李健吾的戏剧创作带来了一系列明显而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悲剧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悲剧理论的诞生,理应是在有了悲剧这种文学样式之后.宋元时期,中国戏剧产生并兴盛了起来,中国悲剧也随之产生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只是人们还没有明确地以“悲剧”一词冠之.“悲剧”是在本世纪初才由王国维等人从西方引进的.但并不能就此说,此前中国的古代就没有悲剧这种艺术形式.乾隆58年(1793年),英国使臣马嘎尔尼出使中国,曾与乾隆一起观看戏剧演出.他在他的《乾隆英使觐见记》中说:“戏场所演各戏,时时更变.有喜剧,有悲剧.虽属接演不停,而情节并不连贯…….”马嘎尔尼用tragedy一词,明确指出中国戏剧中是存在着悲剧的,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的悲剧是符合当时一个普通西方人的悲剧观念的.中国悲剧发展到清代是承继了前代悲剧的传统的.面对这一文学形式的存在,中国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不可能视而不见,只是他们对悲剧常冠以“怨谱”、“苦戏”、“哀弦”等名称,而且也没能形成蔚为大观的类似于西方那样的悲剧理论体系.我们只是在他们的戏剧理论著作、戏曲序跋和戏曲评点中窥见星星点点.  相似文献   

18.
十四封建後期的戏剧1.唐宋戏剧封建後期的戏剧的成就,还在小说之上。这成就的获得,主要由於元代伟大作家们的贡献。但在元代以前,已经充分准备好後来发展的有利条件了。现在我们先论隋唐戏剧,次述宋金技艺。隋唐戏剧是在南北朝基础上提高的,是封建中期戏剧与後期的过渡,包含角觝戏、歌舞戏、傀儡戏与滑稽戏四种。隋代角觝规模异常庞大,戏场八里,参加演出的将近三万人。不过唐代戏剧的发展主要却在其他三种上。歌舞戏在唐代有三个不同的类型:一是前代戏剧的改造,如参军戏;二是完全新创造的,如樊哙排君难戏;三是外国戏的改造,如合生。参军戏在唐代获得两点发展:首先它产生了以歌唱为主的新品种;其次参军一词具有新的涵义,成为扮演官吏者的通称。  相似文献   

19.
老舍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颇有建树,被称为戏剧大师.然而他的戏剧创作之路与小说相比,绝不平坦,而是一条充满艰辛之路.这一点可以从《老舍书信集》中得知.可以说正是因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老舍从事“文协”工作之后,才被逼上梁山,从事了自己并不熟悉的戏剧创作,期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挫折,正是老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文协”的无私奉献才使得他最终在戏剧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戏剧如何大众化,一直是中国现代戏剧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熊佛西在二三十年代就从理论上阐明戏剧属于大众,应成为大众艺术,特别是他对“大众化”就是“农民化”的提法是深刻的、有创见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把戏剧还给大众,经大众之手而成为大众艺术,即为熊佛西的行动纲领,也是他从事戏剧大众化实验的目标。熊佛西在定县的戏剧大众化实验,从戏剧内容、剧场、演出方式等方面的革新,开创了新兴戏剧的新天地,为中国戏剧大众化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熊佛西是中国现代戏剧大众化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