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机是形式主义者吗?陆机《文赋》以大量的篇幅讲创作的过程与技巧,思想内容方面似乎讲得少一点,于是后人往往指责他有形式主义的倾向.首先提出这种批评的是刘勰,他指责《文赋》"巧而碎乱","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文心雕龙·序志》),这就是说,陆机只是零零碎碎地讲了许多艺术技巧,却没有根据儒家先哲的理论讲文艺创作的根本问题,因此对后人没有什么好处.刘勰此说影响极大,至今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史上的文章家和文学家们大多具有“情欲信,辞欲巧”的写作观,这对我们的前人研究美的书面语言——“巧”之“辞”给予了启迪。他们的研究成果可谓俯拾即是,收获甚丰,如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赋学史上,刘勰《文心雕龙》以《诠赋》为中心的辞赋批评,首次以理论撰述的形式对楚、汉、魏、晋辞赋创作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探讨,尤其是对汉、晋诸家零散的赋论加以接受、总结与扬弃,构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明体”赋论观。在学术背景方面,刘勰《诠赋》与萧统《文选》“赋篇”的编撰有着紧密的关联;在学术统绪方面,刘勰赋论又是对陆机《文赋》之“体物”说、皇甫谧《三都赋序》绾合“不歌而诵”与“六义之一”的说法与挚虞《文章流别论》中赋学见解的继承与弘扬;在赋学构建方面,刘勰体则诗骚、立赋大体、树立经典与赋文品览的论述,彰显了对赋体论的新拓展。  相似文献   

4.
吴晓峰 《中州学刊》2014,(4):159-162
刘勰《文心雕龙》是一部论述文章写作与文章批评的著作,无论创作动机还是写作内容以及论文依据都受到儒家思想影响。《序志》篇是全书的序言,全面阐述了刘勰关于《文心雕龙》写作动机、理念的思考,有助于我们了解儒家思想对刘勰的影响。从《序志》篇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写作动机来源于儒家的立言理想,他的论文途径来自对孔子的学习以及对儒家经典的尊崇,他论文的依据乃至篇章结构的设计,均是以儒家经典著作与人文理念为标准的。  相似文献   

5.
陆机文赋开端云:“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文心雕龙序志篇亦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显然是取自士衡之语以命名。刘氏此书,隋、唐人或省称曰“文心”。(卢照邻)或称“雕龙”,(刘善经),下文简称作“文心”。范文澜在序志篇注(二)引慧远阿毗昙心序,而加以说明云: 彦和精湛佛理,文心之作,科条分明,往古所无。自书记篇以上,即所谓界品也,神思篇以下,即所谓问论也。盖采取释书法式而为之,故能(角思)理明晰若此。  相似文献   

6.
<正> 关于《文心雕龙》一书写作的基本原则,在《序志》篇里刘勰有概括的说明:“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刘勰把《辨骚》篇与代表了他基本哲学观点和文学观点的《原道》、《征圣》、《宗经》等篇章同列入“文之枢纽”,而不是把它放入后而的文体论中,足见他对这一篇的重视。刘勰为什么对这一篇特别重视呢?因为在《辨骚》篇中,他通过对屈原及其作品以及整个《楚辞》的评价,表露了他的一个文学的基本观点——就是对《楚辞》的浪漫主义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序志》有云:“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这句话赵仲邑先生译为:“本书称为‘文心’,是在于说明写文章时对于心思的运用。”而这“为文之用心”不期与《现代汉语词典》中“构思”条的解释——做文章或制作艺术品时运用心思——  相似文献   

8.
刘勰的审美情感论张晶重情,是魏晋南北朝审美思潮中的一个主要趋向。相对于“诗言志”的命题而言,西晋陆机《文赋》中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的命题,无疑是昭示着审美意识发展史上一个新的时代。诚然,汉魏以降,“情”与“志”这两个概念经常混杂使用,“缘情”未必一...  相似文献   

9.
《文赋》的主要贡献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文赋》在历史上,长期被视为六朝形式主义文风的罪魁祸首,不仅认为它“重六朝之弊”,“失诗人之旨”,且六朝文风“自陆平原‘缘情’一语,引入歧途”,这就罪莫大焉了。近二三十年来,对《文赋》的评论虽还存在一些分歧,总的来看,肯定的渐多了。但肯定它什么呢?一篇“巧而碎乱”的《文赋》,涉及问题相当广泛,如果我们也作“巧而碎乱”之评,即使逐一肯定其所谓创作修养、想象构思、修辞技巧、文质并重、辨析文体、重视独创,以及兴会感应等,仍是价值有限,也未必能使人信服它确非六朝形式主义文风的始作俑者。所以,到底怎样评价《文赋》,有必要研讨其主要贡献何在。  相似文献   

10.
刘勰情志说和黑格尔情致说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美学理论,向来重视对于文艺创作中思想与感情相互关系的研究,并形成了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和范畴。大致说来,我国古代诗文理论中所说的“理”、“义”、“志”、“思”等,指的是文艺创作中的思想认识和理性因素;而“情”、“情性”、“情趣”、“情韵”等,则指的是文艺创作中的感情和感性因素。在刘勰的《文心雕龙》问世以前,对文学创作影响较大的有“诗言志”和“诗缘情”的主张。前者主要是根据《诗》的创作经验提出的,后者则主要是根据《骚》的创作经验提出的。但《诗》、《骚》本身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把“志”和“情”结合在一起的。《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不仅讲了诗歌言志的性质,而且也谈到它的抒情的特点。所以,“言志”、“缘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正纬》是《文心雕龙》第四篇,刘勰把它列在《原道》《征圣》《宗经》之后。《序志》篇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可见刘勰在写作《文心雕龙》一书时,是把《正纬》作为“文之枢纽”的  相似文献   

12.
《江西社会科学》2014,(5):102-106
在《文心雕龙·序志》篇中,刘勰明确说明自己是在"注经"难以成家的境况下选择"论文"的。刘勰的这一自觉转向对《文心雕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其确立了《文心雕龙》的性质、苦心经营《文心雕龙》、"文之枢纽"的根本着眼点在"文"、尊重文体的自身规范、重视辞采和文学技巧等多个方面。刘勰对"论文"的自觉与时代的重文风气、以往的"论文"传统以及自身穷困的处境、通达颖悟的文学修养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辨骚》篇是《文心雕龙》一书中的重要篇章之一,在《文心》一书中所占的地位,即归属问题——归属于“文之枢纽”的总论还是归属于文体论——本来是很清楚的,刘勰曾在《序志》篇明确指出: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可是至今在评论界尚未有一致的意见。近年来,又提出了《辨骚》何以辨、辨什么的问题。本文主要试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文心雕龙》一书作为我国古代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理论专著,它建立了自己极其完备的理论体系,可谓体大思精之作。全书五十篇自成四个单元,各有其中心,而又丝丝入扣。《原道》至《辨骚》为“文之枢纽”,是全书的纲领;《明诗》至《书记》“乃论文叙笔”,是文体论;《神思》至《程器》“剖情析采”,是创作论和批评论,《序志》是全书的总结。《辨骚》一篇在全书处于“文之枢纽”的关键地位,与《原道》、《征圣》、《宗经》、《正纬》四篇相并列,构成全书的纲领,可见刘勰对以《离骚》为代表的骚体诗歌创作看得是何等的重要。《辨骚》篇也的的确确洋溢着刘勰对屈原,对以《离骚》为标志的骚体诗歌的无限赞美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4.
“诗言志”出于《尚书·尧典》,朱自清先生认为这是中国历代诗论“开山的纲领”《诗言志辨序》,对后来的诗歌理论有深远的影响。郭绍虞先生的《中国代历文论选》对“诗言志”又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与论述,他说:“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诗人的‘志’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无不受阶级地位的制约。人们通过言‘志’的诗,也就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社会。古人对这一点没有作出明确的阐述,但已意识到诗的这方面的作用。《礼记·王制》云:‘命太师陈涛以观民风。’《汉书·艺文志》云:‘《书》日:‘诗言志,歌永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  相似文献   

15.
陆机是我国封建社会在古典文学理论方面卓有成就的人物,他的《文赋》是继曹丕《典论·论文》之后我国古典文学理论的第二篇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与陆机的《文赋》,在古典文学理论史上虽然相距七十年左右的时间,但是两篇光辉的文学理论的著述可以互相补充,堪称我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姊妹篇,曹丕的《典论·论文》以评价作家、作品为主,也兼谈了文学创作的体裁、风格和文章的作用.陆机的《文赋》以创作构思为中心谈了主观与客观,内容与形式,文章的的体裁,风格和作用.二者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一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他祖父陆逊是吴国的丞相,父亲陆抗做吴国的大司马.公元27年陆抗死时,陆机仅有十三岁,然而他却领兵为牙门将,陆机在吴国灭亡之后,曾经与弟陆云返回故里,闭门苦读十年.《晋书·陆机传》载:“机身长七尺,其声为雷;少有异才,文章盖世.”晋武帝太康年间与陆云同去洛阳,由于家世的显赫和才学的优异,在文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钟嵘在《诗品序》里这样写道:“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流风未沫,志文章之中兴也.”晋武帝死,惠帝即位,司马氏家族互相争权夺势,发生了“八王之乱”.永康元年(300)赵王司马伦杀贾皇后自为相国,举陆机为相国参军.次年,司  相似文献   

16.
刘勰家世的一点质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利器先生在《<文心雕龙·校证>序录》(以下简称《序录》——笔者)中说:“据《彦和本传》,我们知道他的祖父灵真是宋司空秀之的老弟,他的父亲尚是越骑校尉。由是可知,彦和的家庭成分是地主而兼官僚。”似成定论,但我却认为它难以令人信服。《序录》的这个论断很有代表性,因为它唯一的根据是《梁书·刘勰传》中的一句话:“祖  相似文献   

17.
《旧唐书》勘误(四)武秀成卷八《玄宗本纪上》:“(垂拱)三年闰七月丁卯,(玄宗)封楚王。”(165页)按:是年不闰七月,而闰正月(《千唐志斋藏志》上册《公孙夫人(平)墓志铭并序》亦载“垂拱三年闰正月”),“七”盖“正”字之误。《新唐书·则天皇后本纪》...  相似文献   

18.
论唐宋赋的尚理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主体物,这在晋代已被充分认识并明确指出了。陆机《文赋》所谓“赋体物而浏亮”,即抓住了汉魏赋在艺术上的这一特色。以后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则以“写物图貌,蔚似雕画”,对此作了进一步说明。赋重抒情,是汉末才开始出现的,至魏晋六朝时已蔚然成风。所以刘勰论赋已不能专以“体物”来加以概括,而要以“体物”和“写志”并列了。他对“物”和“情”在赋中的关系作了这样的解释:“原夫登高之旨。盖睹物兴情”,“情以物兴”,“物以情观”。这就把赋在汉魏六朝时的主要艺术特色概括出来了。赋尚说理,则始见于唐而终盛于宋。对此,历代论者多加以指责,认为赋的这种创作倾向有悖于传统,破坏了赋的艺术准则。元代祝尧是发难者。他指出唐代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文论家和文学史家对东晋玄言诗的评价,是贬多于褒。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称之为“柱下之旨归”,“漆园之义疏”;钟嵘《诗品序》斥为“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时至当代,中国社科院编《中国文学史》对玄言诗的评价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讲...  相似文献   

20.
钟嵘的《诗品》问世1400多年来,评家纷起,毁誉参半。郭绍虞先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说:“《诗品》和以前批评风气不同的地方就是显优劣、有品第”,“所以能提高鉴赏的标准,同时也开创新的历史的批评之方法”①。美国汉学理论家丁·刘若愚则认为:“刘勰同时代人钟嵘,主张表现主义诗歌观。”“钟嵘认为诗人以情感反映外界事物,并把这一反映,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诗品·序》把表现观列为第一位。这一事实本身说明了表现观是钟嵘批评思想的核心,他的主要用心在于实用批评和文学史,因而对一般的文学理论的贡献不大。”②清代的王士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