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试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泽亮 《决策导刊》2006,(12):13-15
法治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文明成果。法治是规则之治,而非意愿之治;法治是良法之治,否认“恶法亦法”;法治是民主之治,反对“权力无制约”:法治是平等之治,不承认“法外特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政治与信义     
文化大革命中,有些年轻人相信了“政治无信义可言”,干了些朝秦暮楚的勾当,玩弄政治的结果也玩弄了自己,待到发现弄人者人亦弄之以后,益加证实了“政治无信义可言”,直到接受批判,承认受骗上当,因为这句话指的是资产阶级政治。  相似文献   

3.
美侨 《决策与信息》2005,(10):73-73
北齐后主高纬,幼颇善良,长好文学。即位之初,亦有料事之明。他曾作“无愁曲”,自弹瑟琶唱之,侍从和之者以百计。一时称为“无愁天子”。然而这个“无愁天子”骄傲放纵,奢侈暴虐,使得百姓愁苦,终致国灭身亡。  相似文献   

4.
云家洛 《决策探索》2009,(23):92-92
墨西哥究竟属于“北美国家”还是“中美国家”,这个问题,看似无聊,却关乎很多墨西哥人的民族尊严。这问题之无意义,大概相约于“俄罗斯是欧洲还是亚洲国家”,“土耳其是否欧洲国家”,“新疆地区应划为中亚还是东亚”,世界并非黑白分明,要划线归类不一定有明确界线,这些问题本来连学术界都不需讨论。  相似文献   

5.
罗韬 《领导文萃》2007,(12):121-124
影响毛泽东晚年行事。也影响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政治进程的,是毛泽东的“身后之忧”。这“身后之忧”,在前期表现为“斯大林之忧”。晚期则是“晁盖之忧”。二者有一贯处,又有微异处。  相似文献   

6.
唐勇力是对本土传统语境格外重视的一位。他的工笔极好,有一组人体,以沉重之笔遣灵动之气,特重虚实生发,毫无僵死板定的“工笔病”。与田黎明、胡明哲的平和不同,唐勇力则下笔张扬,动感很强,但他的用线却未见因此紧张,反而较松弛,这是不易做到的。“动”之外,他追求“浑”。工笔画有“三要”:“坚”、“透”、“浑”, 这“三要”中,“浑”最难做到,唐勇力从两方面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是打破形与线的界线,使之儒染淋漓;二是重彩厚涂,然后任其剥落,使之纵横斑斓。这两道“工序”,他分别命曰“虚染法”、剥落法”。问题是解决了,效果也达到了。  相似文献   

7.
世无大国     
梁晓声 《领导文萃》2008,(12):132-137
依我看来,迄今为止,这世上还并无一个大国出现。 这里所言之“大”.不惟指领土的广阔;不惟指人口的众多;也不惟指经济和军事力量多么的了得,还指一个国家的品格怎样。  相似文献   

8.
“过渡时代”是粱启超提出的概念。自第—次鸦片战争,“西人之入中国,实开千年未创之局”(丁日昌)。对于这个“千古变局”,鼓吹变法图强的粱启超作《过渡时代论》欢呼道:“过渡时代者,希望之涌泉也,人间世所最难遇而可贵者也。有进步则有过渡,无过渡亦无进步……故过渡时代者,实千古英雄豪杰之舞台也。多少民族由死而生,由剥而复,由奴而主,由瘠而肥,所必由之也。美哉过渡时代乎。”按照梁启超的这种说法,中国至今仍处于“过渡时代”,即处于“现代化”的进程中。若以终结停滞的专制帝国而建立没有“皇上”的共和国为一里程碑,则从第一次鸦片…  相似文献   

9.
衷林片思     
杨早 《领导文萃》2011,(19):84-87
初听说袁世凯墓被称为“袁林”,立刻想到这是一种“圣化”的处理手法。不用帝王墓穴之“陵”而用曲阜孔墓之“林”,颇类似于古代所谓“私谥”,要于不合法的境遇中寻求一种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它动摇了美国根深蒂固的政治习惯(对政治家不能仅听其言),有人说它加深了选民对问题的认识;有人说它使美国的政治“彻底变革”,有人说它使之“庸俗化”;有人说它是候选人“生死存亡”的关键,有人说这不过是“演员的角逐”;它不是宪法或法律规定的大选程序,但是没有一名候选人敢对它掉以轻心;它的举行并无四年一度的规定,但是一旦举行,它是整个大选过程中最扣人心弦的一幕——这就是美国的总统竞选辩论。  相似文献   

11.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发展的、有着强烈求知欲望的、且发展不平衡的群体——学生,教育不是灌输、训斥,更不是辱骂和体罚,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师爱是教育艺术王国的万有引力,这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最基本的前提和必需。这种“爱”是人世间最崇高的感情流注:似春雨之润物,无偏无蔽;似阳光之播撒,均匀流布。教育要使每一个学生因得到“爱”而感受到滋润、沐浴。  相似文献   

12.
“牌场上无父子,酒桌上无大小”。乍看这一民间俗语,似乎真的道出了牌场上的冷漠无情与酒桌上的宽容和谐。而“酒桌上无大小”,换句话来诠释,当是酒桌上可以做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既可以“童言无忌”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又可以“放浪形骸”恣意而为,  相似文献   

13.
“五美”与“四恶”,可以说是儒家施行仁政的重要原则,值得好好研究。子张曾经问过孔子,什么是“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呢?孔子的回答是:“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这段话翻译出来,意思大概是:以百姓的利益为利益,不是施行了恩惠又不必耗费钱财吗?选择可以辛苦百姓的事让百姓去做,这样百姓虽然辛苦,也不会有怨言。希望施行仁政并且施行了仁政,又何必贪求别…  相似文献   

14.
才华横溢的陈布雷是国民党的“领袖文胆”和“总裁智囊”,素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很受关注且多有争议的人物。陈布雷为人谨慎,也非常熟悉为臣之道,对蒋介石或同僚恭敬有加,无盛气凌人之傲气。  相似文献   

15.
彭石普 《管理科学》2000,13(5):62-64
阐述了现代市场竞争取胜的两种重要方法:科学策划和经济借术。通过科学策划,可在市场产生轰动效应;善用“经营借术”则可达“四两拔千斤”之功效,这正是“浏阳河”酒走俏市场的奥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转轨经济学中的公正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 何谓“转轨经济学”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如果从利别尔曼的“利润挂帅”纲领算起 ,将近四十年了 ,从中国改革算起 ,已经二十多年 ,从东欧国家的“剧变”算起 ,也已十年有余。丰富经验基础上的“转轨经济学”(或曰“过渡经济学”)已成为经济学人乐于论道的话题。但什么是“转轨经济学” ?似乎还不是十分明确的。为了逻辑严谨起见 ,采用排除法来定义 ,我们先看看“转轨经济学不是什么”。转轨经济学不是转轨时期的经济对策研究。这与市场经济学不是某个商家的经营之道 ,计划经济学不是某领袖的治国之策同理———虽然两者无…  相似文献   

17.
根据笔者望文生义的理解,“奖励”的基本含义应是:给予先进、优秀、有实绩等当受奖者予以奖掖。使之受到勉励、鼓励和激励,从而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取得更大的成绩或成就。但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奖”由于操作运用不当,从而违背了“奖”的初衷,造成了“奖”而无“励”、“奖”而无“利”甚至是“奖”而有“害”的后果。  相似文献   

18.
近二十年来,中国房地产大热。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发起热来可不得了,将“土木之工不可擅动”的古训忘得干干净净,到处建房子,全民搞装修。城市普遍都变高了,变大了,也变得彼此相像,大同小异。同时还多了另外一种景观:“烂尾楼”和“鬼楼”———空荡荡,阴森森,面目古怪,无人问津,如同城市裸露的伤口。无论多么高档的住宅区,建成后只要被人说成风水不好,房子就很难再卖得出去了。人们对风水这玩艺儿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倘若再被说成是“凶宅”,那就躲之唯恐不及。这是一种世俗心理,祛祸求福,趋吉避凶。有些不信邪的楞头青开发商,就因忽略了…  相似文献   

19.
雷瀚 《领导文萃》2005,(1):89-91
项羽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毙,此子房教之也。至诚对人,虽忍不阴,虽狠不毒。 汉初三杰,张良居首。汉高祖刘邦曾说:“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张良别号)功也。”司马迁自述作《史记》“留侯世家”的原因时说:“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 至诚见智计,不觉险诈 至於这“因机乘势”的工夫,张良又运用得宜。其关键,一在于张良忍到狠处,能狠;另一功夫则在于一个“静”字。 张良的静,正是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张良少私心、无利欲之念,所以不急功近利,不患得患失,能对大事泰然观察、判断,往远看,往…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儒家学说中,心性之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孟子在继承了孔子学说的基础之上,在心性之学方面作了进一步地发扬,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性善论的观点。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即使在诸如“性无善无不善论”、“性恶论”等众多不同学说的夹击之下,性善论仍然未被掩去光芒,其影响见诸于中国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