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本盘”。基于“基础设施-经济环境-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不可抗力因素”的城市生育环境分析框架,以2019~2020年中国省会城市(直辖市、港澳台除外)的数据,运用变异系数-TOPSIS模型和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解析了我国省会城市生育环境与人口增长的复杂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单个城市生育环境因素并不构成高人口增长的必要条件,但生态环境对人口增长发挥着更关键的作用。(2)在无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下,驱动高人口增长的城市生育环境组态有3种类型,分别是环境哺育型、经济刺激型、经济-生态双重驱动型;在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下,驱动高人口增长的城市生育环境组态仅有1种类型,经济-生态双重驱动型。(3)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可抗力因素并非直接影响人口增长的核心条件,但在其持续影响下,生育愈发悲观。(4)导致城市非高人口增长的4个组态均缺乏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作为核心条件。文章验证了驱动城市高人口增长的等效组态路径,明确了生态环境等因素存在差异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2.
人口增长以一种持续存在的客观经济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构成了我国三十几年来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约束条件。经济运行正是在不断地利用这一“资源”,并受制于这一“资源”的情况下进行的。人口增长在经济运行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而经济运行则部分甚至全部重塑了中国人口的增长机制。 坡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和体制将城乡人口经济发展过程分离开来,因此,人口与经济运行的相互作用是在两个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方式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正> 汹涌的中国生育大潮正将冲破本世纪末的人口界标—12亿。经济、社会的发展已向人口增长亮出了黄牌。尽管从70年代以来,我们在控制人口增长上作了诸多努力,很大程度上挽回了盲目生育的狂澜,但是,由于中国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了二元的生育模式。在城市,人口处于低增长,基本达到了国家预望的人口控制目标,人口控制模式因显效而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日调查,目前苏北农村人口增长速度依然较快,农民盼望多生和生男孩的要求十分强烈,躲胎、超计划生育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认为,控制农村人口过快增长,光靠简单的行政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调整经济利益导向机制.因为人们的生育行为,归根到底,为现实的物质利益所驱动.调查发现,现行农村的经济政策与控制人口有较多的不相协调之处:1.现行的土地承包制度刺激着农民的超生愿望近几年,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了“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格局,强化了家庭作业的个体功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北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节育因素调查分析安菁春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减缓人口过快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妇女的生育水平大幅度下降。但是农村妇女的生育水平仍明显高于城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4.3%,因此,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难点和重点都在农...  相似文献   

6.
我国人口控制正处在一个机制转换时期:一方面,原来行之有效的行政约束机制首先在农村遇到严峻挑战,而且随着城市住房、就业、户籍等方面改革的深入,可以预料其对城市人口生育行为的约束力也会下降;另一方面,新的约束机制还远未建立,作为目前重要调控方式的经济奖罚措施尚不完善,效果欠佳。探寻新的调控方式已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人们的生育行为,归根到底,为现实的物质利益所驱动.作为调整经济利益的手段,社会经济政策对人们的生育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农村人口增长速度仍然过快,农民多生、生男孩的要求依然十分强烈,超计划生育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状况与农村现行的一些社会经济政策有一定的关系.深入研究分析农村社会经济政策与控制人口的关系,妥善处理二者间某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对于农村控制人口增长和发展社会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人口控制政策的现行基础和条件已经开始发生变化,而人们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亦将随之发生许多变化,我国计生工作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因此,研究我国居民个人的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转变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妇女生育率转变道路是约束型的,即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来降低生育率。通过这些方法,我国在降低生育率、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容易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现行政策规定农村照顾二胎比例大于城市,在总人口中,素质较高的人口所占比重将会下降;农村土地按人头承包,按人头扶贫,助长了农民超生;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9.
据调查,目前苏北农村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农民盼望多生和生男孩的要求依然十分强烈,超计划生育的现象时有发生。控制农村人口过快增长,光靠简单的行政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调整经济利益导向机制。因为人们的生育行为,归根到底,为现实的物质利益所驱动。 然而,现行农村的经济政策与控制人口有较多的不相协调之处: 1.现行的土地承包制度刺激着农民的超生愿望  相似文献   

10.
外来人口对中国城市地区出生性别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来人口对中国城市地区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是近年来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通过比较农村本地人口、城市本地人口和城市外来人口三个人口群体在出生性别比上的差异,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地区异常偏高的出生性别比是否由外来人口造成?结果表明,城市外来人口生育的性别偏好与农村本地人口和城市本地人口相比没有显著差异,都存在强烈的生男意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生育水平迅速下降的同时,出生性别比出现了不分城乡的普遍升高和偏高,城市出生性别比偏高,既有外来人口的作用,也有本地人口的作用,外来人口并不是造成中国城市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唯一或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栏 目题 目 利用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 我国三次人口生育高峰的形成与比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问题的特点和性质 改革中的农村经济与人口动态 五年来广东人口增长状况与未来发展规模 控制人口增长是抑制社会总需求的重要手段 计划生育必须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 中国60岁以上老年妇女生育状况研究 海南岛人口发展战略问题 叶选平省长谈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 开展人口学的研究必须从实际出发 邬沧萍教授在上海谈人口意识 中国老年人口文化构成分析·控制农村人口的战略思考重视思想理论研究,提高计生管理水平 ——南海县第…  相似文献   

12.
中央书记处提出:北京市的人口任何时候都要控制在一千万左右。显然,为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的迁入,另一方面则必须厉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但是,从目前全市年生育胎次构成分析,城市人口的一胎率已达到99.12%,计划生育率更已高达99.65%。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今后北京市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的出路究竟在哪儿呢?“重点”又应当如何确立呢? 本文试图通过对北京市一个区——朝阳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和生育胎次的构成及其变化情况,对北京市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的重点作一简要分析。 朝阳区是个城市、农村相结合的新兴工业区,区域范围和人口均居全市之首,现有常住人口已达104万多,加上钟摆式移动人口,实际拥有140万人。其中人户城市人口为779,807人,占74.35%,入户农村人口为269,027人,占25.65%。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育率下降及其宏观经济后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育率下降有两种类型、四条道路。缓降型:法国道路,欧洲北美道路;速降型:日本、德国道路,中国、新加坡道路。生育率下降过程与经济发展过程有三种对应关系:滞后、超前、同步。中国生育率下降的宏观经济后果:缓解了人口高速增长造成的各种危机;经济走出了“人口陷阱”,宏观人口经济关系进入协调状态;创造了最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黄金结构”,同时也界定经济起飞的时间;造就了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1987年中国2‰人口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提供了分地区分年代分年龄分孩次的生育资料,是在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中分5个层次(城市市区、城市郊区、农林场、镇、农村)抽样取点。为了研究的便利,我们以抽样点是村委会还是居委会为标准划分了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并以此为原则对2‰的调查资料进行了重新汇总。因此,本文所称的“中国农村人口”是指2‰生育调查中以村委会样本点为基础的人口,并以这一样本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妇女生育价值补偿问题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显得十分尖锐和突出。因为妇女生育价值社会补偿形式得不到改革,人口生产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最终得不到充分的显现和社会的承认。因此,本文围绕妇女生育价值补偿制度改革的理论根据和原因及对改革后妇女生育价值社会补偿方式进行了可行性探讨。另外本文还对妇女生育价值实行社会补偿之后,有利于市场经济形势下两种生产一起抓观点的确立和人口过快增长的社会宏观调控机制的形成等方面进行了简明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展望90年代我国的人口控制,城市基本上实现了生育一胎化,生育率已不可能再进一步降低;农村局部地区的早婚、早育和多胎生育可以加强管理进一步控制,但从总体上看农村生育率进一步下降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严重约束。笔者认为,未来的中国人口控制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生育管理模式;二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制度创新,创造自发或自觉控制生育行为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社区文化发展与人口控制郭庆松对于占中国人口70%以上的农村人口的控制来说,面临着这样两种情况:一是人口规模大;二是与城镇地区相比,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生育水平较高。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农村地区的迅速发展,农村人口的控制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 据调查,目前苏北农村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农民盼望多生和生男孩的要求依然十分强烈,超计划生育的现象时有发生。控制农村人口过快增长,光靠简单的行政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调整经济利益导向机制。因为人们的生育行为,归根到底,为现实的物质利益所驱动。然而,农村现行的经济政策与控制人口有较多的不相协调之处: 1.现行的土地承包制度刺激着农民的超生愿望。近几年,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了“户为单位”的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9.
从两种模式的对比看乡镇企业发达地区的生育率转变机制朱宇近年来,生育率转变的社会经济机制已成为人口研究的重要课题。〔1〕在这方面的研究中,乡镇企业对农民生育观念转化和生育率下降的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乡镇企业发展导致我国许多地区农村社会经济的巨...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妇女生育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和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生育变化的因素有社会的,经济的和心理的诸方面,然而这些主要因素也只有在人类再生产的生理决定因素的范围内才能产生影响,发挥其作用。所以,我们在分析生育率变化趋势和差异的原因时,总是在寻求一种分析方法,揭示某种机制,指明社会——经济的诸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