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于员工幸福感的研究发现:挑战性工作要求能够有效促进员工幸福感,阻碍性工作要求抑制了员工幸福感;工作资源显著调节了挑战性、阻碍性工作要求对员工幸福感的影响。在工作资源的调节作用下,情绪耗竭在双元工作要求与员工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对工作要求性质进一步划分,探讨不同性质的工作要求对幸福感的影响,不仅丰富了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对于实际工作中提升员工幸福感也开拓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强制性公民行为是背离了员工初衷的组织公民行为,也是诱发员工职场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员工的时间侵占行为作为一种极具隐蔽性、形式多样且低风险性的职场偏差行为,既可以帮助员工在组织中营造出“似好”的强制性公民行为假象以迎合组织的期待,又可以缓解员工由于被迫实施组织公民行为的消极体验,但对于组织来说则是一种“实坏”的结果。引入情绪耗竭这一中介机制,既丰富了强制性公民行为与情绪耗竭之间关系的理论视角,又为强制性公民行为通过情绪耗竭影响员工时间侵占行为提供了合理的解释机制。员工正念通过使员工的情绪耗竭状态得以缓和,来缓解情绪耗竭在强制性公民行为及员工的时间侵占行为这二者之中扮演的完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3.
员工敬业度问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引入情绪耗竭中介变量,探讨在中国组织文化情境下职场排斥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机制。通过研究得出:职场排斥显著负向影响员工敬业度,职场排斥正向影响员工情绪耗竭,情绪耗竭对员工敬业度有负向的消极影响,情绪耗竭在职场排斥与员工敬业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对某大型国有银行武汉分行的31个支行共360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高绩效工作系统与员工幸福感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显示,高绩效工作系统能显著促进员工幸福感(提升工作活力、降低情绪耗竭),员工自我效能在该作用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高绩效工作系统不仅能提高员工工作产出,还能通过培养员工获取幸福的能力,来提升员工的幸福感。最后,建议未来有关研究应关注员工期望在高绩效工作系统和员工幸福感之间的潜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龚朔  李海  夏铭  朱金强 《管理评论》2024,(2):154-166
基于边界理论,区分了主动性和反应性工作连通行为(proactive/reactive work connectivity behavior after-hours,PC/RC),并分别探究了二者通过工作领域和家庭领域两条路径影响情绪耗竭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采用经验取样法收集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作领域路径上,过度或不足的PC均不利于员工获得工作控制,进而增强其情绪耗竭,但PC过度的影响更为不利,只有适度水平的PC才能最大程度增强员工的工作控制,进而削弱其情绪耗竭,体现为一种“鲶鱼效应”的倒U型关系;RC只会通过削弱员工的工作控制增强其情绪耗竭。在家庭领域路径上,PC和RC均通过引发员工的工作冲突家庭增强其情绪耗竭;只有PC对情绪耗竭的影响受到个人成就感的调节,相对于个人成就感更低的员工,个人成就感更高的员工从事PC后更不容易产生工作冲突家庭,进而感受到更少的情绪耗竭。使工作连通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消极效应,甚至产生某些积极效应,从而改善员工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6.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探究评估型绩效考核对知识隐藏的作用机制,检验情绪耗竭的中介作用和包容型领导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评估型绩效考核正向影响知识隐藏行为;情绪耗竭在评估型绩效考核与知识隐藏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包容型领导负向调节评估型绩效考核对知识隐藏的正向预测作用;包容型领导调节情绪耗竭在评估型绩效考核与知识隐藏之间的中介作用,高水平的包容型领导会削弱情绪耗竭的中介效应,反之会增强。  相似文献   

7.
工作不安全感作为组织变革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压力源,不仅引发员工对工作持续性和稳定性的担忧,同时导致员工诸多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的作用机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压力源-压力框架,构建情绪劳动为中介的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影响和作用机制模型,从资源角度阐述认知性工作不安全感和情感性工作不安全感如何通过情绪劳动引发情绪耗竭,运用层次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10家企业的197份样本数据进行模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认知性工作不安全感和情感性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均有正向影响,工作不安全感通过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两种情绪劳动的方式消耗心理努力以导致情绪耗竭.因此,组织不仅可以通过调岗等人事管理方法增加个人组织匹配,还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等培训活动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采取积极的方式缓解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我国企业73个工作团队的主管及其355个下属,从个体自我表征理论和情境力量理论相整合的视角,构建了一个多层次被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探讨员工的工作幸福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组织自尊在工作幸福感和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但内部人身份感知在工作幸福感和创新绩效之间没有起中介作用;交易型领导对员工的组织自尊与创新绩效关系以及对员工的工作幸福感通过组织自尊影响创新绩效的间接效应均具有跨层次的负向调节作用,但它对员工的内部人身份感知与创新绩效关系,以及对员工的工作幸福感通过内部人身份感知影响创新绩效的间接效应均没有显著的跨层次调节作用。这些结论对于我国企业提升员工创新绩效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张静  南秀燕  倪丹 《管理学报》2023,(6):846-855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并通过3个时间点收集的63名领导和222名员工配对数据,探讨了员工特质正念对主动行为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研究结果发现:员工特质正念对主动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自我损耗在员工特质正念与主动行为关系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谦卑领导行为负向调节了自我损耗与主动行为之间的关系,即当领导者表现出低谦卑行为时,自我损耗对主动行为的负向影响更大,且此时员工特质正念通过自我损耗影响主动行为的间接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0.
吴松  翁清雄  张越 《管理评论》2023,(2):216-227
上级对下属建言的消极反应(即领导拒谏)是否及如何影响下属的工作结果这一问题长久以来被学者们所忽视。本研究基于情感事件理论,考察了员工工作挫折感在领导拒谏与员工工作结果(工作满意度、建言行为和反生产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以及员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其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35位员工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领导拒谏与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建言行为负相关,与反生产行为正相关;(2)员工的工作挫折感部分中介了领导拒谏与员工工作结果之间的关系;(3)员工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调节了领导拒谏对员工工作挫折感的影响,即员工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高,领导拒谏与员工工作挫折感的正向关系越弱,反之越强;(4)员工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调节了员工工作挫折感在领导拒谏与员工工作结果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即员工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高,该中介效应越弱。最后讨论了该研究的意义和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冯星宇  韩平 《管理评论》2024,(1):175-187
本研究以压力认知交互理论与持续性认知理论为基础,引入工作反刍(问题解决沉思和情感反刍)与特质正念作为中间变量,基于385份纵向问卷的结构方程建模结果,得到如下结论:(1)员工对工作压力源同时产生挑战、阻断和威胁性评价。挑战性压力源主要引发挑战性评价,而阻断性压力源主要诱发威胁性评价。(2)挑战性评价引发了员工在非工作时间的问题解决沉思,阻断和威胁性评价则诱发情感反刍。“压力源→认知评价→持续性认知→幸福感”的链式中介关系成立。(3)特质正念强化了员工对挑战性压力源的积极评价,减弱他们对该类压力源的负面评价,但员工对阻断性压力源的初步认知评价不受正念影响。(4)特质正念加快将员工对压力源的积极初步认知转化为积极持续认知,同时减缓他们对压力源的负面认知转化为负面持续性认知,最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幸福感。研究揭示了压力对幸福感的复杂作用机制,为管理者制定针对性的压力干预措施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12.
知识型员工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嵌入更是与其行为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400名知识型员工进行问卷调查,以组织公平为中介变量,研究情绪智力(自我情绪评价、他人情绪评价、情绪运用及情绪控制)对工作嵌入的影响。研究证实:知识型员工情绪智力对工作嵌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情绪运用对工作嵌入的影响最为显著;知识型员工情绪智力对组织公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情绪控制对组织公平的影响最为显著;组织公平在情绪智力与工作嵌入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员工韧性是近年来组织管理学界日益关注的研究话题。已有研究发现,积极的领导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够通过改善员工的工作感受来提升员工韧性,但在面临内外部环境变化或危机时,这些企业主导的管理手段能否持续保护员工的利益需求,进而提高其应对危机的能力越来越受到质疑和挑战。作为协调劳资关系、增进员工福祉的手段,工会关怀能够满足员工对于更为人性化的工作的愿望,帮助员工改善身心健康和工作体验,对员工韧性具有增益作用。基于资源车队通道效应,构建以类亲情交换关系和情绪能量为中介、以环境不确定性为调节的被调节的双中介模型,以揭示工会关怀对员工韧性的作用机理。利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395份企业工会成员数据和43份人力资源部门管理者或工会工作人员数据,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层级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工会关怀通过表征关系资源通道的类亲情交换关系和情绪资源通道的情绪能量对员工韧性产生影响,且类亲情交换关系在其中具有更强的解释力,表明工会关怀在实践中更侧重于协调和稳定劳资关系,而在影响员工工作心理和情绪状态方面仍缺乏足够的影响力。(2)环境不确定性对工会关怀与员工韧性之...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构建以妒忌感为中介变量、职业韧性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模型,探索差序式领导与失败学习间的作用机制。由实证分析可知:差序式领导与员工失败学习呈正相关关系;员工妒忌间接影响了差序式领导与员工失败学习的正相关关系,起到正向的中介效应;职业韧性负向调节了差序式领导和员工妒忌的正关系。  相似文献   

15.
彭秋萍  钟熙  刘善仕  周怀康 《管理评论》2021,33(12):262-271
领导在员工实施非伦理行为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但已有研究大多聚焦于领导"作为"下的领导行为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却忽视了领导"不作为"在其间的潜在影响.基于压力源-情绪理论,以领导奖励缺失这种领导"不作为"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为切入点,本研究重新审视了员工非伦理行为.基于245份有效调查问卷数据,本研究发现:领导奖励缺失不仅对员工非伦理行为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它还通过情绪耗竭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导致了员工非伦理行为.进一步纳入主动性人格这种人格特质的情境作用后发现:主动性人格不仅将削弱领导奖励缺失对员工情绪耗竭的正向影响,还将削弱员工情绪耗竭在领导奖励缺失与员工非伦理行为两者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从领导者"不作为"视角深化了文献对员工非伦理行为的认识,对组织防范、治理非伦理行为亦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构建以知识共享行为为中介变量、以创新自我效能感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模型,探索职场友谊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从实证分析可知:职场友谊对员工创新行为的正向影响是显著的;在职场友谊和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路径中,知识共享行为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创新自我效能感起到了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组织投资于员工培训一定会提升员工的组织承诺度吗?已有文献认为培训显著影响员工组织承诺,然而关于培训通过怎样的具体机制影响员工的组织承诺却并未得到系统的阐释.本文从员工感知角度评价组织的培训政策,以405名员工为样本,探讨了中国情境下培训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并引入可雇佣性、期望符合度分别作为中介变量、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深化培训对组织承诺影响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培训对可雇佣性和组织承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雇佣性在培训与组织承诺之间起中介作用;期望符合度调节可雇佣性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即培训对组织承诺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这一结论对于提高员工培训的有效性、雇佣双方树立相互投资的理念、促进可雇佣性的培养和实现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管理者情绪智力与绩效的关系:直接和中介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管理者为样本,探讨了管理者情绪智力对绩效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研究一运用管理者自评数据(N=320),探讨了管理者情绪智力对主观绩效的直接效应,以及分别以领导能力和管理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的间接效应.研究二以他评的管理者情绪智力为自变量,以关键绩效指标完成率为因变量(N=12),探讨了管理者情绪智力对客观绩效的直接效应.研究三运用825份他评问卷收集的管理者相关行为数据(N=65),探讨了管理者情绪智力对主观绩效的直接效应,及以领导能力为中介变量的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情绪智力对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管理者情绪智力会通过领导能力与管理自我效能感部分中介作用于其主观绩效.最后,对研究结果及其启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探究授权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授权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授权型领导对心理资本有积极促进作用,心理资本在授权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情绪智力正向调节授权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在情绪智力对主效应的整体调节之下不显著。为此,要促进员工创新行为,需要选拔与培训授权型领导,鼓励领导者关注员工心理资本,将情绪智力相关测试结果作为招聘人员的参考依据,并纳入员工培训体系和职业生涯规划,切实提升员工情绪智力,提高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的工作环境导致员工工作不安全感问题日益凸显。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和缓冲效应理论,通过工作不安全感和员工心理投入两个视角,构建有中介的调节模型,验证工作不安全感情境下组织支持对员工创造力影响的心理机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创造力有显著的消极作用。第二,心理投入在工作不安全感与员工创造力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第三,组织支持通过心理投入调节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创造力影响的间接效应,只有当员工受到高组织支持时,该调节效应才显著,即高组织支持能够缓解工作不安全感对员工心理投入的消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