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首先讨论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以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分析,用COS0内控框架进行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的情况,提出中国企业在经历“要我做”到“我要做”并必然走向“做我要”的内部控制建设的流程,详细分析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从设计合理到执行具体流程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融合创业学、生态隐喻与系统论3个理论视角,建构创业生态系统特征分析框架,并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71家本地上市公司的年报作为文本分析样本,在识别深圳创业生态系统演化阶段的同时对特征框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创业机会集创新程度、生态位重叠程度以及主体间共生程度,是创业生态系统阶段特征演进的判别标准;深圳创业生态系统遵循“生态位低重叠—创造型机会集—线共生”→“生态位高重叠—复制型机会集—面共生”→“生态位低重叠—改进型机会集—体共生”的特征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基于经济社会系统竞争合作动力机制,本文尝试性地从演化动力学角度建构了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协同演化互动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模型,以揭示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的内在演化机理及实现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是—个由竞争合作协同机制驱动的协同演化结构与过程.在此过程中,微观个体之间、宏观系统之间以及个体与系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适应、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内生性地推动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模式从合作协同型、竞合协同型向竞争协同型转换,由此促使两者的互动层级从微观向微宏观耦合进而多层级融合跃迁,互动阶段也从萌芽形成期向成长发展期、再到成熟再发展期转换与递演.最后,以“义乌商圈”为例,实证检验了上述理论分析框架与模型,由此进一步揭示了“义鸟商圈”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协同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及其生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的本质活动在于资源配置,企业的持续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增强企业资源配置能力的过程。与资源配置活动的3个方面相对应,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分解为产业力、制度力、技术力以及市场权力。企业“能力层级”结构阐明了组织学习、可持续成长能力和持久竞争优势的内在关系。“多层灯笼”模型揭示了规范、能力和战略3个学习回路之间的逻辑演进关系和各学习回路内部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它们共同推动了企业可持续成长能力的形成和提升。  相似文献   

5.
企业成长理论起源于对大规模生产规律的研究 ,广泛涉及企业行为、企业成长、组织结构及管理等基本内涵。企业成长理论的内核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企业是建立在一管理框架内的各类资源的集合 ,企业的成长则主要取决于能否更为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从资源有效利用的角度看 ,企业的成长无非是不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过程 ,大企业不过是不断挖掘未利用资源而自然成长的结果而已。因此 ,企业的成长性 ,简而言之就是企业具有不断挖掘未利用资源从而持续不断地实现潜在的价值生产能力 ,是人们依据企业现有的发展状况和其他内部、外部客观因素所作出的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两个相关的研究领域中高层管理者领导活动、中高层协同领导过程及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学术思想、理论以及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借助理论分析框架,探讨与组织变革、成长、文化有关的组织协同领导力的影响维度和动因,以及研究难点与分析要点.本文提出从群体动力视角,研究多重、群体领导行为及交互作用的研究思路,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和展望,为进一步揭示组织协同领导力形成、发展和演化的规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协同电子商务的ERP、CRM与 SCM的集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中各系统软件在功能上出现了交错与互补,并且企业资源内部分散、相对独立,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怎样利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在资源集成、组织集成、功能集成、过程集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外部资源和技术的作用,已成为各企业当前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阐述了协同电子商务理论,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ERP、CRM和SCM的发展与问题,提出了基于协同电子商务的ERP、CRM与SCM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与实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产品生态系统为制造业企业由产品智能向产品生态转移提供了新范式。本文通过对海尔公司和小米公司进行案例分析,探索了智能产品生态系统协同运行的特征,构建了产品层面的智能生态系统结构,提出了智能产品生态系统的升级路径。研究表明:(1)基于智能化协同价值获取的生态系统是制造业企业产品智能升级的目标;(2)智能产品生态系统呈现出各参与主体之间独立、寄生、偏利、偏害、互惠等关系的共生演化运行结构;(3)系统各参与方通过“产品创新、产品协同、平台协同和网络协同”逐层升级的协同方式实现智能产品生态系统协同演化;(4)智能产品生态系统演进历经生态物种、生态种群、生态群落和生态系统,有逐步升级和跨越升级两种类型和四条路径。本研究为企业构建智能产品生态系统提供概念模型和结构框架,揭示企业智能产品生态系统发展的作用机制和有效路径,并对企业产品智能化转型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稳定器”。本文应用内部控制框架和项目管理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流程图法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辨识影响财务报告可靠性的风险,采用主观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评估风险,建立了风险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专精特新”企业在助力中小企业实现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以至纯科技为例,探索“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模式。研究发现:该企业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其核心工艺研发创新,同时利用产学研协同创新、数字化售后管理,实现企业新颖化、精细化发展,从而快速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行业龙头。文章深入分析至纯科技被列入“小巨人”名单的成长模式,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探索“专精特新”之路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现有研究银企关系的文献,或从企业融资理论视角间接审视银企关系,或从新制度经济学、信息理论、博弈论等视角直接分析银企关系模式与行为选择。本文认为,互利关系是融资关系的实质和基础,互利关系的研究应该成为融资关系研究的重要视角。本文基于共生理论的基本原理,构思了从利润(能量)分配、市场准入、信息传输、阻尼特征、共生序特征五个维度描述与分析银企共生界面的参数与分析框架,提出了参数的量化方法与计算公式,构建了基于共生理论进行银企关系的量化研究技术基础,并通过实证分析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检验,提出了改善银企共生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宋正刚  牛芳  张玉利 《管理学报》2013,10(4):558-565
在比较网络化成长、合法化成长与学习成长3种企业成长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创业情境学习理论更适合解释复杂背景下的新企业成长现象。利用结构化理论的脚本分析框架,梳理了国内外创业与新企业成长等相关文献,提出基于创业情境学习视角的新企业成长概念模型,并总结该模型对新企业成长研究的启示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曾燕  许金花  涂虹羽 《管理科学》2018,21(10):97-111
搭建了公司控制权防御机制设计的理论框架,并以万科抵御宝能敌意收购事件为例对理论框架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1) 在“共生”关系下,公司特质和收购路径特征分别决定了事前 (预防型) 和事中 (主动型) 控制权防御机制的设计; 2) 为了缓解控制权防御机制过度保护管理层的现象,设计维系“共生”关系的制衡机制必不可少; 3) 控制权防御机制设计受制度环境的制约,并随着制度境、公司特质和收购路径的变化动态演进。突破了既有的公司控制权防御机制研究的分析框架,能为我国上市公司设计控制权防御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学共生理论和协同创新视角,构建了新兴服务业能力不对称企业的演化动力模型,揭示能力不对称企业演化的内在机理,并运用matlab软件模拟分析新兴服务业能力不对称企业演化过程及均衡状态。结果表明:环境综合因子与协同创新企业间的知识溢出效应共同影响企业均衡产值与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柔性战略思想对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焕萍  季峰  李垣 《管理科学》2003,16(6):8-11
传统的关于公司成长的解释理论有两种,基于资源的理论认为公司成长在于企业内部独特的竞争力;产业结构理论认为,企业成长关键在于企业自身所处行业的结构特征.然而实际情况是,企业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是和企业的资源密切相联系的,一方面企业的内部独特资源是企业获取有利市场地位的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市场地位的变化能显著的改变企业中各种内部资源的相对重要性.企业不断成长的过程也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过程,就这两种理论加以评述,提出柔性战略的观点并加以综合.  相似文献   

16.
在信息时代,多元主体互相依赖、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共生将成为管理的总趋势,这预示着管理共生时代的来临和共生管理理念的确立。“共生人”假设是共生管理理念的前提性假设,它打破了管理主体为中心的思维窠臼,认为在管理活动中,人们具有平等的话语权、相互承认、彼此尊重和去中心化。“共生人”假设有利于管理的时代转型,有利于管理结构的调适,有利于跨文化管理下的多元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17.
李芬 《管理科学文摘》2009,(22):314-314
本文在对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理论所提出的四象限中的的“高结构 高关怀”的行为模式实际上可以作为领导者实施管理行为的理想模式的大体框架,并对该模式的实践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品牌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种价值承诺,顾客参与有助于品牌价值承诺的实现。基于品牌成长不同阶段价值承诺与顾客参与的特征差异,构建品牌成长过程中企业与顾客通过品牌价值共创实现价值承诺的主要路径,包括企业主导的品质共创、企业与顾客的服务共创、顾客与企业的信任共创、顾客主导的符号共创四个递进阶段。文章选取江小白、巨鲨医疗和哔哩哔哩三个品牌案例进行分析,验证了理论框架的正确性,为品牌成长提供理论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杨娟 《经营管理者》2009,(15):93-93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代表了内部控制理论的最新发展,体现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内涵更广、目标层次更高、管理更科学。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对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实践影响表现在观念的转变、风险意识的加强、促进治理结构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0.
  市场导向如何促进绩效的提升是企业和学者持续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全球化竞争和营销战略转型升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与外部企业的协同和合作关系达到市场导向目标。然而,已有研究缺少对于基于外包关系的协同能力的构成及其对企业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的作用机理探讨。         针对以上研究缺陷,在物流外包背景下,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协同理论,并结合对典型企业的深度访谈,通过构建物流协同能力的测量维度,分析其对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的作用,揭示市场导向和物流协同能力对促进企业提升绩效的内在机制。采用中国21个省市284个物流外包企业数据,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物流协同能力的测量模型进行检验,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①物流协同能力由外部战略协同、外部管理协同、外部创新思维协同、外部创新行为协同和内部协同5个维度构成;②市场导向对物流协同能力的5个维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③物流协同能力中的外部战略协同和内部协同对企业的物流服务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④外部创新思维协同对企业的市场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市场导向对物流服务绩效和市场绩效的影响通过物流协同能力中的3个维度实现,即外部战略协同、外部创新思维协同和内部协同是企业市场导向转化为绩效的内在重要变量。         构建并检验物流外包背景下企业物流协同能力的测量模型及其对市场导向与绩效关系的影响模型,揭示市场导向和物流协同能力共同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内在机制,对于中国物流外包企业培养物流协同能力,特别是外部战略协同、外部创新思维协同和内部协同,充分发挥市场导向战略对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