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我国史学界历来把抗日战争划分为防御、相持和反攻三个阶段,本文认为这种划分有失偏颇,根据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应该是五个阶段.八年抗战中,国民党正面战场出现过两次战略大撤退,造成了抗日战争两个防御阶段的事实,随着两个防御阶段的结束,抗日战争很自然地出现了两个相持阶段.不同的是,第一个相持阶段因日军的进攻而再次转入防御,第二个相持阶段则迎来了对日大反攻.抗日战争五个阶段是抗日战争的客观进程决定的,不是人为划分的.它真实反映了中国抗战的长期性、艰苦性和曲折性.  相似文献   

2.
国民党对日“持久消耗战略”述析李安增中华民族长达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与国民党紧密相联。无论是战略防御阶段,还是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性都无法否认。但对国民党对日军事战略方针及其运用情况的系统探讨,尚付阙如,这无疑会影响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以至...  相似文献   

3.
武汉保卫战(又称武汉会战),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为保卫华中重镇——武汉,与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这是一场守土卫国、捍卫中华民族尊严的正义防御战;同时,又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上规模最大、动用兵力最多、会战时间最长、作战地域最广、日军损失最重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虽然由于国民党当局坚持片而抗战的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而最终未能守住武汉,但它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消耗了日军大批有生力量,挫败了日本侵略者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使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过渡到战略相持阶段,对中华民族的自由与独立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中国抗战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八年抗战已经过去45年了,史学工作者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抗日游击战争的研究尚嫌薄弱。本文拟对抗日游击战的历史地位问题作一全面探讨,以资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战略防御阶段:敌后游击战对制止日军的战略进攻起了重 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一九四四年五月十一日至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七日,中国远征军为策应驻印远征军、盟军反攻缅甸,打通国际交通线,以获得盟国从陆路上的援助,发动了滇西反攻战役。 此次战役共歼灭日军约二万余人,收复了腾冲、龙陵、芒市、遮放、畹町等重要城镇及广大地区,为抗日战争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战役中光荣献身的官兵、民工及支援战役的滇西人民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远为华夏子孙所敬仰! 现将战役的简要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九四四年四月我曾到重庆去过一次,一九四五年一月才回延安。一九四五年九月,日本投降以后,我又到重庆去工作,一直到一九四七年三月被国民党反动派强迫撤退为止。这两次在重庆的时候,曾为了《新华日报》副刊和其它杂志副刊的需要,写了一些杂文。现在编起来,就叫它《星火集续篇》。  相似文献   

7.
1938年10月,随着广州和武汉的沦陷,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华南大部分城市已经沦陷。而日军逐步开始部署对肇庆等粤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进攻,1939年至1940年间,粤西北军民也开始投入到抗击日军侵略的斗争中。不得不说,1939年至1940年间,粤西北地区的抗日斗争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是以西江地区为主,以国民党军队作为主要的攻防力量,国民党将领高度重视。粤西北抗战在华南抗战史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第一战区的国民党杂牌军承担着防御日军正面攻击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双重任务。由于自身成分比较复杂,处于防御日伪进攻的前沿阵地,面临各种政治势力集中的复杂环境,以及国民党中央军的排斥与歧视等方面的原因,第一战区国民党杂牌军的处境比较艰难。杂牌军中的爱国官兵,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指引下,克服自身不足和面临的各种困难,为打击日军,稳定后方作出了努力和贡献,成为第一战区中期抗战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抗战初期国民党战略防御方向的错误选择房卫青抗日战争初期,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进行了比较积极的抵抗,但是,为什么抗战爆发后仅一年多的时间,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大半个中国相继沦陷,国民党正面战场遭到惨重的失败?目前史学界对国民党正面战场...  相似文献   

10.
考察抗战后期国共双方制订的新的军事战略计划,以及国共双方军队对日军进行了大规模带战略性质的反攻行动,可以看出,抗战后期中国战场的确存在战略反攻阶段。而把握住中国战场战略反攻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中国抗战中战略反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1946~1949年,随着国民党由开始的战略进攻转为全面溃败,人民解放军的大反攻取得节节胜利,中国时局将要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一九四七年六月底、七月初,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开始,遵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这一行动,揭开了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而大别山根据地的开辟,则无异于在蒋介石统治集团的心脏上插进了一把尖刀,迫使蒋介石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对推动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欧阳植梁、陈芳国主编的《武汉抗战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是一部颇有特色的抗战阶段史,值得向读者介绍。该书至少有三点值得称道。第一,研究视角独特。以往的抗日战争史论著皆是根据战争战略态势的发展,以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这一“三阶段”模式来组织编写的。而《武汉抗战史》则采取新的独特的视角,以抗战的指挥中心的转移为标准,将八年抗战划分为‘南京抗战”、“武汉抗战”和“重庆抗战”三个时期,从以往史学界一致认为的“我之战略防御阶段”中划分出相对独立的“武汉抗战”时期。从这一视角出发,作者指…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后期的豫湘桂会战是日军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态势后,在中国战场上发动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出现了大败退。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整体局势好转,各主要盟国节节胜利的情况下,中国战场上却出现大规模溃败的局面,确实显得格格不入。究其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战斗力低下所致,这固然可以从一个方面解释其失败,但是全面来看的话,至少有一个疑问无法解释,日军为何不集中力量进攻重庆?以当时日军投入的作战兵力,如果国民党军队如此不堪一击,那么重庆应该也是唾手可得的,毕竟灭亡中国比所谓打通大陆交通线要有用得多。由此而观。将豫湘桂会战的失败归结于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是不全面的,它应该是多个因素共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秦富平 《晋阳学刊》2006,(2):127-12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椐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极为特殊的政权组织形式,在抗日战争中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对后来党领导的政权建设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的民主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重要的启示。一、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对抗日开始动摇,准备对日妥协,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对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坚持自卫原则,坚决予以反击;另一方面,揭露蒋介石所谓实行宪政的欺骗宣传,把宪政的口…  相似文献   

16.
于稳立 《理论界》2006,2(8):190-191
《论持久战》是对日持久战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这篇著作不但科学地预见了战争的基本趋势和前途,而且对造成这种结局的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即战争发展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同时,它也指明了这场战争的具体战略方针,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抗战最后胜利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宏志所著的中国抗战战争史系列著作,第一卷《抗日战略防御》(25万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出版社,1985年版),记述了从“芦沟桥事变”到武汉失守的史实;第二卷《抗日战争的战略相持》(54万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年4月出版),记述了从武汉失守到1943年底的抗战史实;第三卷《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28万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出版)记述了从1944年初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投降的史实。全书三大卷共107万字,已同广大读者见面。它是我国目前出版的第一部中国抗战战争史专题巨著。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一九三八年下半年到一九四四年上半年这一时期,桂林一度被誉为“文化城”,不仅在国民党统治区,就是在国内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而桂林的文化活动之所以出现空前的活跃,是当时革命的、进步的文化力量起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内,集中在桂林的文化人,闻名全国的,也在百人以上。其中,有文化工作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反攻,学术界认识尚不一致.国外有些史学论著甚至否认中国抗日战争有战略反攻阶段,说什么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完全是由于美国原子弹或苏联参战而“突然”得到的.我认为这是违背史实的.中国抗日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主要战场,反攻是由中国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军事发展形势本身所决定的,同时,也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盟国军队的反攻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中国抗日战争的反攻,应当把它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整个战略  相似文献   

20.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战略决策,无论是从南进目的地和战略进攻的时机选择,还是进攻方式的大胆构思和战略部署的统筹协调来看都堪称"神来之笔"。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牵制了进攻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的国民党军事力量,而且打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战略部署;不仅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而且成为整个解放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