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格局下,国际局势在很大程度上为美苏两强所主导,处在两强之间的国家则要面临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问题。以日本为例,日本尽管从属于美国所领导的西方阵营,但在地缘却不能回避与苏联毗邻的事实,加之日苏领土问题的存在,这就要求日本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不能片面地将苏联视为敌人。如何在冷战的背景下,平衡日苏与日美关系是当时日本外交战略考量的重点。对日本在冷战时期外交模式的研究,将有助于全面认识当今日本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2.
日本是冷战的受益者 1991年底苏联完全解体,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苏联的解体,原来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立而形成的世界战略格局正式宣告瓦解,原来意义上的冷战时代也随之结束,世界开始进入  相似文献   

3.
吴胜 《日本学刊》2001,(1):49-62
冷战后日本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上是冷战格局解体;国内是日本正位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经济上泡沫经济崩溃后长期低迷,正面临一个结构调整时期;政治上是以自民、社会两大保守、革新政党对立为根本特征的1955年体制的终结,政坛处于一个混乱的过渡时期。这些国际国内环境的巨大变化,使传统的以精英主导为特征的决策模式已不再能够解释冷战后日本的外交决策过程。1995年日本朝野围绕着对中国核试验是否进行制裁以及进行何种程度的制裁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外交决策过程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教育安方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前苏联的大部分主权,成为一个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国家。苏联的解体对整个俄罗斯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自然这种影响也表现在教育上。1992年7月,俄联邦政府颁布的《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领域为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5.
苏联解体后,新欧亚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潮活跃于俄罗斯的学界及政界。新欧亚主义思想在继承俄罗斯古典欧亚主义思想的同时,结合当下国情和时代特色,从历史、文化、地缘等因素出发,为俄罗斯指出了一条独特的社会发展道路。新欧亚主义思想符合俄罗斯人民的心理需要,因此,备受各阶层人士的高度关注。新欧亚主义倡导的全方位外交政策符合国家的最高利益,其外交理念无疑会对俄罗斯的外交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改变国际社会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从苏联解体的历史可看到国家解体后的各种情景。然而 ,一些分析研究专家发现苏联与当今俄罗斯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 ,就可能出现解体而言 ,俄罗斯更为巩固。如果出现民族联邦性质的危机 ,俄罗斯会率先通过对各地区战略性的补贴来控制自己的共和国 ,这在苏联时期是不曾有的。第二 ,目前俄罗斯各联邦共和国之间的联系较弱 ,因此很难出现类似于 1 990~ 1 991年波罗的海沿岸各共和国的那种连锁反应。第三 ,在俄罗斯获得独立地位的政体与波罗的海各国和乌克兰有所不同 ,它们未必在获得独立后去寻求西方的支持。对于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有助于揭示…  相似文献   

7.
由于二战后日本与南太平洋岛国外交发生演变,有必要探讨日本从环境外交向海洋外交转变过程中对该地区的外交定位。二战结束后,日本势力一度彻底退出了南太平洋地区。随着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和南太平洋岛国纷纷独立整合组建"太平洋岛国论坛",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起,重新开始加强对该地区的外交攻势。此后,通过举办八届"日本—太平洋岛国首脑峰会",日本对南太平洋地区的外交逻辑实现了从环境外交到海洋外交的转变,在历史惯性和现实主义外交的双重作用下,日本力求在南太平洋地区构建符合自身利益与偏好的外交模式。目前,日本已将其对南太平洋岛国的外交,提升到与中东地区、非洲的"西翼"并重的高度,成为其海洋战略的"东翼"。中国今后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外交将不得不直面日本的海洋战略,并与之展开博弈。  相似文献   

8.
在一些人看来,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崩溃,给日本提供了加快迈向政治大国的极好机遇,用90年代初日本内阁首相的话来说是“百年难遇”(海部语)、“千载难逢”(宫泽语)。由此,日本政府开始进一步调整其国家战略,并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其中一个突出的方面就是强化军事因素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试图就这种趋势作一粗浅的分析。一、表现与特点日本强化国家战略中军事因素的地位和作用的趋势,不仅分别体现在它多年来推行的综合安全保障战略、科技创新立国、筹组亚太地区合作组织、开展“大国外交”等各个方…  相似文献   

9.
南亚地区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历来不占重要地位。不过,美国在南亚国家的外交中却一直居于重要地位,影响甚大。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加速,南亚各国都走上了经济自由化道路,把经济和贸易作为外交活动的主要领域。美国作为世界贸易、资本流通和技术转让方面领先的国家,在南亚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慎明副院长担任主编、张树华研究员担任副主编、粟瑞雪等人翻译的《苏联解体:二十年后的回忆与反思》一书于2012年1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苏联解体、苏共亡党是20世纪世界历史  相似文献   

11.
中美关系中的人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 《学术交流》2002,(4):24-26
人权问题是90年代以来困扰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直到70年代中期,人权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并没有占据突出的位置。卡特政府为了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明确地将人权问题作为对外政策的核心内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美国把“人权外交”的矛头转向中国,实质是以人权为武器,维护美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2.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现代中国外交史上一段从屈辱外交到独立自主外交历程的重大转折。前者是二战期间苏联推行大国强权政治、美英绥靖政策及蒋介石磕头外交等因素作用下的产物 ,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而后者是冷战开始后苏联调整对华政策与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一边倒”外交政策背景下签订的 ,维护了国家民族权益 ,揭开了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正在对日本外交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将引起一种渐进的、连续的变化过程。就今后一小时期(大钓10~20年)而言,日本外交基本上是战后日本外交的“伴随有限交化的延长”,因此,展望冷战后外交的一个主要途径是深刻理解战后日本外交。本文阐述了战后日本外交的五个基本特征:(1)从成败国出发的外交;(2)日美基轴外交;(3)不断向美国以外的世界拓宽外交地平线;(4)经济外交;(5)日本国内的“1955年体制”下的外交。并在阐述上述特征的基础上,沿着每个特征分析了冷战结束对日本外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之一.十多年过去了,对苏联解体原因的研究与探讨仍是国内外史学界经久不衰的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中国学〔俄〕Л.古多什尼科夫Г.斯捷潘诺娃赵国琦译总的说来,苏联解体对俄罗斯中国学的水准并未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原苏联主要的中国学中心都在俄罗斯境内,有关的学者基本上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列宁格勒),部分集中在新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日本的政界重组与外交调整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金熙德冷战结束后,日本政界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动荡与重组,这势必对其对外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概括战后日本政治的基本特点入手,对这些特点在冷战后的变化及其对日本外交的影响作一分析和展望。一、战后...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上的苏德战线和亚洲太平洋战场上的中日战线是最重要的和决定性的。为了确保两条战线的胜利,苏联和中国的外交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日本的扩张行动日益猖獗,苏联感到自身安全受到威胁。在日本的逼攻之下,苏联和中国的战略利益逐渐趋于一致。于是,苏联决定向中国提供有效援助和支持,但美、英等西方国家并不支持苏联的动议。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向西方寻求保护的外交努力严重受挫,迫使蒋介石政府积极寻求苏联的支持,最后两国缔结互不侵犯条约。条约奠定了苏中友好关系的国际法基础,苏联据此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必要援助和支持。1941年日本袭击珍珠港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场增加了太平洋战线,战争扩展到了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从此以后,西方各国才开始援助中国,对华战略才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日本文化外交在塑造和传播良好的国际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后,为适应全球化的需要, 日本文化外交观念出现变革.推出"发信"、"受容"和"共生"为行动指南,对运作机制和活动方向进行了调整,并积极就活动项目、文化形式和传播方式进行新的实践探索,目标是不断提升国际形象、最终实现政治大国形象的建构.但由于日本外交实际与文化外交的属性要求存在矛盾,同时受历史观的直接影响,从长远看,文化外交对日本的国际形象建构作用会出现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论及日本在近代的领土扩张时,国内学者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日本通过武力对领土的强取豪夺上。然而,标榜"文明开化"的日本为扩张自身领土手段频出,除了诉诸武力外,还通过外交谈判来满足其领土野心,小笠原群岛正是日本通过外交手段获得的领土。无论是幕末至明治初期,日本通过与英、美谈判确立了在小笠原群岛上的主权,还是"二战"结束后日本通过对美谈判实现了小笠原群岛的"复归",日本都是通过外交途径实现了疆域的扩张。深入探讨日本外交中的小笠原问题,将有助于对日本近代以领土扩张为目的外交手段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在日本自身经济实力提升以及国内政治总体保守化的推动下,"正常国家"论逐渐成为日本政坛的主流意识和新的国家战略定位。安倍晋三再次执政后,在外交、安保等领域加速推进"正常国家"化进程,在对俄外交方面,安倍内阁对俄外交战略服务于日本"正常国家"战略。安倍提出的对俄外交"新方法"突破了以往的思路和框架,并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展现出灵活性。与此同时,对俄外交"新方法"和日俄关系的发展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