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人生由三条主线交织而成——艺术创作、艺术表演和艺术教学。”茱莉生于摩洛哥,在法国求学时钟爱纺织艺术。如今,茱莉在北京已生活了四年,从事着一项有趣而意义深远的工作——以一位“洋老师”的独特视角教她的学生们传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2.
随着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剧,“空巢老人”一词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空巢老人”一般是指那些因子女求学、工作,无人陪伴左右的老年人。目前全国近1.7亿的老龄人口中,有四成以上为空巢老人。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偏远山区空巢老人家庭比率高达80%,空巢老人现象俨然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戴铁珊 《老年人》2007,(7):35-35
1907年,杜修经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在老家国太桥镇读过约十年私塾。青年时期受“五四”运动思潮影响,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并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25年4月,杜修经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由郭亮、陈佑魁两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2007年秋天,在“和睦家园-社会服务中心”的支持下,我们以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走进了北京市海淀区行知实验学校,走近了这群跟随父母、离开故乡在异地求学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常宁水口山素有“世界铅都”之称,当年领导震惊全国的水口山工人运动的蒋先云、谢怀德、刘东轩等领袖人物早已闻名于世。与他们并肩战斗的谷伯珊,当时是叱咤风云的农民运动领袖。他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钢铁战士”形象,还给我们留下了情文并茂的革命诗篇,在对敌斗争中足智多谋,无愧于“革命才子”的美誉。1909年毕业于湖南高等学堂文科的谷伯珊,做过衡州府中学教员、常宁县劝学所所长。1917年至1925年,他游学长沙,同在自修大学宣传马列主义的毛泽东、何叔衡、陈章甫等同志接触,接受了无产阶级革命思…  相似文献   

6.
专业与美丽     
消费者通常愿意购买的东西只有两种,一种是问题的解决,另一种就是愉悦的感觉。前者是“专业”,后者就是“美丽”。  相似文献   

7.
《公关世界》2016,(22):13-13
1945:3月8日出生于德国;
  1963:获“琼·沃特奖学金”,前往法国游学。沿着梵高的足迹,从巴黎经里昂再到阿尔勒,期间画了大量的速写。  相似文献   

8.
她叫周国吾,是一名32岁的下岗女工,5岁孩子的妈妈。13年前,因为家境贫寒,为了帮助哥哥、弟弟完成学业,她含泪放弃考大学,边读技校边打工挣钱。2001年,国家放宽普通高校招生“年龄、婚否”条件限制,她毅然与那些十八九岁的高中应届生一同走进高考考场,并以567分的好成绩被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录取,成为该校建校几十年来第一位“妈咪”新生。她的青春之坎坷、求学之艰难、毅力之顽强,催人泪下,令人敬佩。有人将她的求学经历发布在网上,引起了CCTV《半边天》栏目的关注。2001年11月14日,《半边天》栏目两名记者专程来到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CCTV的记者说:我们是被感动而来的。  相似文献   

9.
儿子背着瘫父求学,孝心一片动天下5方元捐助款慷慨献出作了“优秀困难生奖学益”联台国开发计划署授予他“国际消除贫困奖”他的凄婉故事被拍成电影《背着爸爸上学》不久前上映的电影《背起爸爸上学》的素材取自甘省宁县。最近,笔者专程赴陇东山区,采访了“石娃”的原型李勇和他的故乡人。山里娃:“麻绳从细处断了”陇东,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孩子们一出生便无法迁择地归属于苦难和贫穷。李勇就是这些苦孩子中的一个,他出生在宁县瓦余乡永吉村一个极其贫穷而又多灾多难的家庭。李勇的父母年轻时从大家庭分家出来,只得到一斗糜子、两…  相似文献   

10.
<正>“不学公关能做人,学会公关做能人”,果真如此吗?1989年,我在省城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求学时第一次接触《公共关系学》课程,让我进入“公关之门”。1993年,我在萍乡市千里马职业学校(现安源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任教时第一次看到《公关世界》杂志,让我走上“公关之路”。遇上那些“人”、那些“能人”,整整30年了,从来不离不弃!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新常态下组织的声誉管理与品牌传播”。既然说到了“新常态”那么首先,我跟大家来介绍一下“新常态”这个词在国际上怎么定义的,2010年冬季达沃斯论坛里面设的主题就是重新思想、重新设计和重新构建,主题就是构建危机后的世界,我们翻译过来就是“新常态”,这就是这个词的来源。它所讲的就是在2008年世界遇到了金融危机之后,经过了震荡,在恢复期的“后危机时代”,这个金融体系不可能简单的回到金融危机之前。世界也没有办法回到全球经济危机前的稳定的一种常态,而是将面临一个全新的正常的一个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2.
三、故事谜     
《老人世界》2010,(5):62-62,12
齐白石“门规” 齐白石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向他求学拜师的人,几乎天天不断。  相似文献   

13.
刘晗 《职业》2010,(1):74-75
先是海外求学回来在国内打工,后在事业辉煌之时脱身再度奔赴海外到非洲安哥拉做人力资源管理……“面人无数”的职场经历让他意识到“面试”这一步的关键。于是,他决定给职场人办一件大事,扫清他们在职场第一步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吴瑕  黄艳 《老年世界》2008,(3):22-23
独生子女去外地求学、参军或工作,父母备感失落、焦虑……以往在中国老年家庭才有的“空巢现象”,目前正在逼近城市中年家庭。  相似文献   

15.
《中外书摘》2009,(7):95-95
读《毛主席语录》 1965年,我人读赤峰市蒙古族小学,一年一班。 刚入学,学过“人、口、手”,觉得学字真是容易,一撇一捺就是个“人”字,太简单。我犯愁字学完了,这六年怎么度过呢?到一年级下学期,上蒙古文课。这所蒙古族小学又称七小,主要收蒙古学童,学两种文字。刚学一些字母.“阿、额、衣”,“文革”开始,人口手与阿额衣都无踪影,学《毛主席语录》。  相似文献   

16.
正由于中学历史课程讲述的都是远离现实的“历史”.加之传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思想的影响.许多高中生存在着明显的偏科倾向:重“理”轻“文”。对他们来讲,历史课无足轻重,找点时间应付背背就行,且由于传统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新时期学生求学的需要,因此,中学历史课堂常常呈现出一种沉闷的气氛,教师照本宣科,失去了课堂活力。因此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了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探讨的话题。下面笔者就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活力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文澜 《当代老年》2011,(7):38-40
劳模父亲辞世,他最想做的就是子承父业 张秉贵是上世纪七十年代著名的全国劳模,他在有“新中国第一店”美誉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做了50多年的售货员,把简单枯燥的糖果出售升华到了一种艺术境界,练就了“一抓准”、“一口清”的绝活,并以“一团火”的精神温暖着千万顾客。1979年,张秉贵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和时传祥等全国劳模一起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相似文献   

18.
空巢老人大概包括三类:一种是真空巢,即没有子女,老两口相依为命。或者鳏寡独守空房;第二种是形式上的空巢。目前此类型的老人数量巨大.主要表现为子女在外地求学或工作,或者子女虽在同一城镇,但分开住:第三种是“无形”的空巢。尽管与儿女住在同一屋檐下。但是因为子女工作忙或者与其存在矛盾,而缺乏沟通。孤独感是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9.
越孤单越勇敢 美国一研究小组研究表明,人在受到惊吓时会散发出一种“信息素”荷尔蒙,通俗而言就是“恐惧性汗液”,这种汗液散发出一种化学信号,导致周围人脑中“恐惧中枢”活动性增强,从而产生“集体性恐惧”。  相似文献   

20.
兴衰论     
2012年龙年大吉,迎来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提高的年代。按照中国文字学“字形藏理、字言通意”的成字考虑分析,“文”、“化”二字所组成的“文化”一词,应该把“文”与“化”分两层来理解。“文”是天理与人意的交叉,“化”就是天理被人类理解并应用的过程,也可以说文化就是“人化”。根据这一解释,“文化”一词的本质概念就是自然规律被人类认知、顺应、运用与传承的过程和结果。所以说人类的兴衰都来自于文化的发展,就以上观点浅谈一下兴衰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