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腐败的严峻形势及特点的分析,运用政治学特别是有关权力的理论深入地探究了国企腐败的根源。着重指出权力的过度集中是导致国有企业腐败的重要原因,权利的缺位则是腐败的主要原因,而权力的广延性和综合性提高了权力的强度,加剧了腐败的产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国企腐败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权力腐败问题是影响我国新时期经济建设、政治稳定以及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鉴于权力腐败的严重危害性,近些年来,我国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我国权力腐败出现了很多新变化,表现形式多样化、产生原因复杂化,对反腐倡廉工作带来很大挑战。造成权力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由于公共权力异化造成的,从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及伦理等多渠道分析权力腐败的新动向及其防治措施,是当代中国反腐倡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权力腐败行为的社会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一种出于私利而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它是世界各国政治机体中普遍存在的毒瘤,直接威胁着全球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社会心理因素是导致权力腐败的直接内在原因,从心理的层面上透视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治理各种权力腐败现象。中国社会中存在的腐败行为可分为集体腐败、群体腐败和个人腐败。权力腐败行为的社会心理,在最终作出腐败行为以及在整个社会上导致腐败现象严重恶化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催化作用。它通过心理互动、心理沟通,使各种消极的社会心态和腐朽思想不断滋生蔓延,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心理尺度和社会心理环境。因此,要把反腐败斗争落到实处,必须注意消除种种导致腐败行为最终发生的“腐败心理”。  相似文献   

4.
权力腐败和权力制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同权力腐败的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当前社会转型期权力腐败现象的生成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权力失去制约必然会导致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权力制约因此也具有了必要性和可能性。为了从根本上实现对权力腐败的有效治理,必须着力构建权力监督制约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权力腐败的真正原因在于缺乏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而失去权力有效监督的根本原因在于监督体制不合理 ;监督制度法规不完善 ;监督机制不协调。因此只有深化监督体制改革 ,加强权力监督 ,才能防治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6.
孙古宁 《理论界》2005,(4):10-11
纵观古今中外,腐败都是权力运行失控、失衡所致。权力腐败的实质是公有权力被滥用。因此,防范权力腐败除了从道德和经济的角度外,最根本的是通过加强监督,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  相似文献   

7.
论权力腐败     
本文通过对权力腐败原因的探讨,指出:政治经济体制的落后和法制建设的滞后是腐败的根源;中国反腐防腐必须立足国情,迅速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对个人影响的角度可以提出三个理论假设:即权力来源错位惯习与权力腐败、权力性质缺位惯习与权力腐败、权力交换漠视惯习与权力腐败.今依据36个权力腐败个案的档案信息和访谈资料分别对该理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并基于以上分析和探讨提出三项对策性建议:一是坚持“权为民所有”;二是坚持“权为民所用”;三是构建权力制约的“天罗”和“地网”.  相似文献   

9.
俞文  刘忠 《兰州学刊》2003,(6):152-153
腐败是公共权力的非规范运作 ,是公共权力的私有化表现 ,是权力走向市场的结果。腐败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世界性问题。本文顺应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宏观导向 ,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 ,从腐败的社会现象 ,腐败的内外在原因及如何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等几个方面着手分析腐败 ,力求达到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对权力腐败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非法获得私人利益的行为.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权力腐败的主要表现是权力寻租、权力经商和权力换食换特色.权力腐败的产生有外部诱因,更有内部原因.根除腐败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努力消除滋生权力腐败的土壤;二是构建完善的反权力腐败机制.  相似文献   

11.
权力腐败的特征及制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权力腐败的四个特征及产生权力腐败的三个原因 ,并从三个方面分析遏制权力腐败的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2.
权力腐败一直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学界对权力腐败的探讨绝大多数停留在政治学、法学领域。事实上,权力腐败也是个伦理问题。除了从政治学、法学角度予以研究外,还应从伦理学视域予以关注。从伦理学视角看,腐败说到底是权力工具性的恶性膨胀,是对权力价值性及应该负载的道德使命的违背。权力腐败的事实证明,权力的工具性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便是它要受权力价值性规制,否则权力便会误入歧途,成为人类文明的阻障力量。  相似文献   

13.
公共权力的滥用滋生腐败,对公共权力的滥用进行有效的规范制衡,是制止腐败、加强和巩固执政党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公共权力滥用的特点、导致公共权力滥用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限制公共权力滥用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权力腐败是目前公众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产生权力腐败 ,是由于权力本身的特性和现阶段的政治、经济体制中的一些弊端引起的。要解决好权力腐败问题 ,必须从制度上加以研究 ,制定出一整套科学的反腐败制度 ,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15.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行政权力腐败对社会的文明和进步造成极大危害。行政权力腐败的因素很多,遏制腐败也必须从内部加强管理、外部加强监督和制约,从多方面监管约束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16.
权力制约与反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其斌 《兰州学刊》2003,2(4):27-28
腐败是权力和私欲结合的罪恶产物。当代中国正在探索构建权力制衡机制的途径 ,目的是建立法治化的国家政治经济结构 ,从源头上根治权力腐败。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实现对权力的全方位制约 ,是反腐败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7.
高等院校权力腐败现象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腐败是一项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近年来,高等院校的权力腐败现象已不容忽视,并呈现其独有的特点。如何就高校权力腐败行为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从而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已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村干部"微权力"腐败呈高发态势,给农村各项事业与党的执政形象及执政基础带来巨大危害。村干部"微权力"腐败尽管类型各异、成因复杂,但其根本原因在于村干部"微权力"腐败治理机制的滞后或缺失。要破解我国村干部"微权力"腐败治理难题,必须建立健全农村村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农村基层法治机制、村干部权力监管机制和村干部保障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权力文化是权力关系的观念形态,它作为政治文化的中心,是控制和影响人的思想行为最现实的文化力量。我国的权力文化具有强烈的功利意识、突出的权力本位和严格的等级制度等特征,是诱发腐败犯罪的力量源泉。具体讲,它为腐败犯罪提供思想根源、重要条件、深厚土壤和方便路径。所以,要防范腐败犯罪,必须扬弃权力文化,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并强化惩治腐败犯罪的法律手段,构建有效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任建明 《学术界》2023,(4):80-88
腐败是廉政学科的核心概念,但却一直众说纷纭甚至谬误很多。争议和问题主要有4个方面,即定义视角的差异、重要概念的数量、公共权力和委托权力之争、腐败主体的模糊性。基于事实和逻辑的严格证明表明,应当基于委托权力而非公共权力定义腐败;尽管现有的基于委托权力的腐败定义可继续使用,但需增加两个重要注解。腐败主体范围甚广,包括所有组织以及个体中凡具备人的基本智力和行为能力者。使用一个过程工具,可辨识嫌疑腐败行为。应当基于正确的腐败定义调整我国现有的反腐败法律和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