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亮(1143—1194),字同甫,人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才气超迈,倡导经世致用的功利主义,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是南宋杰出的抗金派,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生活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坚锐复杂的南宋时代,使他从小就滋长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把国家兴亡当着首任,为此,在他成年后,多次上书皇帝,要求发掘人才,擢用人  相似文献   

2.
李纲(1083—1140),字伯纪,是我国北、南宋之交著名的抗金派领袖,南来第一任抗金宰相。面对女真贵族对宋朝所发动的掠夺、破坏的不义战争,他坚主抗战,反对投降。本文主要总结李纳一些重要的抗金策略和措施。李纲抗金策略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点,即:(一)反对投降;(二)防惩叛乱;(三)坚持战守。(一)反对投降由于宋朝皇帝赵估、赵桓、赵构父子以及朝廷多数大臣都是由主和到逃跑的投降派,因此,李纲抗金策略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反对投降。而投降的具体表现不外是割地、迁都(逃跑)、称臣、纳币。在这些方面,李纳与投降派进行了针…  相似文献   

3.
辛弃疾(公元一一四○——一二○七年),山东济南人,字幼安,号稼轩。他不唯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的爱国文学家,而且是南宋的一位颇具法家思想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一二五年,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女真贵族建立的金王朝在灭掉契丹贵族建立的辽王朝后,继续向南进攻,占领了中原地区,掳去北宋王朝的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宋朝宗室康王赵构逃到江南杭州,建立了南宋偏安政权。但金王朝继续南侵,严重威胁着南宋王朝的统治。在此情况下,投降还是抗战,卖国还是爱国,继北宋以来,仍然是儒法两  相似文献   

4.
在南宋词坛,以辛弃疾为一代领袖,发扬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汇聚时代的风云,形成了以抗战爱国为宗旨的新流派.在气宇轩昂的辛派词家中,陈亮以其雄壮的《龙川词》,高举北伐之旗,鼓吹恢复之歌,与同调山呼响应,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写了璀灿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朱熹陈亮论战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亮与朱熹于淳熙九年(1182)在明招堂见面后开始他们的学术论战。以后,两人通过书信往返进行学术争辩,使这场轰动学界的学术论战得以深入开展。从现存陈亮致朱熹的八次书信和朱熹致陈亮的十五次书信中,可以看到这场论战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十分明显,他们之间论战的原因是由于他们持有不同的价值态度,正如黄宗羲在《宋元学案》中所说:“夫朱子以事功卑龙川,龙川正不讳言事功,所以终不能服龙川之心。”正由于朱熹、陈亮对道德与事功、即内圣与外王的态度严重分歧,故而才引起王霸义利等一系列学术问题的论战。一、“王道”与“霸…  相似文献   

6.
靖康之难以后,南宋朝廷为迎回徽、钦二帝,同金罢兵议和,派出大批使臣北上,在建炎元年到绍兴十三年间。“奉使几三十人”,由于南宋对金采取屈辱投降政策,致使金朝”遇使人礼日薄”,南宋使臣倍受屈辱和磨难,或被害、或被囚、或流放、或受降,“全节而生还者,惟皓邵弁”,即洪皓、张邵、朱弁三人,其中洪皓、朱弁为徽州婺源人。  相似文献   

7.
试论陈亮的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陈亮的教育思想□张晋建张缙红南宋永康事功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自少胸怀匡世救时之志,虽因一生坎坷,未能在沙场一展抱负,而著书立说、授徒讲学却从未停止过,并最终成就为古代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正如他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经济思想等带有明显的事功色彩一样,...  相似文献   

8.
南宋时期陈亮与朱熹的义利王霸之辩,反映了当时事功政治思想的脉动。然而,学界对于陈亮功利思想的解读却存在偏颇倾向。科学准确地把握陈亮的功利思想,应该遵循历史唯物主义,延沿儒家基本思想脉络,联系南宋时期程朱理学的天理思想背景,从清楚认知陈亮"气一元二面向"的世界观出发,深入评析其伦理观在道德优先框架下的功利合理性,进而揭示陈亮"义利双行、王霸并用"的义利统一逻辑,由此管窥陈亮义利统一观,以为其功利思想评价之辨正。  相似文献   

9.
略论向子■     
向子是两宋之际一位气节忠鲠的爱国士大夫,生前死后曾受到当时一些人的极高的赞誉。本文着重论述了他的生平事迹。他在徽宗初年步入仕途,莅官临政,不畏权幸;靖康之变中积极应诏勤王、力阻叛臣;南宋建立后,又以一介书生与金军浴血奋战,为国家献计献策,为抗金部队筹粮筹款,最后宁肯退避闲居也不附和投降卖国的君臣。文章认为在向子身上体现了当时爱国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风范,是一位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0.
陈亮与南宋浙东学派综合研究的开创性著作《陈亮与南宋浙东学派研究》,方如金等著。30万字。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责任编辑:张秀平。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十多年内,中国思想史研究者囿于截然对立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划分,对于浙东学派的...  相似文献   

11.
高宗建立南宋后,只图苟安江南,对金人的猖狂侵掠一意求和、退让。但中原人民和一些爱国将领,或组织武装抗金,或统兵浴血奋战,英勇杀敌,顽强战斗,谱写了反抗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雄伟篇章。其中,我省吴玠、吴璘弟兄的抗金事迹在史册上也熠熠闪光。 (一) 吴玠(1093—1139年),南宋名将,字晋卿,德顺军陇干(甘肃静宁县)人,后因其父葬于庄浪(甘肃庄浪县)水洛城,故迁居水洛。北宋末年,他还不满二十岁,便参加了泾原军。徽宗政和年问,西夏侵犯边地,他作战勇敢,因功补升进义副尉,不久升为队将。曾随军征讨过方腊起义军,因立有战功,升为泾原第十将。靖康初,西夏进攻怀德军,吴玠率领一百余骑追击,出奇制胜,斩敌一  相似文献   

12.
李建军 《兰州学刊》2011,(5):118-121
南宋文章家中,陈亮可谓"气至锐而文至雄",其人"才太高","气太锐",在士气不振的南宋士林真乃空谷足音,不愧为"人中之龙";锐气铸雄文,陈亮的"太锐"之"气"发于文章,奏疏政论气势磅礴,传序史论气象雄奇,赠序题跋气韵生动,表启书记气局壮阔,墓志祭文气度不凡,在靡弱不雄的南宋文坛真乃黄钟大吕,不愧为"文中之虎"。同时,陈亮"情至豪而文至刚",豪情灌注于文,文笔劲健,文风豪迈,呈现出一种刚健之美;但其豪情有时过头,雄豪滑向了粗豪,刚健有余而柔婉不足,雄放有余而蕴藉不足,多阳刚有余的雄文,少刚柔并济的美文。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4,(7):136-140
宋孝宗之有作为堪称南宋诸帝之首,他即位后为彻底扭转高宗时期对金屈辱的投降路线及文弱苟安的政治风尚,积极展开了一系列拨乱反正、重整朝纲的改作,使孝宗朝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积极进取的"新气象"。此种"新气象"对于重振南宋士气和政风、重塑宋金关系及造就孝宗朝"乾淳之治"的局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谈顺昌之战     
宋代的顺昌,是1079年(元丰二年)先由颖州升为顺昌军,于1119年又改为顺昌府。府城即今安徽阜阳市(县)地方。顺昌之战是南宋抗金的一次以寡敌众的重要战役。 顺昌之战发生于1140年,即南宋绍兴十年、金天眷三年。早在十五年以前,即1125年,金朝统治者已经侵略了黄河以北今河北、山西、河南等省的广大地区。1127年,金兵竟攻破汴京,掳走了宋朝徽宗、钦宗,演成历史上所谓的“靖康之变”。1128—29年金兵大举南侵,1140年金将兀术率兵十五万,在顺昌城外扎寨三十多里;其中且有兀术  相似文献   

15.
两宋时代(960年~1279年),在中国大地上,多个政权并存,角逐争雄不已,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外交关系。政权之间,时而修和结盟,时而兵戎相见,势力此长彼消,外交活动成为影响时局的重要因素。在这一时期的外交活动中,北宋联金(前期)灭辽、南宋联蒙灭金(后期)的外交(以下简称两宋联盟外交)尤为引人深思。 在对这两次联盟外交进行评价时,产生一个重要问题,即:二者是否同出一辙?围绕这一问题,自南宋灭亡以后,历代纷争不已。要言之,一种评价是;强调外交前的宋  相似文献   

16.
陈亮为南宋稼轩派词人,其词深受辛弃疾影响,故研究辛词对陈词影响之文众矣,然研究陈亮对辛弃疾词作影响者却鲜见。文章试从二人唱和词着手,不仅阐明陈亮"以论为词"的词作方式对辛弃疾词作产生的影响,更为突出的是研究陈亮本人作为一个意象在辛词中的构建及其所散发出的恣肆意气对辛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灭贼无期泪横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关山月》中抒发的爱国忧忿,至今仍然强烈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他的感情是那样真挚深刻,诗的艺术形象又是那样的鲜明真切,这就使得这首乐府诗始终保持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陆游(1125-1209年),字务观,号放翁,是在1177年任四川制置使的时候写这首诗的。那时离开宋孝宗(赵睿) 与金人第二次和议已经十四年,朝廷上正弥漫着一股妥协投降的气氛。诗人在这首诗中忿怒斥责南宋统治集团苟且偷安,腐败无能,深切同情生活在水深火热  相似文献   

18.
读辛词四首     
辛弃疾是南宋最杰出的词人。他出生于沦陷已久的山东历城。年轻时,组织义军,在济南以南山区开展抗金斗争。后参加以耿京为首的山东农民起义队伍,任“掌书记”职务,掌管全军书檄文告一类工作。不久,辛弃疾从对付久征惯战的女真铁骑的需要出发,劝说耿京决策南向,归附南宋王朝,以期与南宋官军遥相配合,抗击金兵。辛弃疾南归后的第二年(即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 张浚北伐,兵溃符南(在今安徽省  相似文献   

19.
论南宋初年韩世忠罢兵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从拥兵权到罢兵权,反映了南宋政权局面的演变以及当时宋金关系的变化。他拥兵权在当时是形势需要,具有现实的必要性;而后来罢兵权又是南宋政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宋代功利思潮伴随着北宋“通经达用”的学风而兴起,一度通过王安石的变法改革付诸实践,然而,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使宋代的功利思想没能在政治、经济领域产生更大的影响,荆公新学也逐渐走向衰落。南宋时期的浙东事功学派继而举起了功利思想的大旗,以陈亮、叶适等人为代表的事功学者倡言功利,公开批评空谈道德性命的义理之学,尤其是陈亮与朱熹的“王霸义利之辩”将宋代功利思潮的发展推向了高峰。之后,随着理学上升为官学和事功学派的衰落,宋代功利思潮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