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10年5月18日傍晚,由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退休干部黄静月组建的"杖鼓舞表演队"和往常一样,准时来到乡政府大院坝,跳起"杖鼓舞",打起"霸王鞭".如今,在铁炉白族乡的大街小巷,农家小院,到处都能听到二胡与锣鼓伴奏的舞曲,昔日边远宁静的白族山乡一下子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2.
2006年9月8日,鹤峰县铁炉白族乡各族群众隆重集会,庆祝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挂牌成立。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纯宣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周先旺率恩施州祝贺团,鹤峰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主任吴红娅及鹤峰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友邻乡镇的佳宾与上千名各族干部群众参加了庆典大会。  相似文献   

3.
金秋时节,走进鹤峰县铁炉白族乡的村村寨寨、 山山岭岭,可见特色产业满山岗,民居家院美如画,秀美山川添新绿,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焕然一新的景象. 铁炉白族乡地处鄂西南边陲、武陵山余脉,是湖北省唯一的白族乡.全乡辖12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 4100户,总人口1.5万人,其中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2.7%.  相似文献   

4.
有一道风景,让人留恋;有一处地形,让人惊叹;有一片产业,让人赞美;有一村家园,让人神往--这就是2013年被入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细杉村,一个白族、苗族、土家族等民族聚居的美丽村寨。  相似文献   

5.
一栋栋崭新的民房依山而建,一条条盘山公路通往农家小院,一块块碧绿的茶园、果园在山凸上一一展现……2012年元旦前夕,笔者走进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泉峪村,与随行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黎克望站  相似文献   

6.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地处鄂西南边陲,是湖北省惟一的一个白族乡。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一直制约着铁炉白族乡经济发展。在铁炉白族乡的12个行政村中,泉峪村就属鹤峰县24个不通公路的行政村之一。该村基础设施落后,无  相似文献   

7.
她的选择是当好"村计划生育委员";她的快乐是为山村育龄妇女服好务;她的心愿是帮扶白族姐妹都能尽快富起来。她就是生活在湘鄂边陲的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泉峪村的白族"金花"黎小燕。今年29岁的黎小燕,面目清秀、身材匀称,是村里唯一有大专文化的共产党员。她从2005年被村民们选上村计划生育委员后,在计划生育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8年。8年来,黎小燕把全部的身心都献给了村计划生育工作,被  相似文献   

8.
2012年4月28日,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召开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2012年全县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有一位身着白族服饰、披挂"劳动模范"绶带的年轻人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与水结下不解之缘,一心扑在水利事业上,多次被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当地干部群众誉为"水利功臣"的铁炉白族乡水利服务中心主任刘远平。  相似文献   

9.
正鹤峰县铁炉白族乡位于湘鄂边陲,辖12个行政村,10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万人。现有民族中学1所、完全小学2所、教学点3个,教职员工103人,其中具备本科学历的42人,具有专科学历的32人,具有中师学历的28人。近几年来,该乡坚持把农村义务教育放在全乡各项工作的首位来抓,加大教育投入,关爱教师学生,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教育质量,通过不懈的努力,该乡教育质量由原来全县的末位逐步上升为全县之首,谱写出了农村义务教育均衡  相似文献   

10.
走进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细杉村,山上树木枝繁叶茂,山下茶园葱葱郁郁;公路绕山进组,硬化到户;民房依山而建,彰显特色;村民丰衣足食,生活安逸……生态家园建设使这个湘鄂边区的白族山寨处处焕发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1.
正在湘鄂边陲的大山深处,有一个美丽的白族村寨,那里漫山遍野的森林,枝繁叶茂;连片成块的茶园,青翠欲滴;纵横交错的公路,直达农户;白族特色的民房,新颖漂亮;村民悠闲的日子,幸福快乐……这就是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细杉村。凡是到过这里的人,都会被眼前白族村寨的秀美风光所吸引。在人们的视野里,细杉村就像神话中的人间仙境,让人惊叹,让人赞美。  相似文献   

12.
正4月12日,一年一度的"三月街"文化艺术节在张家界市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新建的白族文化广场隆重举行。这一富有当地白族特色的文化盛会,让藏在武陵山脉腹地的这个白族乡村热闹非凡。"三月街"亦称"观音市""观音街",是白族传统的盛大节日,也是白族传统的民间物资交流和文娱活动的盛会,流行于云南大理等地。"三月街"为何能在远离云南大理千里之外的张家界芙蓉桥乡继续盛行呢?不禁令走访的我们产生了好奇。张家界既有"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绝世美景,让人神往;又有"芙蓉白族来路远,苍山脚下有家园"  相似文献   

13.
《民族论坛》2013,(5):20-20
正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桑植白族是宋末元初从云南大理迁徙而来,现已有12万多人。"白族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为进一步研究、发掘、保护、传承和弘扬白族文化,早在1991年,桑植县就成立了"云南白族学学会桑植分会"。2009年4月23日重新成立了"桑植县白族学会",选举组成了第一届理事会,现任会长王银花。桑植县白族学会是本民族有志于弘扬白族文化的专家学者,以及本  相似文献   

14.
鹤峰,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县,国土面积2892平方公里,辖七乡两镇一个省管高新技术开发区,198个行政村,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22.02万人,辖区内土家族、苗族、白族等少数民族人口15.65万人,占总人口的71.07%。200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铁炉白族乡。  相似文献   

15.
周杰 《民族论坛》2009,(1):59-59
<正>鼠年"小雪"前夕,湖南省民委主任王德靖利用参加"中澳少数民族地区消除贫困与人权事业发展研讨会"会务休息的间隙,来到省民委新农村建设试点——位于海拔1150米的张家界桑植县官地坪乡的平头界白族村,考察调研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干部共谋经济发展的思路,座谈科学发展话题。  相似文献   

16.
白族的民俗文化金聪“本主”崇拜是白族民间传承最久远,最广泛,也是最能体现民族凝聚力的群众性民俗活动之一。白族“本主”崇拜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现今有的村寨本主依然是山、树、蛇、龙等。随着历史的发展,“本主”崇拜溶进了对英雄人物和为本民族...  相似文献   

17.
桑植白族文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植白族,七百余年前落籍桑植以后,与当地汉族、土家族、苗族互相学习、和睦相处,却仍然保持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桑植白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民族主体精神的表现,它始终维系、协调和推动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反映着白族的整体精神面貌和根本性格。一、整体意识白族人民认为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有维护国、族、家整体利益的义务,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为了整体利益,个人不惜牺牲以赴,个体的价值通过整体利益实现。白族谚语这样承传:“有天才有地,有国才有家”、“志士保国、庸人护家”。《武陵谷姓白族志·先训》中载有这样两条:…  相似文献   

18.
正羁旅赣西卸辔鞍,天门安憩倍恬然。偶因霹雳惊乡梦,烟雨关山路漫漫。这是桑植白族开山鼻祖谷均万于1279年4月登天门山留下的一首《思乡》诗。谷均万是宋末元初"寸白军"首领,云南大理人,为逃避战乱来桑植落脚建家园,如今已有700多年。根在大理"桑植白族的根在大理!"说起桑植白族的渊源,桑植白族学会副会长谷利民说。湖南白族起源于宋末元初,是一场军事战争的终结。即1252年,蒙古军攻破大理国后,大将兀良合台率军攻取南京。兀良合台在云南建立了一支"寸白军",由大理国王段兴智的叔父段福率领。不久,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开发对于中国民族地区传统文化资源而言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的有效手段,符合民族文化变迁规律,更是带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一个千年古村——诺邓白族村的发展为例,在保护诺邓白族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瑰丽的自然景观中,探索诺邓白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桑植白族婚俗探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自古至今,婚俗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社会价值,珍藏着灿烂的民族文化。通过婚姻,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源,一个民族富有凝聚力的源泉。桑植白族婚俗保存着云南大理那遥远古代传承下来的富有民主自由色调和浪漫气息的婚制礼俗,呈现出与湘西各少数民族相互交融的古朴、绚烂的风采,从而充满着欢快、别致的情调。桑植白族婚俗从一开始,就弥漫着神秘的湘西楚风楚韵。桑植白族婚俗自始至终有十四道程序,可以说内容丰富,色彩斑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