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韦伯的“价值无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庆 《文史哲》2005,6(5):137-142
为了抵制对自然科学的盲目推崇,韦伯一方面强调文化科学的独特性在于具有价值和意义,为了保持文化科学的严肃性,韦伯另一方面又提出“价值无涉”的主张,反对将学术研究与价值判断相混淆。韦伯的这种观点,也许并非无可争辩,但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田川流 《东岳论丛》2011,32(4):103-107
原生态文化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有机构成,原生态文化现象与样态呈现为不同的价值,认识原生态文化的基本价值应基于一定的原则,同时把握具体的标准,使得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原生态文化现象与样态得到更为科学的保护与研究。原生态文化与民间文化、民俗文化、原始宗教文化均具有一定的联系,同时有着一定的区别,认识这一联系与区别,有助于人们把握原生态文化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建设现代行政文化需要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孙子兵法》作为兵学经典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其间蕴涵的管理思想对行政文化建设有独特的价值。从行政文化创新的角度看,《孙子兵法》的现代价值体现在《孙子兵法》的人文价值和科学精神与科学与人文结合的管理理念;《孙子兵法》的伦理道德思想与当代行政价值观的重塑;《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与行政心理和管理艺术的提高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当代科技文化的特征、内在价值与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有人文化、生态化、可持续化和大科学化等基本特征的当代科技文化,对于协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的矛盾,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具有重要价值.从科技观念、器物、伦理和制度等层面推进当代科技文化建设是构建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龚彬 《江西社会科学》2006,19(8):170-173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是推动文化巨车前进的两个轮子,是铸就先进文化强劲肌体的重要元素。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交融和相互促进,具有深刻的价值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在"实践--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学层次的价值概念与哲学层次的价值概念以及社会道德价值理想与社会制度价值理想的辩证统一;为人们审视价值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文化哲学视野.它对于当代人类价值实践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范式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范式,不同的科学范式具有不同的认识思维方式、自然观和文化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建立起天地人三才并立的总体框架,在自然观上是一种生成论自然观;其建立的“阴阳五行模型”是一种超越于具体科学而又贯穿于各学科当中的统一的模型体系;在认识思维方式上走的是一条由整体到局部的认识思维路线。中国传统科学与复杂性科学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共同的特征,两者都是有机整体论、生成论,具有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当代复杂性科学在研究范围上也表现出与中国传统科学重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文化中,艺术与科学都属于人类的精神文化,是人类在精神领域创造的两颗璀璨的明珠;反过来,艺术与科学又滋养着人的精神,滋养着人的感性与理性,培养着人类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创造能力的不断增强。艺术与科学的精神品格和真理价值是其本质的规定。但在现代和后现代社会,艺术在向技术性、娱乐性、情欲性、物质性滑落,其精神性、思想性、真理性被消解和冷落;科学被理解为技术、工艺、物质手段,科学的文化品格、理性精神、认识功能、真理价值被忽视和遗忘。西方学者黑格尔、文德尔班、雅斯贝斯、迦达默尔等对艺术与科学的精神品格与真理价值做过许多深刻阐述。今天我们深入思考和认识艺术与科学的精神品格与真理价值,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薛桂波 《学术论坛》2006,2(5):14-16
作为人类文化的有机因子,科学与伦理是相互联系的。科学知识内在地与伦理道德价值相结合,“伦理驱动力”不仅是“纯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动力,而且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活动的内在要求。作为科学发展的主体,科学共同体具有伦理的本质和特性,而且日益发展成为伦理共同体。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中,伦理道德的考量成为科学合理性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与伦理并不是截然二分的,科学在本质上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0.
论云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类型、特色和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云南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云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历史久远、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珍贵稀缺、互补共融的特点。云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具有地域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而且许多方面和内容具有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云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完全能够成为具有较强吸引力、竞争力和较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其特有的理论内涵和特征。一是克服了以往对传统文化的偏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重新认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把文化的阶级性和民族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是在推进我国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坚持"摸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统一。形成了有效管用的科学方法论,为各个具体领域的实践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现实方案,具有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三是坚持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以科学理性引领价值理性。其价值理性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科学理性的核心是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牢牢把握我国所处的阶段,坚决走资源、人口、环境、经济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主张并致力于构建的、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在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上体现出来的、公众以及各种价值文化也日趋认同的价值文化。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文化成为中国主流价值文化具有历史必然性,对国家、民族和人民都具有根本性的重大意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中国主流价值文化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理论体系、制度体系、道德体系四个主要方面体现其特质的。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其在实质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主流价值文化构建的基本方式是理论构建与实践构建同时进行的"双重"构建。为了从根本上避免双重构建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确保思想自由,确保程序民主,确保设计科学。  相似文献   

13.
黄湘莲 《云梦学刊》2008,29(2):63-65
科学精神是公民文化的基本要素,时公民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影响.它能强化公民的理性意识,能内化为公民的批判与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与现代社会的许多价值.如宽客、理解、民主、开放、合作等有着紧密的联系.提倡和促进公民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对公民文化和公民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社会结构的科学定位、文化历史形态的科学定位、文化价值取向的科学定位、文化发展环节的科学定位、文化与文明关系的科学定位是先进文化建设的认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认识论,才能正确解决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自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文化是指开端于本世纪的新文化形态,它是以现代科技的长足进步和信息的迅速传递为科学背景,与现代工业化社会相适应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既是对以往义化形态的继承,又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文化的价值取向对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性。某一时代文化的价值取向总是决定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发展水平。然而,当文化的价值取向一经形成,便会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乃至产生它的社会物质基础产生影响;同时对文化的价值目标、价值尺度(或日标准)、价值功能产生辐射效应;还会影响到文化的深层结构,如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等,从而对这一时代的社会或民族的社会规范体系、认识方式及行为模式产生影响。文化的价值取向不仅对文化的现在乃至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而且引寻人们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和汲取外来文化,为新的文化形态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与文化实践的视界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以文化实践为切近的思考平台。缺乏科学意识的文化实践,对社会发展来说等于无。“无意识”的文化实践实际上“有意识”地展开人文诉求,追问当前价值如何走向未来价值,并将当代发展理论的科学尺度引进文化实践。无论从科学发展观的文化内蕴、文化实践的科学发展视野,还是从文化—科学的生成视界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与文化实践的视界融合都当然地确立了和谐社会构建的人文背景。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科学基础薄弱的中国与科学技术迅疾深入发展的世界形成强烈反差.在如何汲取科学并克服科学发展之弊的关系上,梁启超捐弃了"科学万能"与"菲薄科学"这两种单向度的极端态度,在营造适宜科学发展的文化场域的同时,倡导情感、信仰与宗教护佑理性价值的必要性.其科学价值论具有深刻的中国文化传统,强调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促进科学理性、道德情感与审美理想走向圆融.  相似文献   

18.
丁原明 《人文杂志》2006,2(4):31-36
许多科学家认为道家有科学思想,但从科学家的视野转换到哲学文化的视野,倒不如说道家为科学提供了某些文化价值原则。道家的“尊道循理”为科学的求真求是铺垫了一种文化形态,其“复归于朴”则为科学的发展与应用提出了怎样不背离真朴而符合自然之道的问题;其相对主义也为破除知识绝对论、科学万能论,实现科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文化方法论原则。道家所以同科学构成一种文化价值关系,就在于它所设定的这些文化原则,既是宇宙自然的法则,又是评判是非和社会伦理、规范、价值的原则,因而为现代科学技术怎样朝着符合人文精神要求的合理方向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大庆社会科学》2012,(5):158-158
孟建伟指出,文化的价值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首先,可从科学与文化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理解文化的价值。毫无疑问,科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特别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推动社会现代化的巨大作用,是毋庸置疑和无法取代的。这也是中国前30年间之所以要大讲科学的根本原因。如今强调文化决不意味着要用文化来取代科学,而是要用文化来推动科学,从而让科学进一步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可从文化的形而下角度来理解文化的价值。以往我们往往将科学看作是一种生产力,而很少将文化也看作是一种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中的遗产价值认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科学价值。但事实上,上述价值又绝非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独有。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制定一套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评估体系,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众多传统文化事项中甄别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