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让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父母以身作则最关键。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坏习惯,在孩子的成长中坏习惯可能就更多了。因为他们还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与"错",所以要靠家长告诉孩子。对于一些坏习惯,如果家长只是口头上对孩子说:"不对!不能这样!这样做是错误的!"但家长自己却没有遵守,也没有纠正自己的行为,那么这些坏习惯就会影响孩子。孩子的眼睛时刻  相似文献   

2.
春节到了,孩子的压岁钱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甚至上万元。家长们采取了不同方式管理孩子的压岁钱。方式一:零花钱从压岁钱中扣除"去年春节,他爷爷给得最多,给了200元。"杨女士的儿子5岁,她将儿子的压岁钱存起来作为给孩子购买学习用具、玩具和衣服的专款。此外,"计划每月从压岁钱中给儿子20元零花钱,让他自己支配。"杨女士称。  相似文献   

3.
正很多父母因孩子青春期而与孩子交流不畅,常问"要怎样与孩子沟通,孩子才能听我的话?"其实,这种想法本身正是他们与孩子交流不畅的原因。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听话,而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帮助孩子以自身的特点去发展自己。青春期孩子需要的是友谊型父母,而不是处处干预管制自己的父母。青春期孩子更渴望得到他人认可与帮助。如果父母一味  相似文献   

4.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小的时候很依赖父母、特别听父母的话,可是慢慢地孩子就变得逆反、不听话了。为什么自己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感觉快把孩子"弄丢"了呢?的确,外面的世界对孩子的诱惑很大,电视、网络、商家,时时刻刻和我们争夺着孩子的思想和欲望。家长要想不"丢失"自己的孩子,就必须和孩子建立互相联系的"精神脐带",不断给孩子输送爱的养料。这个"精神脐带"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经常与孩子聊天,并养成与孩子聊天的习惯。父母为什么要和孩子聊天很多家长会奇怪,"聊天"还有用?在他们看  相似文献   

5.
正说起孩子,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父母太多的心血,孩子也给家庭带来数不尽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小学、初中、高中……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父母的成长过程,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纪伯伦在他的《致孩子》中写道: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高考、中考在即,考生已成了家庭“重点保护对象”。要想使考生能够精力充沛地复习应考,家长应懂一点心理学和保健常识。 第一,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但录取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应理智地对待这个问题,不可给孩子造成  相似文献   

7.
吴尧 《家庭科技》2007,(10):43-43
老人退休后,生活比较清闲,遇到老同事、老邻居总是要聊上好一会儿,和亲朋好友讲述自己的生活.对于父母们来说,他们的共同话题就是孩子.谈谈孩子的成就会让他们感到幸福,但是也会让他们产生攀比心理.拿孩子作比较,别人生活幸福就会很羡慕,回家再夸奖人家的孩子多么有出息,给自己孩子心里增加很大压力.  相似文献   

8.
当孩子刚刚学习英语时,一般都有一种好奇心趋使他们努力,然而这种好奇心常常会稍纵即逝。在这个关键时期,家长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千万不要让他们产生学英语太难的感觉。怎么办呢?主要是让他们反复默写。您不是不懂英语吗?您可以念出每课单词表里的汉语名词,让孩子们默写出英语单词来。然后让他们按照书上的标准单词给自己判分。除  相似文献   

9.
李琼 《家庭科技》2012,(1):10-11
父母心声在网上,一些父母纷纷诉说家有"宅"孩子的苦恼:"我也不知道孩子怎么了,每天都待在家里不出门,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叫他出去走走,约同学逛街,都不愿动。我专门请假想带孩子到海边看看,孩子说什么也不同意,着实让我很无奈。""孩子放假了,却不知道怎么与孩子相处,只要对孩子有些不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首先是让孩子多吃,自古如此.经常可见祖母端着碗,四处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饭. 美国的父母从不硬逼孩子多吃饭.受教育程度高的家庭,会主动给孩子补钙,严禁孩子喝可口可乐等饮料,还不许多吃糖.孩子从能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弄得满脸满身,父母也不会去管.家庭贫穷的学生可以在学校领免费午餐,想吃什么自己决定.中产阶级的孩子会带饭到学校,大多数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块甜点.孩子怎么吃,吃了多少,又丢掉多少,父母一无所知,根本不问.  相似文献   

11.
晓梦 《家庭科技》2002,(5):32-33
近日,朋友向我诉说他的苦恼:他的孩子十多岁了,他对孩子可以说是关爱备至,从生活到学习,要什么给什么。可是孩子就是不领情,还认为这一切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根本不理解父母的一片爱心,更不要说回报了。一切为孩子着想,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众多父母都如此。当然,在付出爱的同时,也希望孩子能理解父母的苦心,尊敬和热爱父母。可是,许多孩子对父母的无私奉献怎么就无动于衷呢?其实,  相似文献   

12.
正人们常说家庭的中心是孩子,每一位父母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至于很多家长让孩子马不停蹄地学习各种知识,就怕学晚了会错过什么。父母很拼也很累,回家还要教育和培养下一代,但孩子不一定长成想象的样子……让我们放慢脚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或许会有不同的收获。孩子们究竟需要什么呢?让我们先来听听孩子们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做父母的爱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天性,但真正懂得“爱”孩子的父母却并不是很多。多数父母只是把自己的爱体现在对孩子生活的关心上,而在学习上.父母对孩子的爱多数表现为严格要求,以为孩子好的名义要求孩子做一些他不喜欢做的事,而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孩子厌学,个别孩子甚至因此仇恨自己的父母(孩子杀害自己的双亲的事件在中国已发生多起)。  相似文献   

14.
丽莎 《家庭科技》2013,(7):22-22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朋友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家长,怎样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朋友呢?就近找朋友孩子5岁以前,应就近找些好朋友,选择这一类伙伴可以让孩子懂得,有朋友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对于这种玩伴,只要年龄相仿,不需要非得让他们一起做游戏,只要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让他们自己玩  相似文献   

15.
正我见过这样的父母:超市里,看到货架上的坚果,随手就剥几个给孩子吃,没人看见就以为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小区里,两个孩子抢玩具,一个孩子着急了,挥手就打另一个孩子。家长忙过来让孩子跟对方赔礼道歉,可又分明抑制不住自己的得意,跟别人说:"我家娃是不会吃  相似文献   

16.
王海娟 《家庭科技》2014,(11):21-21
很多孩子都觉得家长太唠叨,比如对一件事情刨根问底、反复询问等。要让孩子耐心听话,就不要做一个唠叨的家长!家长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这种状况。抓大放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家长操心,但有些事情是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的。家长要能分清楚什么事情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应付,什么事情需要帮孩子一把。在一些小事上,如果再三提醒,孩子当然会嫌父母唠叨。  相似文献   

17.
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行为方式。父母要正视孩子的安全感、自我意识、认知模式、社会交往、规则规范等天性,学会接纳孩子。从某种程度上说,父母的接纳,会奠定孩子一生的幸福。不必追求完美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孩子也不例外。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对孩子不能一味追求完美。生活中,以下的教育片段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8.
江山 《快乐青春》2011,(3):75-77
在家里,同学们要主动地做一些家务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父母,还应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减轻父母的负担。这样做,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劳动习惯的养成问题,也是一个懂事的有礼貌的孩子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只是有时教育方法会走入误区,以致觉得自己做家长真是很失败,连孩子都教不好。以下是我在教育儿子中的一些感悟,但愿能对和我一样迷茫的家长有些帮助。孩子到了青春期,做父母的尽量不要指责他,而应该多鼓励,多夸奖,和孩子一起成长。当然,最重要的是不和孩子较劲。我儿子是班里最顽皮的孩子。从小学的无忧  相似文献   

20.
正家里有0~6岁的孩子,家长可要注意了,这些父母常对孩子说的话,很可能造成孩子的误解。"做得好"如果每次孩子做好了某件事,父母都用"好孩子""做得好"来表扬,孩子会将父母的称赞和肯定当成以后再做这件事的外在动因,而不是自愿去做这件事。所以,下次孩子再做好某件事时,可具体告诉孩子好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