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京 《职业》2020,(11):64-65
综合布线课程是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实践性很强,是楼宇智能、网络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笔者学校隶属中石油集团,依托企业办学、校企合作的天然优势,在综合布线这门课程上通过一体化教学设计实现了三个合一,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相似文献   

2.
随着综合布线系统成为我国建筑物的标准配置,掌握综合布线技术的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受到人才市场的青睐,强化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课程的实训教学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职业院校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实训教学的内容、能力标准和实训的开展方式,以期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斌 《职业》2017,(17):89-90
综合布线系统是物联网建设和智能建筑的基础设施,因此综合布线人才培养备受关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当代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本文针对综合布线课程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综合布线课程采用项目教学的必要性,并在阐述项目教学法理论依据的基础上,重点描述了项目教学法在综合布线课程中的教学设计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4.
高丽 《职业》2015,(6):145-146
综合布线课程是学校楼宇专业比较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但现实教学中存在着实训场地受限、实训设备有限、授课时间不够、实训经费不足、学生操作时有潜在的危险等问题。本文针对中职学校综合布线课程实训的特点及基本原理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的相应功能,设计一套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系统。设计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目的是解决中职学校综合布线实验操作问题,因此需要了解该课程在中职学校开设的情况,并进行分析,了解需求,这样才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虚拟实验室系统,更好地服务教学。  相似文献   

5.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课程是现代化视觉艺术的重要组成,也是视觉传达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探讨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极为重要。本文首先就当前高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进行阐述与分析,进而探讨视觉识别系统设计课程教学措施及优化实践办法。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新渠道、新阵地,其本质是实现德育基因与专业元素的有机融合,在专业教学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培。文章系统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研究了院校与企业、红色教育基地协同推进课程思政育人的跨界联动机制;基于工学类课程思政育人要求,详细阐述了课程思政素材库的开发路径,系统设计了立体化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形成协同推进、相互支撑、三全育人的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形体训练》课程作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一直以来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及就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近些年的教学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影响了课程的发展及教学目标的实现。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在总结形体训练课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内在联系,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顺应市场需求,对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形体训练》课程进行科学性的探讨,优化课程内容设置,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张冰新  甘瑁琴 《职业时空》2008,4(9):244-244
如何提高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性人才,是各高校所面对的共同问题。专业电算类课程是一门以专业综合知识应用为主的操作性课程。通过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改革,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性知识构建的良好习惯。通过网络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并有效利用学生的课外计算机资源与课余时间资源,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应用技能方面,专业电算课程的教学与实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陆佩琴  徐可达 《职业》2022,(6):75-77
针对新时期皮革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人才的实际需求,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在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中开设基于教学与生产对接的综合实训课程,将专业技能、职业能力、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元素贯穿于项目实训的全过程,全方位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实现了中职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0.
杨永奇 《职业》2016,(30):89-91
口头表达能力是技能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本文介绍了如何立足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培养的规律,在进行气压表外壳模型组装自动化生产线机械手站电气装调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和教学目标的不同要求,以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为目标,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相应的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一体化专业教学目标和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训练目标的有机统一,一方面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促进学生对一体化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实现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阐述,对一体化课程教学整个实践过程进行了总结和拓展.  相似文献   

11.
钱爱萍 《职业》2011,(12):149-150
《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是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也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建设,是随着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推进而不断深化的,也是帮助学生考取加工中心中级和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是高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最能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门课程,是学生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技能综合应用的一门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教学新模式。它不是简单地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堆砌",而是根据数控技术专业学科的教学特点,从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角度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的一种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周海君  海楠楠 《职业》2024,(6):86-89
专业思政的价值和意义需要通过专业内各门课程思政协同、规范和系统设计与实施来体现。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提出了“思政+任务”有机融合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将“价值塑造—精神培育—能力发展”专业思政育人体系有效应用于专业内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设计中,以PLC控制技术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为例,使专业思政育人思想在课程思政中得以体现,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效果较好,为课程思政建设和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汪吾金  廖志林  芦京昌  王颖 《职业》2013,(8):131-132
高职语文类课程在教学中"结合专业"是必要和可能的,但其改革的深化尚存若干问题。应总结经验,确立语文类课程与专业互动互融的思路,设定中长期目标,培养精干、高效的语文教师队伍,开发"结合专业"的课程资源并实现共享,在借鉴专业教学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红  刘巍 《现代交际》2012,(5):209-210
《商务英语》课程是国际商务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暨核心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商务知识与技能,并能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完成工作任务。传统考试方式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英语系对《商务英语》课程进行了考试改革,通过课程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使考试成为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在完成本课程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庄燕 《职业》2017,(17):80-81
本文结合中职学校创新创业大赛实践成果,提出在原有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基础上构建与专业融合的"专业综合课程+创新特色课程+创业启蒙实践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的运行取得良好效果,为我国中职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调研课程思政在高职校开展情况,分析问题,结合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专业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是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探索和实施成果导向下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达成,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提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的典型案例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秦楠 《职业时空》2013,(9):31-33
实训课程最能体现高职教学以就业为导向这一目标,通过分析高职旅游实训课程教学特点,总结了高职学生学习规律,以提高专业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实现旅游实训教学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受教育者的综合职业能力,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使受教育者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PLC课程是中职学校电器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使用梯形图进行电子应用系统辅助设计的能力,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要求很高.传统的先理论后实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不能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编程能力的教学目标.实践证明,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校效率,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本文从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分析行动导向法在PLC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PLC技术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具有内容分散、知识综合、偏重应用的特点.学习本课程的学生,总感到它零散、杂乱,抓不住要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发现学生往往会出现学过即忘的现象.基于目前技工院校中本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对当前大学教学实践的借鉴,笔者在本课程的教学环节中添加了课程设计这个教学环节.在这两年来高职班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增加这个环节后学生们觉得有了较大的收获.这充分说明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也说明了高职学生也能具备课程设计的能力,更是因为课程设计包含了简单机械系统设计的全过程或主要部分,表明零部件与系统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20.
王芳 《职业》2012,(24):112-113
在中等职业教育机电专业教学过程中,机械制图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我们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制图能力,包括识图、画图等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实际和专业课程难易程度,努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