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伊斯兰伦理学与伊斯兰道德的定义 伊斯兰伦理学,是阐述和探讨与伊斯兰教义、教法、社会、人际关系等有关的穆斯林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学说。 伊斯兰道德,是指依据伊斯兰教义、教法约束和调整穆斯林之间以及穆斯林与社会和非穆斯林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伊斯兰教著名哲学家安萨里认为伊斯兰伦理学,是根据伊斯兰法典和苏非主义的原则阐述穆斯林行为方式的科学,他有时把伊斯兰伦理学叫做“通向来世的科学”,有时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对民族主义的思想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当前学术界有人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笼统地归入民族主义存在着不妥之处.事实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不仅声称反对民族主义,而且与民族主义存在着尖锐的思想对立.本文通过对"乌玛"认同挑战民族认同、真主主权挑战国家主权、伊斯兰化挑战世俗化等几个方面的具体分析,揭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与世俗民族主义思想对立的一面,揭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产生的意识形态根源之一就在于回应世俗民族主义的挑战,并试图以此澄清当前学术界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民族主义关系问题上存在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大多都有“善经商”的特点,这与伊斯兰教注重商业经济、提倡经营商业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伊斯兰商业道德有密切联系。长期以来,穆斯林商人严格遵循伊斯兰商业道德。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伊斯兰商业道德法中某些具体规定已无法适应现实需要,使广大穆斯林的商业活动陷入困境。因此,研究伊斯兰商业道德是目前穆斯林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笔  相似文献   

4.
所谓中国穆斯林,是指在9~10世纪(唐宋时期)后,自西亚移居汉土(Cathay、Chin之地)的穆斯林,这些伊斯兰教徒同时又以传播伊斯兰教为其主要目的,且历史性、阶段性地完成了以汉语为母语的过程,从而形成的中国穆斯林民族。故将其信奉的伊斯兰(宗教与制度)称为中国伊斯兰,通称回教。有关这个用语,在“中国”或者是“‘中国的’穆斯林、伊斯兰”中,概念已被加以区别。因为在中国境内,还有维吾尔、哈萨克、撒拉等穆斯林及其伊斯兰的存在,而这些民族都是属突厥语系的民族。与此相对,我所说的中国穆斯林,是以汉语作为其母语的,是…  相似文献   

5.
穆斯林社会中的非穆斯林主要包括犹太教徒、基督教徒、祆教徒、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等。他们尽管属于少数族群,但却是整个穆斯林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他们为穆斯林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现代以来穆斯林社会的非穆斯林与穆斯林也大多能够和睦相处。非穆斯林享有信仰自由和宗教独立、不受外敌侵略和内部黑暗势力的侵害、自由择业等方面的权利。同时,非穆斯林必须遵守伊斯兰教法,缴纳人丁税、土地税和商税。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关系和睦的深层原因在于伊斯兰教的宽容性。  相似文献   

6.
陈敏华 《回族研究》2007,6(2):107-111
唐宋两朝政权与穆斯林群体基本上相互视为可在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合作的“伙伴”与“朋友”,和平相处;元明两朝政权以半信半疑的心态对待穆斯林,双方很难将对方视为“伙伴”或“朋友”,至多互相认知为“对手”,在共同的社会环境中共存;清朝政权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态度前期与中后期不同,政策上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中后期统治者对穆斯林充满疑虑,处处以防范的心态对待穆斯林。只要不明确对方的意图,双方都将对方视为难以和平相处的“敌人”,作出最坏的考虑。  相似文献   

7.
马秀梅 《回族研究》2004,(2):106-112
研究穆斯林民众风俗习惯的伊斯兰民俗学 ,其研究客体涵盖的一切民俗事项 ,都离不开伊斯兰教的两大经典———《古兰经》和《圣训》。穆斯林社会千姿百态的民俗文化的存在方式和历史渊源都是伊斯兰精神的映衬。有些特殊的行为方式也是伊斯兰教的时代性、地方性演变 ,哪怕是那些远离经典的反常习俗 ,也是由于对经典崇尚的流变和盲目信仰所致。只要是穆斯林社会整体的、系统化的、传承的、扩布的、稳定的和变异的穆斯林民俗文化 ,则属于伊斯兰经典规范化的伊斯兰民俗学范畴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传入日本较晚,在明治中后期,穆斯林人数少,还没有形成其独特的宗派传承、宗教理论和文化传统。因此,日本穆斯林社会与文化形成及现状还没有成为历史学、社会学及宗教学的研究对象。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日本穆斯林的历史发展、现实社会状况及文化民俗等,对日本社会国际化关系中的伊斯兰发展也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光 《世界民族》2012,(4):57-63
伊斯兰教作为德国的第二大宗教,在德国的穆斯林社区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除了为穆斯林们提供宗教需求之外,伊斯兰教组织还承担了社会保障的责任,这使得穆斯林移民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日益依赖伊斯兰教组织。伊斯兰教组织大多与穆斯林移民的母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使得穆斯林社区与德国主流社会相隔离。德国社会的世俗主义倾向与穆斯林社区不断强化的宗教信仰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主要体现在宗教仪式、教育、着装以及清真寺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多学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政治学、经济学和宗教学三个层面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进行深层剖析.从政治学角度看,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加之中东各国的民族主义自身弱点和外部生存环境的恶化,导致了原教旨主义的兴起;从经济学角度看,现代化本身蕴含着极大风险,正是由于伊斯兰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失败,导致了原教旨主义的乘机崛起;从宗教学角度看,原教旨主义国家观与西方式政治理论迥然不同,加之传统文化层面对西方文化的抵触,激发起具有明显文化色彩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1.
马平 《回族研究》2004,(3):100-103
波斯伊斯兰文明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一样,与中国伊斯兰文明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时至今日主要信奉逊尼派的中国穆斯林社会中,仍然可以发现许多伊朗什叶派的痕迹。波斯籍的传教士、波斯语的伊斯兰宗教经籍,对于中国穆斯林恪守宗教信仰、保存民族文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以波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为内核的中国伊斯兰文明,对中国穆斯林的未来发展走向,必将继续起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波斯历史文化与伊朗穆斯林风情礼仪》又名(《走进伊朗》)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第一部研究伊朗历史文化与现实风情的专著。作者运用独特的视角透视伊朗社会的古代文明与当代社会现状,并从多层面、多角度揭开了伊朗神秘的面纱,为史学界和社会学界同仁研究伊朗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今后中伊两国发展各种外交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China’s resurgence as an economic power has brought it increased interconnectivity to international global markets, and with it, increased exposure to transnational crimes. The rise of Islamic fundamentalism and the resulting increase in religious-inspired terrorist attacks have been of particular concern for the Chinese leadership. This paper aims to highlight the processes of resistance and assimilation of China’s two largest Muslim minorities, the Hui and Uyghur, in successive Chinese Empires since the eighth century CE and how critical events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have affected the way in which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has approached relations with its Muslim minority communities. The purpose is two-fold: to expose these groups’ stabilizing and destabilizing influence throughout the 1300 years of Muslim-Chinese coexistence, and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Policies towards its Muslim minorities.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在伊斯兰文明中占有支配性的地位,伊斯兰文明具有政教合一、复古倾向、文化统一性以及因强大的适应能力导致的多样性和区域化倾向等文化特点。对于中国穆斯林中的回族而言,文化自觉包括对中华文明和儒家文化的研究,对伊斯兰文明的研究,以及对西方文明的研究。对于伊斯兰文明的研究,特别需要关注伊斯兰文明的网络结构以及伊斯兰文明对于当代社会的适应性。文化自觉的意识源自危机和危机感。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必须从文明内部寻找原因,并从内部和外部全方位寻找解决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可以从中国伊斯兰文化和域外伊斯兰文化中受益。  相似文献   

15.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泛伊斯兰主义简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泛伊斯兰主义是近代以来的一股宗教政治思潮 ,又是一场连绵不断的运动。本文阐述了泛伊斯兰主义产生的背景 ,归纳了古典泛伊斯兰主义和当代新泛伊斯兰主义的政治主张、基本特点、活动方式 ,又分析了泛伊斯兰主义与阿拉伯民族主义、凯末尔主义、泛突厥主义以及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互动关系。结论是 :由于伊斯兰教本身就具有强烈地参与政治的倾向 ,各种不同倾向的伊斯兰运动也并非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因此 ,包括新泛伊斯兰主义在内的各种伊斯兰运动之间的互动将呈现出极其复杂的态势 ,新泛伊斯兰主义的未来走势十分微妙 ,西亚、中亚政局走向也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7.
俭而不吝是中国伊斯兰文化节约理念的重要内容。节俭为本是中国穆斯林的行为准则,伊儒相通是中国伊斯兰文化节约理念的理论来源。中国穆斯林的节约习惯是一种文化自觉行为,也是一种道德涵养。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强调"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之际,中国伊斯兰文化节约理念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宗教教职人员作为国家公民,其自我认知和国家认同必然对信教群众产生影响。作为一名教职人员如何参与社会活动、对国家法律政策的认同度和穆斯林社区中围绕清真寺引发纠纷或矛盾的认知,通过西宁市伊斯兰教教职人员问卷分析,反映作为宗教职业者和学习者的态度,做好多元社会中伊斯兰教教职人员工作,有利于宗教内部和谐,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19.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如果说孝仅仅是一种文化,或优良传统,这是过于片面的,因为孝还有其他的社会功能,在伊斯兰伦理体系中把孝提到信仰的高度,认为行孝不仅是人道的一种体现,也是接近天道的一种途径。伊斯兰赋予孝特殊的内涵和意义,在老龄社会加速的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伊斯兰教孝理念,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符合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和根本利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和谐是人类普遍的追求,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世界上各民族、各宗教孜孜以求的共同社会理想。现在党和国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那么中国穆斯林这样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华民族的组成群体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本文以宗教和社会主义相适应,各民族携手共建和谐社会这个角度,从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伊斯兰教的和谐观、中国穆斯林应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三个方面探讨了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群众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的认识、态度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