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民间意识形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解构、女性主义的崛起及其对男权社会的冲击,使得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创作的民间隐形结构更充分地体现出来。女性将自己最关心、最熟知的日常经验和个人的成长经验写进历史,表现女性真实的历史境遇,这必然与国家、民族等宏大叙事不同,是具有民间色彩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女性导演作为一支重要的创作力量开始活跃在世界影坛,在创作取向和价值表达上,女性导演群体关注到了女同性恋群体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并通过塑造同性之间的“姐妹情谊”来建构女同性恋群体的主体性。作为一种反抗男权的同盟关系——“姐妹情谊”能够大胆地冲破传统的性别角色禁忌,并颠覆异性恋对于同性恋群体的刻板印象。在聚焦性别问题同时,女性导演群体亦关注了在拉美历史和现实中少数族裔女性所遭受的来自种族、阶层等方面的压迫,并通过赋予少数族裔女性一种“对抗性凝视”能力,来抵抗白人话语权威,从而实现自我的价值认同。反映离散女性在跨国阈限空间的边缘状态,同样是当代拉美女性导演电影中常见的主题。在全球化语境中,身处他国的拉美女性往往面临双重边缘的处境,她们既被本国父权制所压制,又被他国的种族主义思想所剥削。在电影创作中,女性导演群体不仅还原了离散女性的边缘状态,也刻画了她们是如何积极构建自身主体价值的。此外,女性导演群体还强调了历史现场中女性的生存体验,她们以女性独有的世界观表达了自己对于拉美社会历史的见解,从而为观众还原了拉美历史叙述中缺席的女性记忆。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历史小说的重要一翼 ,女性新历史小说以女性的生命体验为内在依据 ,以性别视角为切入点 ,通过描述女性想象中的历史、女性家族中的历史以及女性传记中的历史 ,将既往被排斥在历史阐释之外的并始终被传统的历史所遮蔽压抑的女性生存经历与遭际命运写进历史 ,从而说明了真正的历史“应该”和“怎样” ,为我们构筑了一道奇异的“历史风景线”。  相似文献   

4.
从"女性作家"到"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素华 《学术论坛》2006,(3):179-183
所谓女性文学,就是指女性作者以呈现女性意识和性别特征为内容的文学。女性文学最早崛起于英国,是由当时英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因素所决定的。崛起中的女性文学意识经历了一个从对男性依赖到摆脱男性束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写作抛弃了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叙事视角,从人性和人的价值高度把一度为传统文化所遗弃和否定的女性/母亲形象推出历史地表。在池莉等人笔下,女性/母亲们为了母爱而在传统的重压与生活的苦难中挣扎,她们的形象不再是完美的,甚或是粗俗和丑陋的。女性写作就是为了叙述或呈现形成粗俗而丑陋的女性/母亲形象的历史和文化成因,以及被种种历史和文化所遮蔽或无视的女性为生存而挣扎的历史,并由此而呈现出女性/母亲形象的现实担当及其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6.
女性话语的别一路径:90年代王安忆的女性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女性写作呈现出作家以个人生存体验表达妇女身体生存体验的自觉 ,女性文学走向女性个体生存的微观世界。王安忆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女性性别生活经验进行关怀 ,尝试在社会历史中寻找女性的历史—文化—语言谱系 ,构建女性话语的别一路径。  相似文献   

7.
女性学论纲     
女性学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对女性学的研究成果,应以科学的方法加以认识和审视;应从多学科的角度,科学地研究女性本身的特殊禀赋和潜在能力;世界各国女性与文化的差异最本质地展示出女性的真实面貌;女性对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的占有与支配状况是决定妇女社会地位的关键。女性学的研究方法是多样化的。作为课程开设,女性学应有自己独特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关于当代中国(大陆)三代女批评家的笔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骏涛 《东南学术》2003,(1):150-166
当代中国 (大陆 )女性批评家之形成一个群体 ,并在文坛上 (主要是在女性文学批评和研究领域 )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在 2 0世纪 80— 90代之后。三代批评家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第一代主要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或说美学—历史批评 ,特别注重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实际 ,并以自身的生命体验 ,加入对当代女性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建构 ;第二代女性意识凸显 ,倡导并运用女性主义批评 ,以多学科的研究视野对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 ,将女性文学批评推向多学科研究的境界 ;第三代从文学向文化领域延伸 ,大多以双性视角或超性别视角关照女性文学的历史和现状 ,并显露出某些新的批评思路和批评策略经过三代人的努力 ,中国大陆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已经从“浮出历史地表”而到渐趋成熟壮大。女界人生的生命活力得到如此蓬勃的发展 ,这是近百年中国妇女运动史上未曾有过的。但从总体上说 ,大陆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尚来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建构 ,如何将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与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实际相结合 ,建立中国女性文学自己的批评标准或坐标系 ,并调整女性主义批评的思维和策略 ,开拓出一条自己的批评研究之路 ,这尚需三代女批评家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五四"人的觉醒",五四女性作家群亦浮出地表,并构成新文学运动的重要一翼。五四"女性文学"是以女性作家为主体,在五四思想启蒙、人的解放大潮之下,将五四精神和女性独特话语融为一体,在现代文化环境中建构的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生存境域,同时又拥有女性作家自己的话语范式和实践文本。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文化时空中对当今的女性家族小说创作进行探索,将作品中描写的那些隐秘的、为人们所忽略的、甚至有意遮盖的生活内容的意义揭示出来,发掘出它们试图寻找的女性历史的真相,有助于深化对当今女性文学的认识。从女性的角度重新解读历史,可以充分认识作品所展示的女性成长史中包含的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  相似文献   

11.
女性公共参与是其社会地位和在社会事务中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志,更是公民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我国传统社会是个男权社会,女性基本没有公共参与的权利,虽然建国后我国大力倡导男女平等的理念,构建男女平等的制度,但长期形成的历史习惯难以迅速改变,我国女性公共参与的程度仍然很低。文章分析了女性缺乏公共参与意识的制约因素,在解读女性公共参与独特价值的基础上,对如何培养女性的公共参与意识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中国女性文学四大作家群体考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第一个二十年,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西学东渐,女权运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女子教育、女性报刊茁壮成长,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女性文学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出现了四大作家群体:即女性小说家群、女性翻译文学家群、女性政论文学家群和南社女性作家群,并具有新的特点:一是创造主体由闺秀嬗变为第一代知识女性;二是文体选择主体意识的强化;三是审美范围的扩大、思想意蕴的深化和艺术上对西方小说的模拟。  相似文献   

13.
方方作品《奔跑的火光》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瑶 《江淮论坛》2003,(6):145-149
女作家方方不是一位女性主义作家,她作品中的女性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女人。但是方方的近作《奔跑的火光》中却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女性意识,体现了女作家对处在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社会中的女性生存境况的关注与同情;同时也挖掘出女性自身的弱点,审视着女性的灵魂,显示出其女性意识的深度。  相似文献   

14.
多丽丝·莱辛创作中女性形象独特性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堪称"英国文坛常青树"的多丽丝·莱辛以其不断开拓、不断进取的作品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在对女性形象刻画的深度和广度上,多丽丝·莱辛在20世纪英国女性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她的创作中出现了一个没有国界、没有种族区分、没有阶级差异和时间局限的独特而开放的女性世界,她们卓尔不群地站立在古往今来的妇女画廊中;她创作中的独特女性形象扎根于20世纪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她坚持用"自己细微的声音"辩证地表述着作家本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创作使命感.  相似文献   

15.
耿力平 《东岳论丛》2012,33(4):125-128
近100年来的加拿大经典短篇小说中,特别是女性作家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涌现出众多形象各异、引人注目的女主人公.这些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所处历史时期也不同的女性不仅显露了其各自的生活习性,更展示了加拿大妇女鲜明的性格特点、思维模式和行动准则,如热爱大自然、进取而独立以及不苟同于传统观念等鲜明的特质.通过对这些短篇小说进行文本细读,深刻领会其中的蕴涵,总结归纳这些女主人公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我们可以深刻地了解加拿大妇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地位、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她们为争取自己的权益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在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世界,女性、特别是下层社会的劳动妇女,冲破封建伦理纲常的牢笼,勇敢地融入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在信仰主义领域和反抗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中,践履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女性小说的叙述中,男性人物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男性个体与国家和民族的联系上,这种价值模式也是男性历史时间叙事的表现之一,对此,女性作家给予了一定的认同,同时,她们也通过对安稳和谐、生命存在等永恒性因素的追求,把自己的时间叙事渗入到男性叙事中,以此参与男性价值的现代建构。  相似文献   

18.
李简瑷 《兰州学刊》2010,(9):216-221
女性身体从来都是意识形态夹缝中权力争夺的对象,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意识形态氛围会直接导致对女性身体的不同的认知。文章在梳理新中国女性导演影像书写历史的基础上,试图用身体范畴来解读她们的电影想象、呈现女性身体的方式以及对女性欲望、身体经验的表达,探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转型期性别意识形态及其运作策略影响下女性身体叙事话语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中,作家通过对市镇女性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生存问题的反映,揭示了底层女性和知识女性在中国现代市镇这一特定时空里的生存现实与生命意义。市镇女性在传统与现代的拉锯和抗衡中,既要承受历史传统对其的规约,又要遭遇来自现实社会的箝制。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的女性形象描写,是作家诠释历史成规与传统文学的一种叙述路径。对女性存在的关注与思考,是作家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探求,是直抵女性生存真相和历史深度的叙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里的市镇女性书写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女性观是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基础上,通过对女性地位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演变的思考和分析,揭示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通过私有财产的出现而使女性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根源,并重点阐释了只有通过废除私有财产制度,才可能使女性得到最终的解放。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基础与当代演变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女性观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当代价值,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女性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适宜于中国国情的女性观,提出了合理的女性价值,以期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