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个获此奖项的中国本土作家.纵览他以诺贝尔文学奖为里程碑的文学路线图我们可以看到,莫言由1981年登上文坛,80年代末已经引起了海外读者的关注,90年代起其作品开始向欧洲、东亚、中东诸国广泛传播、成为世界范围内最早被译介、影响范围最广的中国当代作家之一;新世纪以来,莫言作品的传播版图不断开拓、引发“莫言效应”、“莫言旋风”的同时,进一步赢得了世界文坛的认可.本文综述莫言文学作品在国外的传播历程,莫言的文学传播路线图或能为其他中国作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2.
莫言文学的国际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被翻译成英、法、德、韩、日、希伯来语等四十多种语言;二是莫言的文学创作很大程度地受到了外国作家的影响,其中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对莫言的影响尤为显著。因此,本文将基于比较文学的视角,从《雪国》与《白狗秋千架》的人物形象出发,具体考察这两部作品的相似性,为莫言文学的域外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莫言在文坛上始终是特立独行的.在小说艺术审美方面似乎很少有作家能像莫言那样坚持新中求奇,摒弃一成不变的创作风格,而这一切在其早期代表作《红高粱家族》里就已经初显端倪.立足于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王国,莫言以他手中的笔打造了《红高粱家族》,异于当时文坛的全新艺术特质.  相似文献   

4.
莫言是当代中国重要作家,其作品反映社会历史变化,从近代一直写到当代,堪称史诗。在许多作品中,莫言描写了各种动物,构成作品重要组成部分,也形成其文学创作的显著特征。《生死疲劳》是莫言重要作品,在描写动物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在这部小说中,动物的生命活动非常精彩,有意义,与人类的社会行为形成对比。莫言继承和发展中国文学传统,思考严肃、重大的主题,即人性的问题。动物形象对于莫言的创作来说意义非同一般,他探讨人性问题,从动物的身上认识人,用动物的眼光审视人。  相似文献   

5.
白天光(1958-),男,专业作家,辽宁省作家协会理事,阜新市作家协会主席,《新蕾》杂志社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文学》《当代》《十月》《收获》等20多家文学杂志发表中短篇小说500多万字,近百篇小说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和转载,有20多万字被译成英文、法文、日文、俄文介绍到国外。出版长篇小说《雌蝴蝶》等13部,部分作品被改编为影视。蝉  相似文献   

6.
提到《白狗秋千架》,相关研究者知道这是莫言受《雪国》影响而创作出的短篇小说,却很少有人重视白狗意象在莫言小说动物意象的转折点处所承担的重要作用。白狗意象是莫言小说动物叙事的一个新起点,之后才有《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蛙》等作品对于动物意象的扩展,甚至以动物指代人类进入小说故事、推动情节发展,体现了莫言文学的魔幻主义。在动物意象的创作上,秋田犬的启示意义固然不可忽视,但也不能否认莫言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这是莫言的动物叙事具有批判精神的文学来源,是莫言文学动物叙事的特色。基于川端康成的影响,白狗和秋田犬的意象关联作为其切入口,展示了莫言文学中动物意象从神秘性到魔幻性再到批判性这一流变的具体过程,同时也为解读莫言文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莫言是当代先锋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以其“恣意豪迈”的创作风格征服了读者与文坛,而《红高粱》是使其获得成功并奠定其创作风格的重要作品。本文分析《红高梁》中余占鳌野蛮强悍的个性、惊世骇俗的行为所展现的民族久被压抑的顽强生命力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文学译介一直以来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国内学界和翻译界曾围绕中国文学走出去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但其中对当代女性作家及其作品的译介研究较少.本文以《人民文学》英语版为研究对象,尝试梳理目前国内唯一一本官方发行英语文学杂志对当代女性作家及作品的译介,以铁凝《春风夜》为案例,分析译者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对外展现当代中国女性新形象.  相似文献   

9.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无疑成为文学界的最热话题,对于莫言的获奖各方评价分析不一。但莫言的获奖就真的是中国文学得到世界认同,还是另有原因。本文试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浅谈中国文学及背后的中国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及认同。  相似文献   

10.
莫言《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蛙》等作品中所呈现的女性形象大都比较独立、勇敢甚至彪悍,所描摹的大自然充盈着灵性和神性,这一切生动地诠释了其生态女性主义的大格局,解构了被异化了的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之间压迫与被压迫、主导与被主导、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对立关系,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男性中心主义”的文化认知。莫言“脚踩大地”的生活阅历、“仰望星空”的浪漫主义情怀、经历的社会文化运动和自然灾害所带来的苦难激发了其对大地伦理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审视。莫言的作品探讨了跨越国界的普世价值,把中国文学的气度推向了世界,增强了国人的文学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小贝 《新天地》2012,(11):30
2012年10月11日,中国作家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代表作有《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等。中国社科院外文所所长陈众议称赞道:"即使把莫言摆在整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群体中,他都是很突出的,比起前些年一  相似文献   

12.
《老友》2012,(11):27
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表示,莫言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审视莫言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真正从社会底层出发,从民间乡土出发,以形象、逼真的艺术手法还原了中国原生态的现实生活状况。他被称为"寻根文学"作  相似文献   

13.
Hallucinatory realism一词因出现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的颁奖词中,用来界定他的写作风格.传入国内,该术语被译为“魔幻现实主义”,从而将莫言的创作风格归属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由此掀起“误译”的讨论.以此为出发点,依托莫言的《生死疲劳》和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两部经典作品,来论述这两种风格中的魔与幻的不同呈现,以此确证莫言的创作风格是有别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中国魔幻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4.
莫言是目前中国当代文坛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越南也受到了关注.近年来,莫言的许多代表性的作品都被翻译为越南语,其独特的风格不仅受到越南读者的欢迎,而且对越南青年作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关于莫言小说的研究也成为越南学术界的一个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个获此奖项的中国本土作家.纵览他以诺贝尔文学奖为里程碑的文学路线图我们可以看到,莫言由1981年登上文坛并获得前辈艺术家的赏识,1985年开始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之一、引起学术界的积极关注,90年代以来,他在艺术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自我突破,佳作不断涌现,赢得学术界的激赏与期许,成为当代文学与世界之间“新航道”的领军人物之一.莫言的文学路线图为中国当代文学今后的发展之路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6.
《酒国》是莫言小说中长期被研究界忽视的作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联系作家观念、创作主题和时代背景的前提下,通过对《酒国》进行文本解析,可以看到《酒国》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多义性。《酒国》是莫言突破自身创作进行实验探索的力作,它包含着莫言对于小说传统、文本叙事以及饮食文化等多方面的思考,在莫言小说创作道路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家莫言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 ,一般认为他的创作深受西方现代主义尤其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檀香刑》是莫言的一部新作 ,该作品是对作家早期作品风格的反拨与继承 ,作家早期的创作更多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而自《檀香刑》始 ,作家有意追求自我超越而表现出民族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莫言作品入选《诺顿世界文学选》,跻身世界文学。然而,学界过于强调经济、政治、诺奖的象征资本等外在因素,忽视莫言作品的内在文学价值。从莫言作品的文学性本土化过程及文学性的英译两个层面进行研究,探讨了莫言作品的世界文学之旅。从作者角度,莫言借鉴外国文学写作手法和叙事风格,同时扎根中国乡土,其作品具有特殊文学意义。从译者角度,葛浩文不仅注重文学性的传递,而且通过增加文学元素,如增加韵律、意象、隐喻等,提高译文审美价值。中国文学能否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文学,涉及引进来与走出去两个过程,受作者和译者主体作用的共同影响,其中文学性的准确传递是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的文学理论工作者既是一种激励同时也是一个挑战:既然作家已经走在理论家的前面了,我们作为文学理论工作者,如何使中国的文学理论真正走向世界,文章作者认为可以通过这样三个途径:首先中外合作翻译,以自己的力量为主;其次是直接用外文著述在国外出版或发表;再者是借助于国外的权威出版机构或学术期刊进入主要的流通发行渠道,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快中国文论走向世界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莫言小说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当代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莫言的创作给当下的文学许多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