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案例】:李强是江南某服装厂的一名工人,在其入厂时与工厂约定,工厂负责为李强办理工伤保险,工伤保险费从李强的工资中扣除。之后李强一直在服装厂工作了两年。后来,由于李强的盗窃行为被工厂解聘。在对解聘事项发生争议时,李强突然  相似文献   

2.
[案例]:小张是纺织厂的职工,还精通电力。其所在的小区正好有家机械厂。小张为了维持家计多赚点钱,就找到机械厂的领导要求在工厂兼职做电工,工资不高也可以,每逢周六负责厂里所有电路的检修工作。厂领导感觉不错,于是就接受了小张的请  相似文献   

3.
[案例]:高某和杨某均为某服装厂职工,2005年9月13日,二人加班到深夜。回家路上,高某怕女同事杨某独自回家不安全,便绕道护送杨某回家。在从杨某家返回的路上被汽车撞倒,造成右腿粉碎性骨折。事件发生后,高某向单位提出享受工伤待遇,但单位认为高某发生交通事故不是在上下班的必经路线,不能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4.
正事件回放某电力管理局电工孙某,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甲村和乙村的低压用电设施日常维护和抄表收费工作。2010年5月15日,孙某当日8时至次日8时应到镇供电所值班,但当日早上6时左右,丙村电工常某请孙某帮助处理丙村浇地用变压器故障,孙某却在变压器检修过程中不慎触电从3米高处坠落受伤。此后,孙某向社保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要求认定为工伤。争议焦点孙某超出工作职责范围,为维修丙村的用电设施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5.
小张是巴中市一家美发店的员工,有一定美发基础的他于去年8月到该店工作,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口头约定每月基本工资800元,另加绩效工资,每月25日发放工资。但是,该美发店老板每月都要扣发小张工资的  相似文献   

6.
案情简介赵某于2005年2月进入浙江某电缆有限公司当电工兼机修工。2008年6月23日,赵某接到该公司生产部经理电话,说技术监督部门有人来检查,叫他到工业区新厂维修锅炉。于是赵某离开工作岗位,驾驶一辆无牌二轮摩托车前往新厂。途经工业区交叉路口时,与一辆重型专项作业车发生碰撞,导致胸腹部受伤,花去医疗费3.8万余元。  相似文献   

7.
<正>案情简介褚某于2014年7月进入某服装厂从事服装加工工作,双方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该服装厂每月向其支付工资3500元,但未支付每月的加班工资1500元。褚某于2015年1月申请仲裁,要求该服装厂向其支付2014年8月至12月双倍工资25000元(5000元/月×5月);2014年8月至12月加班工资9000元(1500元/月×6)。服装厂收到仲裁申请书副本、开庭通知书后无正当理  相似文献   

8.
[案例]:戴某系江苏省沭阳县某公路仪器有限公司车工,2004年7月20日晚上9点30分,戴某在加班工作期间使用该公司电工张某更换了新的控制线路的车床,手拿钢筋在车床前工作时突然倒地受伤,经医院诊断其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颈部C5-6锥体压缩性骨折,顶枕部头皮下血肿,虽经医院治疗但仍造成残  相似文献   

9.
1911年瑞士联邦委员会向议会提交了强制工伤保险法案。1912年,瑞士公民投票选择了这一法案,从1918年起生效,使瑞士成为最早把非工伤包括在工伤补偿方案中的国家之一。1981年瑞士作了一些重要改革,从1984年生效,增加了人数,提高了保险金水平,结束了联邦对保险的垄断。唯一的补偿途径瑞士对工伤以外的其他情形保留了民事补偿的权利,而工伤补偿保险金是雇主对雇员的唯一补偿途径。这一特点使瑞士有工伤或职业病的雇员相对于其他受伤人员来说处于不利地位,但是瑞士人不大愿意寻求民事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案情简介张某2015年4月1日至2015年7月30日期间在某服装厂从事服装加工工作,双方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2015年9月,张某申请仲裁,要求该服装厂支付2015年5月至7月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共计7250元。经审理查明,该服装厂每月通过现金方式向张某支付工资,张某2015年4月获得工资2000元,5月获得工资2450元,6月获得工资2800元,7月获得工资2000元。仲裁审理过程中,张某认可入厂时双方口头约定工资2000  相似文献   

11.
实践中,常常出现劳动行政部门工伤认定引起的行政争议久拖不决,致使工伤雇员无法及时获得工伤赔偿,这与行政诉讼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工伤赔偿处理程序的设置有一定的关联。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工伤赔偿处理程序中,也是由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但是其具体的工伤赔偿程序及其司法救济与中  相似文献   

12.
王毅 《劳动世界》2010,(12):82-84
文章用百姓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餐饮业员工受伤为例,剖析了员工发生人身损害过程中的事实与法律问题,指出餐馆在组织形式上虽然仅仅是个体工商户,但是此种餐馆所雇用的洗碗工也是属于《工伤保险条例》中所界定的职工范围。该种个体工商户的员工因工作原因、在工作时间内、在工作地点所发生的第三人导致的人身损害亦构成工伤。但是,职工之间争夺劳动用具导致的人身损害并不能归结为"因工作原因、履行工作职责",不宜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在工伤认定中遇到的困难——农民工在工伤认定中提供证明材料困难。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和《工伤认定办法》规定,职工个人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交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但是由于农民工文化水平低,工作稳定性差,而许多用人单位用工不规范,未签订劳动合同,不提供工作证、上岗证、考勤记录等证明材料,一旦工伤事故发生,多数农民工无法提供有效证明材料。——农民工在工伤认定中确定劳动关系困难。工伤事故发生后,往往用人单位的租赁方和承租方、发包方和承  相似文献   

14.
一个多月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的小张只身到南京求职,当他慕名来到有"北有中关村,南有珠江路"之称的南京珠江路科技街时,被这里摩肩接踵、首尾相连的千余家高科技企业吸引.小张在科技街人才市场登记求职后,他的学历证明、专业特长等个人资料当即通过市场信息网络推荐给相关企业选用,数日后小张接到通知,已被中兴通讯南京研究所录用.  相似文献   

15.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六款规定,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但是,由于此类事故情形异常复杂,在实践中一直是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的难点。在此类工伤认定中,把握"上下班途中"和"机动车事故"两个因素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16.
【案例】:马先生是北京一家工厂的职工,为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前不久,正常上班时间因突发高血压而引起中风,工厂迅速组织人手、派出车辆,将其送到了医院。马先生因抢救及时而保住了生命,但是却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工厂领导亲自到马先生的病房探病,表示慰问,但是当马先生的家人和工厂交涉要求享受工伤待遇时,工厂明确拒绝按工伤处理,只同意按非因工负伤而享  相似文献   

17.
涉及职业病的工伤认定虽然在工伤认定的实务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比如在无锡,每年因职业病申请工伤认定的案件仅在30件左右,但是,近几年因职业病工伤认定而引发的行政争议,却在无锡市、县两级发生了多起。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第十九条的规定,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相似文献   

18.
正"每年春节前,镇上的小张都来我家,帮我进行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金堂县赵镇十里社区居民何术德今年68岁,由于腿部残疾,常年卧床。何术德所说的小张,是赵镇就业社保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张为民。为了做到"应核尽核",对行动不便的参保群众,无论路途有多远,还是只有一个人,张为民都坚持主动上门服务,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金堂县是全国首批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  相似文献   

19.
王霞 《劳动世界》2010,(5):62-64
当劳动者发生工伤后,大部分受伤的劳动者都选择与用人单位签订和解协议。一方面,可以避免双方就此事过多纠缠;另一方面,在双方都自愿签订和解协议的情况下,劳动者能较快拿到相应的赔付。但是,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者的伤残等级进行赔付,在劳动者不清楚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所获得的赔偿很可能低于法定的赔偿数额。对于这种私了工伤协议的效力如何认定,在实践中仍存有较大分歧。本文拟对私了工伤协议的法律效力进行分析,以期能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20.
咨询台:我县某企业是工伤保险参保单位.该企业一名职工受伤后经认定为工伤.工伤保险经办部门对该职工符合报销范围内的医疗费按规定报销后.对不符合文件规定报销范围内的费用,还有4000多元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职工找到企业解决,企业说没有政策依据不予解决。工伤职工有意见上访要求解决。请问这4000多元是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还是由企业承担.还是由职工本人承担?如果由本人承担,以什么政策依据来说服职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