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成人教育如何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作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终身教育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论述了成人教育在构建我国终身教 育 体系中应发挥的作用,提出要按照终身教育的思想树立和传播新的教育观念;大力发展成人 教育,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重视社会培训,为学习化社会的建立夯实基础;充 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开展现代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终身教育。社区教育是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主要载体,也是终身教育的基本形态和根本保证。社区教育是一种区域性、有组织、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活动,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我国在社区教育方面起步较晚,理论基础不足,可借鉴美国社区教育实践经验,以推动我国社区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终身教育思潮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终身教育是指人一生所受到的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的总和。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它涵括了“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及“终身学习”三个基础性概念及与其对应的理念与实践。本文在对终身教育思潮的思想进行分析与概括的基础上指出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勇 《河北学刊》2012,32(1):244-247
终身教育是与知识经济社会相对应的教育体系。终身教育思想的意义在于教育过程是连续不断的,其本质是学习型社会和教育社会化。现代远程教育为中国终身教育发展提供了机遇。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离不开远程教育的支撑。本文从远程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入手,阐述了现代远程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功能,提出了远程教育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期导读     
本期开篇继续刊载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郝克明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研究报告》,该文深入研究我国构建终身教育(学习)体系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发展战略、实践战略和制度建设等重大问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我国台湾地区成人教育快速发展,其重要经验在于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修订完善。《台湾成人教育立法综述》和《台湾〈终身学习法〉立法评析》两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台湾地区成人教育立法方面进行探讨,对…  相似文献   

6.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形成学习化社会已成为我们制订教育政策的指导思想。高等院校因其明显优于其他教育实体的优势 ,将在终身教育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终身教育是指个人一生中从自身和社会的需要出发所接受的各种教育的总和。终身教育在目的上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其范围包括了所有从不同视角定义的教育模式。终身教育具有内在的构建体系的要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必要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8.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要防止重视社会教育、校外教育、非正规教育而忽视学校正规教育的倾向。应该重视学习化社区的建设,通过创造人人皆学的社区,形成人人皆学的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良好机遇存在的困难、有利条件和广阔前景。终身教育体系中成人高等教育的地位。关于21世纪终身教育的目标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部地区构建残疾人终身教育体系的制约因素主要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内陆意识”的人文环境、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以及滞后的终身教育。树立正确的残疾人终身教育观、制定科学的目标规划和地方性法规,成立管理机构、优化教育资源以及建立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是构建中部地区残疾人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0.
宋雁萍  费菊 《理论界》2004,(3):100-101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与重要目标。因此,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就必须发展职业教育。这方面的工作须从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的法规建设、经费投入、国民教育结构调整、师资队伍建设、市场培育与规范、教育方法和内容等多方面入手,把职业教育推进到与社会发展、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终身学习习惯和能力养成相协调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上接2007年7期第13页)(1)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之间的关系。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并不是两个互不相关的体系。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国民教育体系是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教育结构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因为培养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的新一代学习者,是建成学习型社会最重要的因素。学校教育在人的培养塑造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许多研究表明,从总体上看,那些缺乏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成人几乎无法从工作中学习或从继续培训中受益,也无法抵御被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淘汰的风险。各…  相似文献   

12.
浅析“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身学习思潮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被教育家和理论家广为宣传,尤其是在80年代后更是成为一些国家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政策和原则。与该教育思潮相联系的基本概念涉及三个最基本的术语,这就是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和终身学习。人们通常用终身教育的概念把它们全部统合起来,但实际上,上述三个术语是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说,终身教育理论和学习化社会理论是终身学习思潮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赵峰 《河南社会科学》2002,10(4):123-124
终身学习对于教师具有特殊意义。终身学习需要终身教育来保障,终身教育需要终身学习来推动。在学习化社会,教师一生都处于学习和完善的过程中。师范教育是培养教师的专业教育,文章在分析终身教育特点和终身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适应“终身学习”的师范教育教学改革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思潮、被认为是教育的生命的延续和扩展时,应该提出终身学习这种个人的教育和学习方式,伴随着终身教育的理念,提倡终生学习是为了打破学校教育的局限,弥补学校学习的不足.让学校学习和社会学习并行,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同在.学习是伴随着人生而具有终身性的,而且,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可以说,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能力.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提高终生学习的能力,是促进人正确、持久、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浅谈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终身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下,适应国际经济、科技社会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成为国际社会的一种理念与现代教育新思维,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视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原则。终身教育思想在我国传播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用法律形式确定了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教育法规定:“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一劳永逸地获得一套终身有益知识或技能的想法已经过时…  相似文献   

16.
终身教育体系与社区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是信息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中外有识之士的共同看法。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强烈的现代性特质 ,即开放性、超前性、包容性。社区教育顺天时、合地利、迎人和 ,是未来人类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重要形式 ,是各种教育形式相互联系的纽带 ,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教育必然在未来终身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7.
教育现代化本质上是指教育事业发展所达到的一种水平和状态,也是教育发展事业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未来趋势。教育现代化体系就横向而言,教育现代化包容的教育体系应该是相对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就纵向而言,教育现代化包容的教育体系应该是相对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完善教育体系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构建和完善教育体系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组成内容,也是实现教育现代目标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对成人教育的发展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成人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别的教育类型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要从宣传舆论和具体实施两方面推进终身教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和谐及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西汉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较为完善,包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的价值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保障的信仰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封建等级教育和政治伦理教育。通过统治阶级与汉代学者的一系列开创性努力,西汉社会风气较秦朝有了较大改变,为国家稳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科学、合理的成分,对后世影响深远,对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启示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杨芳 《社会科学论坛》2007,(22):102-106
终身道德学习是一种现代道德教育的新思维和新模式.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和教育人类学为终身道德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和道德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则为终身道德学习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