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高校教学楼内交往空间的设计成为现阶段高校建筑设计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从高校交往空间在教学楼中的整体性设计,以及交往空间形式的多样化、学生的参与性等方面,探讨高校教学楼交往空间的设计原则,为探索未来高校教学楼内交往空间的理想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将现代园林看作一个大型的雕塑艺术,运用雕塑艺术的设计理念,从理念、空间、功能、细部融入现代园林景观之中。在对现代园林造景材料的"雕"与"塑"过程中,使艺术性与科学性完美融合,实现艺术设计理念的完美表达。雕塑艺术服从于现代园林的整体规划设计,现代园林环境为雕塑艺术营造艺术氛围,两者共同构成一件完美的景观艺术品。雕塑艺术与现代园林的相互渗透和包容,改变了现代园林景观的原始形态面貌,是一种新的艺术整体,引领人们进入一个新的艺术设计时代。  相似文献   

3.
视觉特性对营造植物景观空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多项设计为例,论述了视觉特性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影响,介绍了如何从人的视觉感官出发,运用多样的园林造景手法,因地制宜,协调设计,营造以人为本的舒适景观环境。文章阐明了出色地发挥植物视觉特性,注重利用植物观赏特性中与人直观感受最相关的体量、质地、色彩视觉特性对构成丰富的园林景观空间的作用。文章提出了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影响植物视觉特性的因素,通过植物合理配置,尽可能设计最具动态艺术的园林空间,在园林景观的建设中创造出更丰富的园林空间感受。  相似文献   

4.
校园景观文化内涵的设计与体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阐述了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重要性,以及校园景观文化的构成要素,并以常州工学院新校区的人文景点规划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地域文化与校园景观结合起来营造个性鲜明、富有内涵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5.
论园林植物配植形式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配植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营造优美动人的植物景观,供人们观赏并体味其文化意境。通过对园林植物的配植形式及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的分析,阐述了园林植物配植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文化性,提出只有在了解植物的生理、生态及文化含义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地利用园林植物营造适宜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邻里角度探讨了高层住区景观环境的空间营造,旨在分析和解决高层住区中居民邻里淡漠和邻里空间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式修复和创造更人性的高层住区邻里交往空间,以此营造居民对住区的“家园”感认知氛围。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性的经济,它为女性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机遇,即扫除了女性社交的思想障碍;拓展了女性社交的空间;提出了女性社交的新要求。但是,女性的社交观念和社交能力还不适应这种开放性的经济。具体表现在交往观念陈旧;交往空间狭窄;交往能力不强;交往走入误区。因此,有必要扩大女性的社交范围,延伸社交内涵,提高社交能力  相似文献   

8.
建立中国园林景观评论学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园林景观作品是具有丰富内涵的艺术作品,对园林景观作品的评论也是对其内涵和价值的进一步发掘,是对园林景观作品的再创造过程。评论可以提高人们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对园林及相关专业起到指导和推动作用。中国园林景观评论学研究的是在中国文化及其时代背景之下的园林景观评论理论,对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思维方式、评判标准等提供理论指导。新时期的中国园林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建立和完善中国园林景观评论学对提高我国园林设计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风水理论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风水理论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历史渊源,知道风水理论“天人合一”、“勘察地理形势”、“分金立向”、“形势说”等学说在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景观营造的择地选址、园林景观空间格局与序列布置、景观建筑与外部空间尺度设计等方面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有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现代展示设计中所追求的核心。字体设计等设计元素对于展示空间的意境营造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字体要融入展示之中表现产品的文化、历史、韵味等,同时向观者传达设计者所要表达的信息,使观者置身于环境中能够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产生共鸣,达到在展示设计中空间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1.
高校宿舍文化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宿舍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体系中的基础文化。本文从文化的一般意义出发,分别讨论了高校宿舍文化的内涵、性质、文化主体及主体行为的特征,阐明了高校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出了在当前情况下努力营造高校宿舍文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居住建筑群体中交往空间的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宅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为人提供居住的空间与场所,更要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来满足居住者的社会和心理需求。文章通过对城市居住建筑群体环境中交往空间的元素与素材的分析以及对交往空间层次的划分,探讨了交往空间的产生途径,提出积极营造适合现代人居住的多维化与人性化的交往空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空间的秩序性、尺度的适宜性、视觉的艺术性、环境的生态性和场所的包容性五个方面探讨了园林景观设计师在实践创作研究时应该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策略的解读,为园林景观设计师们提供一个宽泛的思想平台: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更加准确地介入设计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有的放矢地进行园林景观的创作研究。  相似文献   

14.
早期的大学教学楼,多追求平面美好的形式、单纯的用途、功能分区的条理,这种设计模式因不断复制弊端多多,如缺乏合理交通、建筑形体杂乱、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没有沟通等,因此当代高校新型国际化教学楼的设计理念,应当营造出教学楼的公共交往空间,内部结构体现教研一体化,注重人性化设计,使建筑的形体风格体现文化融合,形成集约化、国际化的教学楼综合体。  相似文献   

15.
高校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潜移默化、寓教于景的教化意义。本文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入手,对高校环境在人文景观、空间尺度、场所精神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以学生行为特点为基础,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高校环境建设理念,即通过借鉴传统书院的教育空间营造方式及景园艺术手法所表达出的意境与理念,塑造既能满足学子需要,又能传达教育理念与文化精神的空间形态、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从关联、象征、联想、隐喻的角度来阐述主题性战争纪念馆展示设计的艺术情境营造,分析某些典型展品及展示环境情境营造的表达方式,研究主题性战争纪念馆展示设计与情境营造相关的因素与规律及情境营造的当代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大连贝壳博物馆概念设计的理念,探讨了特殊地域、地段建筑与城市以及自然环境有机共生的运作手法。设计基于功能与流线的合理设计,追求流动空间与自然形态,并尝试生命演进过程的表达以及场所气氛的营造。  相似文献   

18.
论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论述了廉政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探讨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即以道德教育为先导,构筑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以“三风”建设为依托,拓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空间;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营造廉政文化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9.
高校室外交往空间的量化分析对其研究和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空间质量受空间的可达性、开放性和活动设施等方面的影响,空间句法作为一种对自由空间的量化分析工具,可依据其连接值和集成度衡量空间的可达性,基于GIS的可视域分析可用于评价空间的开放程度。湘潭大学室外交往空间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显示:空间活动主体的行为偏好与量化分析结果一致,并可据比对分析发现空间布局和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合理地规划大学校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艺术思潮的巨大影响下,园林景观中所设置的雕塑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从主题、形式和审美观等方面都对传统雕塑进行了大胆的反叛,使园林景观雕塑的艺术语言更丰富,形式更自由,对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和氛围起到辅助甚至主导作用。本文探讨了园林景观中基于现代艺术的抽象的雕塑、荒诞的雕塑、活动的雕塑、轻巧的雕塑,以及作为现成品的非传统创作方式的雕塑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