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清代山西归化城的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化城是清代蒙古草原最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是漠北、漠西蒙古和新疆地区与中原贸易的重要转运枢纽。乾隆二十六年清政府在归化城设关榷税,随着汉蒙贸易、边疆贸易的发展,该关税额有较大的增长。经由归化城输出的商品以茶叶、布匹和杂货为大宗,输入则以牲畜、皮毛、粮食为主。归化城的商业构成以金融业、批发业、贩运业以及皮毛加工、餐饮旅店等业为主。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树立伪蒙疆政权后,为了掠夺该地区的羊毛资源,实行羊毛统制政策。从伪蒙疆政权出现到其崩溃,日本在该地区的羊毛收购统制机构先后经历了蒙疆羊毛同业会、驻蒙军、蒙古皮毛股份有限公司等三个收购阶段。1943年9月设立的蒙古皮毛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加紧掠夺搜刮该地区羊毛资源。  相似文献   

3.
早在西汉时期包头地区就形成了麻池古城,至清代康雍、乾嘉时期,包头逐渐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皮毛、畜产品的集散地。至光绪间,它已成为皮毛集散重镇,对我国西北地区及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旧社会的军伐混战、金融混乱,关卡林立及天灾匪患,加上帝国主义对我皮毛资源的残酷掠夺,包头在促进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是步履艰难的。  相似文献   

4.
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并没有到达今包头地区,而是到达了今达拉特旗吉格苏台地区,因民国时期达拉特旗曾归包头县管辖,《清史稿》修撰时,达拉特旗正辖于包头县,因此被民国时的学者称为包头地区。康熙皇帝真正到达今包头辖区,是在第三次亲征噶尔丹时。两次亲征噶尔丹时所经过的内蒙古西部地方历史地名,绝大多数是用蒙古语标识,释读这些蒙古语地名,可以反映出以包头市为中心的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5.
张淑利 《阴山学刊》2010,(6):98-101
包头市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清朝至民国年间,以旅蒙商为主体的"走西口"移民大潮直接推动了包头旧城的形成;促进包头商业和金融业的兴盛、土地关系的变化和社会风尚的变迁,使包头成为"皮毛一动百业兴"的商业城市。  相似文献   

6.
在信用证业务中有关各方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与单据有关的货物/服务及/或其他行为(见国际商会第500号出版物即UPC500第4条),即信用证的“独立抽象性原则”。因此,在进口信用证业务中,开证行收到议付行寄来的单据后,一定要独立地仔细审核,以确定单据表面是否和信用证相符,是否接受单据。开证行若发现单据表面与信用证不符或单据之间不符,即单据存在不符点,可以对外提出拒绝接受单据,并列明开证行凭以拒受单据的不符点。 对外提示不符点,表面上看来,似乎很简单,只要开证行审单后发现不符点,即可对外提出。其实不…  相似文献   

7.
池江 《阴山学刊》2021,(1):75-80
清代民国时期旅蒙商曾在归化城开设天义德商号,留有民国5年(1916年)11封书信。书信显示天义德号所从事的是归化城与乌里雅苏台之间的牲畜长途贩运,同时也经营砖茶和日用杂货。天义德商号的牲畜经营是旅蒙商在蒙古地区从事牲畜长途贩运的典型代表。该商号在牲畜的采购、运输、销售上有成熟的经营方式。但是商号经营业务固定,在民国初年...  相似文献   

8.
回族的皮毛行业发展年代久远,在回族所从事的传统行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当前国内对回族皮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甘宁青、内蒙古等聚居地区,对散杂居地区的回族皮毛贸易活动关注甚少。由于生活环境、经济发展程度、宗教氛围等方面的差异,散杂居地区的回族皮毛业相对于聚居区有其独有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主要以河南新野回民马庄为田野点,运用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搜集一手资料,对马庄回族的皮毛贸易活动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皮毛"经济共同体"结构进行宏观和微观上的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散杂区回族的皮毛贸易状况和背后折射出的商业社会结构,以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回族的皮毛行业发展年代久远,在回族所从事的传统行业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当前国内对回族皮毛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甘宁青、内蒙古等聚居地区,对散杂居地区的回族皮毛贸易活动关注甚少。由于生活环境、经济发展程度、宗教氛围等方面的差异,散杂居地区的回族皮毛业相对于聚居区有其独有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主要以河南新野回民马庄为田野点,运用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搜集一手资料,对马庄回族的皮毛贸易活动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皮毛“经济共同体”结构进行宏观和微观上的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散杂区回族的皮毛贸易状况和背后折射出的商业社会结构,以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谢健 《江汉论坛》2014,(5):42-46
正基本而言,直至晚清,蒙古和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行政语言并非中文,因此对清盛世时期的环境史研究来说,采用多元档案和多种文字资料是必不可少的。本文旨在理清皮毛在生产和流通过程的一些难题,以此展示出满文文献的价值。本文结论是以当前边疆环境史研究方法作为支撑的。①一、用满文文献研究皮毛问题在对皮毛的研究中,我发现,将清帝国北疆的环境史与清帝国,甚至全球经济史隔离开几乎是不可能的。商业和私人网络将蒙古和东北地区与清廷长期相连。从18世纪开始,南方的茶园和茶叶市  相似文献   

11.
吕喜林 《阴山学刊》2007,20(3):69-74
近代以来,包头地区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社团,可分为:秘密结社、慈善救济团体、革命团体、日伪反动团体等。这些社团的出现整体上是受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发展的大环境影响所致。包头地区的社团具有近代以来全国各地社团的共同特点,同时也具有内蒙古地区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12.
奇洁 《阴山学刊》2013,(5):29-34
美岱召位于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大青山南麓,是内蒙古地区建造较早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美岱召的建造以及发展历史对于明清时期漠南蒙古藏传佛教历史线索的厘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关岱召壁画中最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壁画当属大雄宝殿佛堂四壁。殿内壁画从多方面再现了土默特地方在明清两代蒙、藏、满、汉等多民族交流的盛景,诠释了蒙古族人民对于汉地文化以及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借鉴融和,继而产生的具有蒙古族审美特色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3.
包头市作为内蒙古最大的重工业城市,工业企业密集,人口众多,其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很大,给环 境带来严重污染。本文重点分析了该市市区固体废弃物主要产生源、产生量及其污染状况,并探讨了其治理 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戚喜民  王红  高文 《阴山学刊》2011,25(1):103-106
铜产业的研究近几年发展比较迅猛,铜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了解铜材料专利发展的历史,本文通过对铜材料专利的定量分析,阐述了铜材料应用情况和趋势,提出了包头铜产业相关的对策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麻池剪纸与多元文化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包头历史悠久,是仰韶文化、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红山文化等的交汇地之一。追溯这种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脉络,作为包头文化重镇的麻池当地活态流传使用着的民间剪纸,无疑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学术参照,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文化内涵、造型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如何在民俗文化空间中使用等多方面的信息,有待于我们大力挖掘、保护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会展业与会展旅游市场开发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会展业在全球范围已经成为经济竞争的一个新热点 ,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会展旅游是会展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会展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以国内外会展业发展趋势为背景 ,从会展与旅游的关系出发 ,进一步阐述会展旅游发展条件及其市场开发。  相似文献   

17.
张岩  申琳 《阴山学刊》2014,(5):20-24
内蒙古包头博物馆馆藏20幅宗喀巴题材唐卡,其构图、绘制技法等方面颇有特点.这些风格迥异的唐卡是通过三条路线传入土默特地区的:由当时的教法中心卫藏地区经青海传入;由当时政治、经济中心北京传入;蒙古地区不同盟旗间的相互交流.  相似文献   

18.
陈柳钦 《阴山学刊》2007,20(4):93-99
产业集群的交易论强调,企业空间行为是由其内部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交易特质决定的。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一个劳动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高的过程。产业集群作为中间性组织形式之一,其存在和发展不仅可以用交易费用理论来解释,而且产业集群本身又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产业集群是一种能够有效降低交易费用的"新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