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茂全 《唐都学刊》2012,28(1):30-34
陈忠实的创作手记《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是展示其长篇小说《白鹿原》艺术生成过程的重要文本。本创作手记从创作发生、构思与物化等基本阶段出发,不仅揭示了《白鹿原》的创作过程、创作理念以及审美追求,还表现了作家丰富真挚的情感世界,并以其独具的情感内蕴与话语特色成为创作手记中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2.
冯望岳 《唐都学刊》2011,27(1):49-52
陈忠实与肖洛霍夫的生活时代、民族文化心理和地域人文环境有异有同。"史诗"型巨著《白鹿原》与《静静的顿河》以及"史诗"型巨著之外的小说创作多至本土化特征。陈忠实小说创作与肖洛霍夫小说艺术之间有血肉联系,二者之间联系的形成主要缘由是两人都一样生活在人民大众之中,都一样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度之中。  相似文献   

3.
《唐都学刊》2016,(4):2+129
陈忠实(1942—2016),男,陕西西安人,著名作家、文学活动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62年,高中毕业回乡务农,业余从事文学创作。1982年末,调入陕西省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1965年,发表散文处女作《夜过流沙沟》。1973年,发表短篇小说《接班之后》。"文革"结束后,因小说《无畏》受到审查。1982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乡村》。1992年,发表长篇小说《白鹿原》。著有《陈忠实文集》(七卷本)等,作品被译为英、法、俄、日、韩、越、蒙等语种文字出版。代表作《白鹿原》获第  相似文献   

4.
陈忠实创作的《贤亮印象》是一首咏怀诗,全诗实写张贤亮,又处处是作者的人生感悟与抒怀,也是对这一代苦难人生的最好注解.作为同时代的西部作家,陈忠实、张贤亮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苦难意识和悲剧情怀,具有悲壮、悲悯、悲愤色彩,人物充满艰辛与悲凉,都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具有反思思辨色彩,深邃而浑厚,体现出阳刚之气.他们都具有明确的史诗意识,力图构建具有鲜明史诗品格、史诗意蕴的作品,从社会、文化视角反思民族命运、时代变迁,而此诗正是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5.
冯望岳 《唐都学刊》2008,24(1):37-40
陈忠实的继<白鹿原>之后的小说创作,不独注重艺术探索与创新,而尤其注重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与时俱进,关注现实,魂系绿野,酷爱人民;针砭时弊,干预生活,志存平治,感时忧国;深入生活,贴近人民,"魂系绿野跃白鹿","体验不深不谋篇",是陈忠实小说近作基本的情感内蕴和特征.  相似文献   

6.
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被喻为建国以来"当代中国文学60年的巅峰之作",①在中国当代文学和陕西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长工鹿三之死的描写历来为读者所津津乐道。随着中国医疗和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鹿三之死也就不仅仅是"鬼魂附体"所能自圆其说的。通过对鹿三患病的前后对比,探讨其病因在中医、西医及心理学方面的根据,从而发掘出《白鹿原》生态环境下的医学、心理学文化元素,积极彰显陈忠实先生在医学与心理学方面的丰博知识,使得鹿三形象趋于丰满和完美。  相似文献   

7.
正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堪称是一部描写陕西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小说以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作为时代背景,描写了世代生活在陕西白鹿原上的白、鹿两家在风云变幻的动荡岁月中盘根错节的恩恩怨怨和国仇家十艮。总政话剧团的著名编剧孟冰根据自己丰富的舞台创作经验,将这部长篇巨作中横跨半个世纪的众多历史事件通过舞台呈现。陕西人艺院长、《白鹿原》制作人李宣表示:"在孟冰的剧本  相似文献   

8.
周斌 《东西南北》2012,(21):63-65
在小说《白鹿原》中,颇具传奇色彩的“朱先生”虽出场不多,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每次“现身”都“事关重大”;他大有圣人之风,能上会卦,聪明绝顶,才高八斗,传道授业;他赈灾济民、主持禁烟、规劝军阀,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说明他不仅是位儒雅的文士,更是一条有血性的汉子。白鹿原的乡民视他为怀仁义之心的“圣人”、知晓天机的“神”,他的种种事迹一再被众人神秘而热烈地传诵。陈忠实说,《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原型,就是清代关中大儒牛兆濂。  相似文献   

9.
陈正奇 《唐都学刊》2009,25(5):57-59
陈忠实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在这首词中,陈忠实借"滋水"这条倒淌河表达"独开水道"的志向,抒发"东去-拂袖"的豪情壮志,把生活体验、生命体验、艺术表现和故乡情结融为一体,幻化或交融为一种神奇的物象,达到作者作品合一的境界,彰显着内涵宏富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0.
雷电  李苒 《唐都学刊》2013,29(5):62-65
《白鹿原》最基本的特质是用作品真实地再现了辛亥革命前后直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民主革命的真谛,对传统文化下巨变时期的中国人的生活和生命状态进行了准确和符合历史真实的表达。《白鹿原》在走向经典之路上接受着时间和读者的淘洗,让读者可以当标杆来衡量或者充实自己的内心。忠实这个名字对他人生的影响和鞭策,使他的人品跟作品一样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好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好小说也一样,陈忠实知道他的天命所在。  相似文献   

11.
正青岛保利大剧院管理有限公司Qingdao Poly Grand Theatre Mansgment Co.,Ltd.2016万科城市话剧季·陕西人艺版话剧《白鹿原》主创:陕西人艺时间:11月11日、12日19:30歌剧厅简介:根据著名作家陈忠实的经典小说《白鹿原》改编,孟冰编剧,演员阵容涵盖了陕西人艺老中青三代演员。票价:80元、180元、280元、380元、480元、580元马友友和丝绸之路乐团音乐会主刨:马友友、丝绸之路室内乐团时间:11月14日19:30歌剧厅简介:丝路乐团利用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借由不同种族、背景下的文化碰撞,创造出一种  相似文献   

12.
雷电 《唐都学刊》2010,26(3):F0002-F0002,F0003
至今依然能清晰地记得,1993年新年刚过的一个寒冷的夜晚,在陕西作协大院破旧的平房中采访因《白鹿原》刊出而引起关注的陈忠实先生的情景。不算明亮的电灯下,陈先生回答我的一个个问题时从容和沉静的神情,还犹如隔夜。  相似文献   

13.
席超 《唐都学刊》2014,(5):64-69
陈忠实前期作品一直写当下的生活,善于从道德角度切入,在变态心理和爱情描写上也多有探索,塑造了一系列新的人物形象。经过15年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历练,他的创作能力得到提升和锻炼。20纪世80年代中后期,作家经历了伤痕文学、先锋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思潮,阅读了大量外国传入的文学经典。他反思自己以往的文学创造,实现了自我剥离,他远离了写当下生活的题材,转向历史,转向人物内心,遵循文化心理结构观点,写出了中篇小说《蓝袍先生》,实现了自己写作的转型。他抓住了作品《蓝袍先生》中的语言感觉和创作状态,经过充分的准备,以沉静的状态创作出了长篇小说《白鹿原》,奠定了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白鹿原》语言学探微苏景斌忠实的创作语言一向有刚健明快、飞流直下、富于力度的特点。《白鹿原》的创作,明显地形成了两个语言系统:一个是规范化的叙述语言系统,一个是地方性的人物语言系统,前一个是道地的民族共同语,后一个则是作家加工雕饰过的非自然主义的方言...  相似文献   

15.
和千千万万的传统文人一样,他也有特别看重的东西。当记者跟陈忠实聊起他对《白鹿原》的那次修改,以及外界对此事的误解,陈忠实竞突然变得激动起来,眼睛瞪得溜圆,半弓着的腰也一下绷直了,“哎呀呀,那两句话还保留着,人物的性格也没有改变,只是在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地方做了一些调整,咋就涉及谁骨头硬、谁骨头软哩?”  相似文献   

16.
《白鹿原》修订版与原版删改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宝仁 《唐都学刊》2004,20(5):11-17
陈忠实的《白鹿原》初版与修订版印数都大 ,影响也大 ,值得比较研究。修订版删改原版 2 2 6 0多字。对书中人物评论政治斗争的内容进行删改 ,也对性描写内容删改了较多文字。删改也有得失。两种版本各显特点 ,各有千秋 ,皆行于世  相似文献   

17.
受西方心理小说和意识流小说的影响 ,中国当代作品也注重开发人物精神世界。这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是最具开创性的。陈忠实在创作《白鹿原》时曾说人物的心理积淀以及传统的心理层面代表了中国人当前的生活模式。因此 ,作家们在写作中都不同程度地注意到人物个体心理层面对其命运的影响。电视剧本《十品官吴山羊》之所以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好评不仅在于他反映了生活的本真和他的喜剧性风格 ,更在于他关注到个体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物的命运。《十品官吴山羊》剧中的一系列人物散见于农村生活的不同角落和不同层面。他们的生活阅历以及知识层面、心…  相似文献   

18.
郑周明 《社科纵横》2006,(11):133-134
《白鹿原》是一部时代氛围与作家才情交互融合的作品,充分表达了作家对现实与历史的思考,对自我的创作观念的超越;体现了作家对现实主义方法的熟练操作。同时又融汇了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现代小说技巧;雅俗共赏的追求既维护了俗文学的尊严,又赋予作品很强的可读性。整合艺术的巧妙运用,催生了《白鹿原》。  相似文献   

19.
张莹 《唐都学刊》2008,24(1):55-57
在近代当代文学的"文化热"中,不少作家从民族远古的或者近代的民俗文化中汲取创作素材,出现了民俗文化向纯文学的强有力的渗透乃至交融.当代作家文化意识的觉醒,使我们的当代文学出现了一些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同时能以20世纪开放的世界性眼光艺术地把握显示的优秀作品.陈忠实的<白鹿原>、<梆子老太>、<四妹子>、<蓝袍先生>等一系列作品便为我们展示了关中民间人生仪礼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20.
人体词语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中方言中的人体词语有其显著的特点.《白鹿原》中运用了大量的关中方言人体词语,在烘托小说的环境氛围,塑造人物形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探讨人体词语的构义形式、表达效果,对于解读《白鹿原》这一当代文学名著,对于文学创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