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全世界历代诗人中的巨星.韩愈《调张籍》诗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万丈光焰不仅照射到子孙万代,也照射到普天之下.使世界各国无不宗仰.李白、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宋朝以来的统治者和封建文人,虽然特别推崇杜甫,而李白却是深深地植根于人民之中,千百年来为广大人民所爱戴.李白所到之处,无不有文物古迹,而且广泛地流传着李白的遗闻轶事.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歌,李白和杜甫是两个高峰。中唐时,李杜即齐名;宋以迄明清,李杜的诗无不受学人重视。韩愈《调张籍》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严羽《沧浪诗话》云:“论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然而李杜诗之研究状况,却大相径庭:一寂寥,一热闹,恰成鲜明对比。考察李诗后世遭遇之寂寞冷落,固然有多种原因,而自宋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是被称做诗歌的黄金时代.应当说,把唐代称做诗歌的黄金时代,它是当之无愧.唐代诗人多,作品多,唐诗把古体诗和近体诗都发展到了顶峰,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唐代众多诗人中,又出现了两位伟大的诗人:李白与杜甫.尽管李白生前已经煊赫一时,杜甫在生前反而不大为一般人所重视,随着历史的推移,杜甫的名声愈来愈大,研究注释杜诗的人愈来愈多.从清代仇兆鳌以后,注释、  相似文献   

4.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许多饮酒诗,颇为人们喜爱,民间又有“太白遗风”的酒帘流传后世。李白自诩:“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为何这样说呢?本文试就此问题探讨一下李自饮酒诗的审美情趣。一李白的诗酒形象。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描写了  相似文献   

5.
苏轼是继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之后,宋代首届一指的大诗人.对于诗人赞之以"大",就在他的作品内容的广阔丰富及艺术表现的变化多姿.在唐宋诗人中,他自有其卓越的地位,历代已有定评.但自解放以来,无论在文学史的论述及单篇论文的评价中,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乃是由于这时期内的学术思想受着"左"的思潮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是被称做诗歌的黄金时代。应当说,把唐代称做诗歌的黄金时代,它是当之无愧。唐代诗人多,作品多,唐诗把古体诗和近体诗都发展到了顶峰,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唐代众多诗人中,又出现了两位伟大的诗人:李白与杜甫。尽管李白生前已经煊赫一时,杜甫在生前反而不大为一般人所重视,随着历史的推移,杜甫的名声愈来愈大,研究注释杜诗的人愈来愈多。从清代仇兆鳌以后,注释、考订、研究杜诗的工作日趋缜密,深入而广泛。反之,对李白诗的注释、考订、研究,却相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王维,在当时的文坛上就有很高的地位。代宗李豫曾称许他是“天下文宗”,说他“位历先朝,名高希代”。后代也有人将他与李白、杜甫鼎足而三,相提并论。比如徐而庵《说唐诗》就说:“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人才得王摩诘(维)。”由于  相似文献   

8.
苏轼是继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之后,宋代首屈一指的大诗人。对于诗人赞之以“大”,就在他的作品内容的广阔丰富及艺术表现的变化多姿。在唐宋诗人中,他自有其卓越的地位,历代已有定评。但自解放以来,无论在文学史的论述及单篇论文的评价中,他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乃是由于这时期内的学术思想受着“左”的思潮支配,一方面对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不够重视,因而不去致力研究;另一方面,就是着重论述的思想意义,也仅限予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等类之事。这后一个方面,作为诗歌的内容确是很重要的,但在所有大诗人的全部作品中,其所占的比例都是相当小的。尽管他们中间,分量又各有所不同,而苏轼在这方面比起来显得更少些,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有两座高峰:一是汉代,二是唐代。这两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许多可以相提并论之处,因而,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也与社会发展相适而耸立在汉、唐两代。 汉代这座散文的高峰可以司马迁为代表,他的《史记》“驰骋古今”、“贯紬经传”,汇聚了前代及汉初散文发展的成果,从而获得了“六经以后,便有司马迁”(王若虚《滹南遗老集》)的赞誉。而顶天立地于唐代散文高峰上的大树韩愈,其创作业绩,也赢得了“文起八代  相似文献   

10.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我国唐代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李白和杜甫,各以自己卓越的成就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了同时代人和后代人的高度评价。李杜的伟大成就固然与他们本身的才华和创作实践有关,但也是和他们的前辈诗人,特别是陈子昂的开拓之功密不可分的,他们之间有着明显的承传关系。关于杜甫与陈子昂的这种关系,拙作《杜甫与陈子昂》已经论及(见《草堂》1983年1期),本文仅就李白与陈子昂的这种关系,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李白、杜甫诗篇中对音乐之咏诵,读者可以了解唐代音乐的盛况,和两位伟大诗人的丰厚的音乐素养及他们对待音乐的无比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山水诗经过六朝谢灵运、谢眺、何逊、阴铿等人的不断开拓,到唐代达到了高峰,成为中国诗坛上的一个重要题材。王维、孟浩然固然是盛唐山水诗派的杰出代表,而岑参、高适等唐代著名诗人也都写有一些山水名篇。李白、杜甫这两位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最突出的功绩虽并不在山水诗,但作为全面发展的诗人,他们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摹山范水的诗篇也很有特色。前人曾从各个角度对李杜山水诗进行过一些论述,本文则试图进一步分析李杜山水诗的成就,并比较其风格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李白与杜甫不仅是中国盛唐时期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两人之间的友谊也堪称千古佳话,但学术界在评价李白与杜甫友谊时却始终存在着一些传统的偏见:李白与杜甫的友谊关系不对等、李白与杜甫友谊关系是“互粉”关系等,通过严密的考据和客观的分析,对李、杜的友谊关系给予了新的界定与评价:杜甫对李白应该是仰慕,而李白对杜甫应该是赞赏.  相似文献   

14.
“诸葛大名垂宇宙”。自汉末迄今,评论诸葛亮的文章和诗歌极多。从诗歌说,以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歌咏诸葛亮的诗篇数量既大。质量又高。杜甫以人物为题材的诗歌,同时的人,他怀念李白的诗最多;而不同时的历史人物,则他怀念诸葛亮的诗最多。杜甫之于李白声气相通,交谊素重,同为当时出类拔萃的诗人,倾慕爱惜,发为诗篇,篇目既夥,情感至深,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杜甫之于诸葛,生不同时,政事、文学又各异其途,但他对诸葛亮景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新昌县境内的天姥山之名,不在其高、其险,而在其神、其圣。因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400多位唐代诗人的一次次真情膜拜,天姥山,不但成就了一条“浙东唐诗之路”,更让自己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圣山”、一座“圣殿”!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歌是我国古代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不仅深刻而广泛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而且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百花竞放,争奇斗艳.李白和杜甫两位伟大诗人在唐代诗坛上如同两颗熠熠闪光的明星,一个是以积极浪漫主义为主要倾向的“诗仙”,一个是以现实主义为基本特色的“诗圣”.其他开宗立派、影响久远的名家,有十余人;特色显著、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的诗人也有百人之多.就其创作方法的倾向性而论,绝大多数属于现实主义一派,与杜甫前后相邻;而以浪漫主义为主要特征,与李白遥相呼应的仅仅只有李贺一人.  相似文献   

17.
唐代诗人权德舆写给妻子的诗不仅数量众多,引人注目,而且内容也有独特意义。从李白、杜甫以降,唐代诗人的赠内诗都是以男性中心主义的态度,着重描写妻子对自己的眷恋,而权德舆却是站在平等的立场,将妻子作为读者,表达各种情境中的对妻子的爱情,真切感人。从文学史的角度看,也可以说权德舆是“赠内诗”这一诗歌类型的确立者  相似文献   

18.
开封是我国的一座历史名城。历代许多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在开封留下了活动的足迹,诗人们也创作了大量有关开封的诗歌,成为我国文学宝库中一份丰厚的遗产。中国历史上许多有名的大诗人,如唐代的李白、杜甫,宋代的苏轼,明代的李梦阳等人,都留下了关于开封的诗歌作品。历史上的开封,可以说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城市。诗人的吟咏,为这座古城增加了绚丽的色彩,使人们对开封更加喜爱。我们如果读一下历史上有关开封的诗歌,就好像读了一部有关开封的历史,历代开封的面貌就清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相似文献   

19.
虽然《冷斋夜话》所选陶渊明诗文仅三篇,但这些作品是惠洪审美理想的最佳载体。因此,以《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诗林广记》等为参照进行文献考辨,以杜甫、李白、韩愈等其他典范诗人为参照进行理论解析,可知宋人的时代风尚和审美趣味已不同于唐代,他们求新求变,重视社会关怀,因而对前代范例诗人的理解或是已然不同,或是关注点悄然变化,而这正是宋诗努力塑造自身风格的理论体现。  相似文献   

20.
杜甫是一位极重友情的诗人,他平生对社会一般人,尤其是社会最下层的平民百姓,都是极富同情心的,对待他的朋友,就更不待说了。在盛唐诗人中,如王维、高适、岑参诸人,几无不是杜甫的朋友。杜甫素日与他们唱和的诗,是很多的,而在所有朋友当中,与杜甫关系最密切、且交情最深的,就数李白了。 李白比杜甫大11岁,是杜甫平生心目中的崇拜者。李白在天宝元年被唐玄宗召入宫中,进入“金闺”,但在天宝三年春就被“赐金放逐”,他只有离开长安,再次开始了他的十年漫游生活。他在洛阳遇见了杜甫,二人从此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汴州又遇见诗人高适,三位诗人一同畅游了梁园(开封)、济南等地。这使杜甫长久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