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开始,我国对金融监管体制实行重大改革,形成了现阶段的分业跨区监管体制。这一体制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加强我国的金融监管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分业监管增加了政策协调的难度;跨区监管在实施中出现了职责不清、措施不当;监管内容与方法存在缺陷;监管中存在责、权分离;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受到影响等。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与世界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改革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从金融监管理念,混业金融机构监管,强化资本约束,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加强国际间金融监管交流等方面,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给金融监管带来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应当朝功能性金融监管方向发展,建立主监管制度以实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并就监管当局的具体监管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不断更新监管理念,切实提高监管效率,是加强金融监管工作的中心.当前实现监管理念创新必须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更新资本监管理念,抓住监管核心内容;二、加强呆帐坏帐准备金监管,确保银行持续稳健经营;三、督促指导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夯实金融监管基础;四、不断完善金融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市场约束.  相似文献   

5.
资本作为一种风险缓冲剂,具有承担风险、吸收损失、保护银行抵御意外冲击的作用,是保障银行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实施资本监管是保证金融安全的主要手段。文章运用数学模型分析工具,从金融安全的角度对金融业资本监管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合乎逻辑的理论结论,为实践中的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丰富了金融监管理论文献,也为指导中国金融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重要的理论证据。  相似文献   

6.
"逆周期"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部门在经济波动低谷时根据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创新货币政策,进行灵活的逆方向调控。那么,逆周期资本监管产生的机理是什么,当前世界经济波动的逆周期特征又是什么,如何把控"逆周期"金融监管在经济波动运行中的价值,我国逆周期资本监管需要哪些政策杠杆等,这些都是我国经济和金融政策中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国际金融监管趋势与WTO下我国的金融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和方式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 ,监管机构置于中央银行之外的混业监管成为国际金融监管的一种趋势。WTO下的金融自由化不会削弱金融监管 ,GATS中的审慎措施和灵活性原则将增强发展中国家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也为我国在加入WTO后的金融监管提供了理论和立法基础。WTO下的我国金融业 ,随着经营模式的变革和金融转型的完成 ,监管体制将由分业监管逐步向混业监管演进 ,着力于提高效率的内控式监管和自律式监管方式也将加强 ,资本与金融账户的管制将随条件的成熟而逐步放开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等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金融监管尤其是银行资本充足监管的全面反思。采集中国银行业主体的16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应用联立方程模型,对资本强制约束下的资本与系统风险贡献度进行研究,结论表明:资本充足监管对银行系统风险贡献度有一定的正向作用;而杠杆率监管对其无显著影响。此外,四大国有银行的分析结果提醒银行业监管者应密切关注居于主导地位银行的资本和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等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金融监管尤其是银行资本充足监管的全面反思。采集中国银行业主体的16家商业银行的数据,应用联立方程模型,对资本强制约束下的资本与系统风险贡献度进行研究,结论表明:资本充足监管对银行系统风险贡献度有一定的正向作用;而杠杆率监管对其无显著影响。此外,四大国有银行的分析结果提醒银行业监管者应密切关注居于主导地位银行的资本和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10.
构建科学的碳金融监管体系是保障碳金融交易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监管理论在监管需求、监管体制、监管效果等三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对探索碳金融监管体系和架构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登记监管等措施实施的实践经验来看,碳排放现货的金融属性决定了短期内可以将碳排放现货与衍生工具一起纳入传统的金融监管体系进行监管,长期则需建立相宜的监管规则。我国碳金融监管体系的架构应注重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结合,应在条件成熟时建立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导的宏观审慎监管委员会负责识别、检测和控制系统性风险;在中国人民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碳金融监管部门负责碳金融的微观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11.
后危机时期金融监管之反思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在经历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后纷纷强化金融监管,通过变革寻求出路。美国大力进行金融改革,通过整合与优化监管体制、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实施全面监管等措施力图摆脱危机。这些措施体现了美国当局金融监管理念的变化,也显示了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的基本发展趋势。中国应以人为鉴未雨绸缪,及时反思和检讨传统监管理念并对其进行更新和重塑,在金融监管体制上强化协调与配合,在金融监管方法上侧重金融活动和金融监管的实际效果,在监管范围上实现全领域、全过程和全参与者的覆盖,以实现金融安全和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迫使法国反思并改革其金融监管体制。自2008年起法国陆续推出了《经济现代化法》、《银行金融监管法》等,对2003年确立的分业监管、机构冗繁的监管体制再次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此次变革核心点在于机构重整和权力强化:其进一步撤并简化了监管机构,合并了银行业和保险业金融监管机构,新设了审慎监管局和金融监管与系统性风险委员会,强化了金融市场管理局的权威,加大了监管力度,对金融衍生品、信用评级机构等实施了更为严格审慎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金融监管中的危机处理位于市场退出层面,它不同于日常的市场准入监管和营运监管。市场退出监管是整个金融监管目的实现的最终手段,其实施结果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即便是在最有效的监管体制下,也无法完全消除金融机构陷入困境的可能性。金融监管当局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金融危机处理制度,作为金融监管体系的特殊组成部分,以便将金融机构倒闭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所有市场经济国家对金融危机都有相应的保护性措施,以便当危机发生时能够进行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4.
首先通过建立模型研究银行风险行为的二阶段特性,强调了对资本监管的重要性;然后考虑到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提出了监管误差的概念,并分析了监管误差对产生金融风险的影响;最后分析了资本充足要求对弥补监管误差所起的作用,从而得出资本充足性要求是有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金融监管属于宏观管理范畴,需遵循管理学上的一些基本原则.在具体内容上,如监管理念、部门的目标设定和职责划分、手段与目标关系等,则反映了金融监管的特殊要求.根据我国当前金融运行和社会管理特点,金融监管改革需遵循以下原则:金融监管需以金融体系稳健、高效、包容式发展作为最终目标;区分利益协调、政策决策和政策实施,实现政府对金融业多重目标协调、政策决策和政策的分层实施和考核;监管机构的调整要以监管理念转变为基础,合理确定风险管理的水平和垂直分工;要保证充足的监管资源,在愿景清晰的情况下采取问题导向的分步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6.
金融监管理论是监管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依据 .本文首先从经济理论基础对金融监管进行分析 ,说明金融市场失灵是由外部性、脆弱性及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与分业经营相适应,传统的金融监管组织架构是监管主体多元化的模式,即由不同的职能机构分别对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实施监管;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监管出现了监管主体一体化的新趋势。面对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国际潮流及WTO,我国在继续坚持分业监管的同时,必须积极探索混业监管的新方式,并逐步实现监管主体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按照现代金融发展的要求 ,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提高金融监管水平。随着网络银行的出现和发展 ,导致现有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受到了诸多的挑战 ,对网络银行实施有效的监管是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是秉持“走出去”理念,抵御当前全球非正式治理的逆全球化思潮,以及经济进入新常态和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和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金融配套支持,然而沿线各国金融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金融监管模式纷繁芜杂,其金融监管架构、国际合作和治理需要未雨绸缪。基于行为监管、微观和宏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的思路,应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应对系统性风险,使之满足贸易开放、经济发展和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实际需要。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监管架构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的先进经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监管及其合作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开放银行监管框架是应对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客观要求。以数据可携权为基础的法律架构、竞争机构主导的监管协调机制、严格的第三方准入规则、持续更新的开放API标准以及完善的消费者保护规则是英国开放银行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立足于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法制的现状,借鉴英国经验,我国开放银行发展宜采取鼓励型监管模式;定位于促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目标之实现,建立金融监管机构主导的监管协调机制;引入“白名单”机制加强对第三方准入的监管;制定和细化金融数据共享的数据标准和安全标准以实现降低交易成本和防范风险的双重效果;通过完善授权规则和信息披露规则、明确数据泄露时的责任分担原则、采纳互惠共享条款等,平衡开放银行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利益、银行利益和第三方提供者的利益,全方位构建数据导向的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