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服务学习——发展自我、回馈社区的青年志愿服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学习是国家、学校重塑21世纪青年公民角色的重要机制。本文通过阐述“服务学习”的缘起、涵义、特点和功能,提出“服务学习”与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结合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鄢勇兵 《社会福利》2009,(10):19-20
我国志愿服务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二十多年时间里,志愿服务一直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而发展。当前,志愿服务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一五”规划中予以明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支持志愿服务朝制度化方向发展,志愿服务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中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李芹 《社会工作》2014,(4):22-29
转型期中国志愿服务组织的规模与数量不断发展壮大,志愿者人数持续增加。志愿服务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发挥着一系列独特而重要的功能,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为多样化、制度化、日常化、持久化、专业化、网络化、全球化。对中国志愿服务的基本特点进行系统归纳,可以进一步认识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4.
三大困境:第一,缺乏整体资源配置机制。目前,社会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日益高涨,众多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和青年组织自发开展服务,很多志愿者组织甚至只通过网络开展活动,需要对全社会公众进行引导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二,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一些志愿服务组织缺乏相应的培训、  相似文献   

5.
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发展时间不长,发展速度却相当快。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志愿服务担负着特有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研究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分析存在的问题,探求推进的策略,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8,(3):68-72
志愿服务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民生、助力脱贫、提升文明、促进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作用。志愿服务组织化是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志愿服务组织体系还不完善,管理方式行政化过浓,经费保障不足,需要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加强组织领导,改进管理方式,创新服务项目和人才培养,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7.
《探求》2015,(5)
在当代社会,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的行为,更多地体现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它既是公民个体参与社会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公民承担公共服务与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为了更好理解志愿服务的精神实质,本文尝试从慈善募捐、社会救济、环境保护这三个领域来概括当今志愿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通过对这些志愿活动的分析与描述,以更加切近地认识志愿服务在促进公益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郭瑞 《社会工作》2012,(10):91-93
社区志愿服务是社区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对西宁社区志愿服务现状进行问题分析,尝试依托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寻找社区志愿服务的支持性因素,以期构建起坚实有效的支援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5,(12):71-74
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是巩固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途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当前,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但是面临体制、人才和管理等很多现实的问题。在探索志愿服务常态化的过程中,社会化是确保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实践基础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社区志愿服务是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演化为社区公共服务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也是有效推进中国社区社会工作深入开展的现实需要。在分析目前中国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如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改进社区志愿服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志愿服务是丹麦社会福利保障工作的重要方面。其基本特点是 :历史悠久 ,拥有人数众多的志愿者队伍和规范化的志愿服务组织 ;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 ,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 ;政府是志愿服务组织的坚强后盾 ,社区则是志愿服务发挥作用的广阔平台。本文系统介绍和分析了丹麦志愿服务的历史、现状和特点 ,并简要分析了其对北京市志愿服务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地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2012年4月,以民政部直属机关青年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民政青年同心社(以下简称民心社)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3.
试论志愿者、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的内在底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国荣 《社科纵横》2009,24(4):54-55,68
志愿服务活动已受到各国政府和市民社会的高度重视,志愿服务意识已深深植根于民众的心中,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广大民众的自觉行动。但是,人们对志愿者、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的内在底蕴及其逻辑关联在认识上尚存有分歧和缺憾。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并加以反思和追问。  相似文献   

14.
肖影玲 《社科纵横》2012,(10):166-167
志愿服务对提高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起着推动作用,志愿服务有助于提高高职学院知名度,形成社会服务品牌;有助于创新高职育人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志愿服务成为沟通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宣传志愿精神,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引用新媒体平台,实现学校与社会对接,建立学校对接社区志愿服务的有效机制等措施将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完善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5.
《探求》2016,(6)
志愿服务是以社会成员自愿贡献个人时间、精力为基础,以不计物质报酬为前提,以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为目标的活动。志愿服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实践和具体示范:志愿者数量的增加夯实了公民道德建设的群众基础;志愿组织形态的多样化强化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协调力量;志愿服务内容的丰富性扩展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志愿精神的弘扬巩固了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6.
科学界定志愿服务、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组织等基本概念及其内涵是志愿服务立法的基础.基于倡导志愿服务行为和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立场,志愿服务立法中对志愿服务的界定应当摒弃组织性要求;基于广泛保障志愿者权益的需要,志愿者界定应当采取中义定位,并与注册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和登记志愿者的志愿者认可体系相关联;基于志愿服务法调整范围限缩以及与其他法律规范相衔接的原园,志愿服务组织界定应当强调其依法登记成立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的现象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也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流浪未成年人的预防、救助、监护、安置和矫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各部门、家庭、学校、以及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志愿服务方兴未艾,已成为一项推动社会发展、催生现代文明的世界性社会运动,志愿服务正渗透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成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通过综合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开展志愿服务,促进了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国际关心中国慈善协会组织美、英、德、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国家与地区的25名志愿者,到三门峡市社会福利院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由此催生了三门峡市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之家等志愿服务组织的相继成立,拉开了三门峡市福利机构志愿服务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志愿者精神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用来增强社会整合的集体意识。志愿服务意识的形成能对公众的行为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但意识的深浅将导致行为走势的连锁反映,而有我利他的深层志愿服务意识更有利于志愿者行动的持久化。本文在对志愿服务意识的含义和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志愿服务意识的成长模型。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志愿者精神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用来增强社会整合的"集体意识"。志愿服务意识的形成能对公众的行为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但意识的深浅将导致行为走势的连锁反映,而有我利他的深层志愿服务意识更有利于志愿者行动的持久化。本文在对志愿服务意识的含义和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志愿服务意识的成长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