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灾后重建是一种“综合的全社会过程”,社区是其基本操作单元,社区发展则是灾后重建工程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台湾地区9?21地震后的社区发展实践,在对其运行机制的学理探讨和相关实践经验的总结基础上,为提升祖国大陆灾后社区的自我恢复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社会工作》2008,(13):19-2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8日签署第526号国务院令,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一个地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条例,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条例共九章八十条,分为总则、过渡性安置、调查评估、恢复重建规划、恢复重建的实施、资金筹集与政策扶持、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汶川灾后社区重建的现实,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有灾后社区重建的实践和研究资料,提出以地区发展模式为视域是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区重建的有效途径,这主要取决于灾后社区重建的现状和需求以及地区发展模式的本身的特性。地区发展模式是在充分整合地域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来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实现共同发展。置于地区发展模式视域下,笔者尝试从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方法和过程三个方面构建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区重建的服务框架。文章最后指出以地区发展模式为视域的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区重建,既是社会工作实务拓展的契机,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工作职业化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汶川灾后社区重建的现实,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有灾后社区重建的实践和研究资料,提出以地区发展模式为视域是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区重建的有效途径,这主要取决于灾后社区重建的现状和需求以及地区发展模式的本身的特性。地区发展模式是在充分整合地域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在一个地域内鼓励居民通过自助及互助来解决社区内的问题,实现共同发展。置于地区发展模式视域下,笔者尝试从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方法和过程三个方面构建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区重建的服务框架。文章最后指出以地区发展模式为视域的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区重建,既是社会工作实务拓展的契机,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工作职业化的一条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刘小霞 《社会工作》2009,(22):44-47
灾后社会重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合力。来自灾区群众的本土志愿者,是灾后社会重建的重要内源力。本土志愿者队伍的培育,有利于发掘当地资源,带动受灾群众参与灾后重建,提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能力,加快灾后重建进程。要多措并举,建立当地志愿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有效协调管理机制、运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保障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专业性和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支持四川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由上海市民政局牵头、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组织上海的社会工作者成立“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纳入上海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的专业团队管理范畴,自6月25日开始进驻对口支援灾区—都江堰市的活动板房安置点,配合当地政府和群众,以“社区重建”为理念,  相似文献   

7.
在灾后青少年的心理重建中引入家庭社会工作,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善家庭内部的经济、互动、关系以及能力状况,更能有效地促进家庭外在社会支持,最终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康复与重建。具体来说,家庭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以及家庭复原力理论对灾后青少年的心理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并由此发展出具体而有效的介入理念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松潘新城灾后重建规划建设工作的回顾,在规划设计、高寒混凝土施工、高原植物配置、管理方法等方面探讨了高原高寒地区灾后重建新城规划建设工作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韦克难  黄玉浓  张琼文 《社会工作》2013,(1):56-64,152,153
社会工作介入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形成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主导、高校主导的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优缺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出现重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轻社会服务、轻社区文化与精神建设的现象。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社会工作没纳入救灾体系,缺乏制度性建设;社会工作社会认知度不高,缺乏合法性;社会工作服务无固定经费来源,缺乏保障性;社会工作服务基本靠外来援助,缺乏长期性;社会工作无统一服务标准,缺乏规范性;社会工作服务注重预防与恢复,缺乏发展性等。通过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实践探索,已初步形成可以操作的一定模式,这一行之有效的模式应该是:以政府为主导、以民办社工机构为服务主体、以社区能力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灾后重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8日签署第526号国务院令,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一个地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条例,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条例共九章八十条,分为总则、过渡性安置、调查评估、恢复重建规划、恢复重建的实施、资金筹集与政策扶持、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  相似文献   

11.
为支持四川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由上海市民政局牵头、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组织上海的社会工作者成立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纳入上海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的专业团队管理范畴,自6月25日开始进驻对口支援灾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后,灾后重建工作引起了政府和学界的关注。本文以台湾省9?21地震灾后工作为背景,以清水沟重建协会为典型案例,深入探讨清水沟重建协会十几年的在地化经验,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融合,培育社区自我照顾能力,形成社会工作组织、社群产业与社会工作项目互为支撑的运行机制,有效地解决“人”、“钱”和“事”的在地化。在此基础上,再从形式结构与实质特征两个方面对清水沟重建模式的可复制性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机构动态     
红基会灾后重建确定5项目2项为社工项目前不久,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理事会选定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招标首批5个中标项目,分别是:天津市鹤童老年公益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特大地震,使都江堰市遭受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农村是灾后最脆弱的地方,在全市63万受灾人口中,农业人口占72%。农村居民住房倒塌3664000平方米,严重受损10660200平方米。地震不仅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在顷刻之间断裂了人际网络,改变了社区格局,给灾区群众造成巨大的心理创伤。如何重建社会体系,充分调动群众灾后重建的积极性,突出其在灾后重建中的主体地位,是当地政府一直在认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廖鸿冰 《社会工作》2011,(18):41-45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许多外生性社会工作组织与社会工作者出于职业使命与伦理良知,奔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在四川灾区集体亮相,显示了社会工作专业在灾后恢复重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政府主导的灾后重建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关键在于从内部挖潜。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通过嵌入四川理县灾后重建,在向内生性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探索了一条从外生性嵌入到内生性根植的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道路,为当前汶川地震后社会工作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中下旬,上海浦东社工协会代表浦东社工界向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递交了赴川参与灾后重建的请战书后,协会的同工们经历了一阵苦恼:在远离灾区的后方,如何设计日后前往参与灾后重建的服务项目?——从未有过赈灾经验,不了解灾区即时的需求和主要的困境,让人觉得设计未来的服务项目如同闭门造车。但是紧迫的局势、强烈的使命感和机遇感给了社工们硬着头皮一试的勇气。  相似文献   

17.
8月6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两江镇西江村正式异地动工重建,这也是灾后吉林首个整体重建的村庄。在戮力同心击退洪魔之后,吉林人,又以不低头、不服输的精神书写着“新家园,新生活”的美好篇章。  相似文献   

18.
地震属于重大灾难事件的一种,由于其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和巨大的破坏性,易使得心智发展水平尚不完善的儿童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不良反应,甚至引发较为严重的心理病症。本文通过对国内目前灾后儿童心理重建的31篇文献综述,结合笔者在汶川地震灾区服务的亲身经验,以社会工作“人在情境中”(Person-in-envimnment)为理论视角,尝试构建灾后儿童心理重建的本土性分析框架和实务方向。  相似文献   

19.
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其服务领域相当广泛,灾害援救和灾后重建是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领域之一。社会工作运用专业方法对灾民进行科学的需求评估,确保灾民作为灾区重建的主体性地位;针对庞大的社会救助资源,社会工作合理统筹、整合资源,充当计划执行的协调者角色;针对灾区社会结构的破坏,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重建社会结构,重塑灾民场域。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2008,(15):22-22
7月31日,“点亮希望之光——灾后重建进程中的社会工作和心理援助专家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四川、上海两地的心理学和社会工作学界专家学者近20人参加了研讨会,80余名参与过灾后援助的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者与团干部、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