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明清小说中的占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古代占候术在明清小说中的种种表现。认为占候术对明清小说的结构艺术-诸如气氛渲染、伏线设置、情景描写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明清人的原始心理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明清小说与江苏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两代,江苏不仅是经济大省,又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仅就文学艺术而言,明清两代的江苏就名家辈出,创作和理论,出版和市场,均成就卓著,在全国举足轻重,影响深远。本文从明清小说与江苏这个视角,对江苏的小说作家和小说理论批评家对明清小说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总结了历史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江山成就四朝诗──浅论金元明清山水诗的创作成就范能船,徐闽唐诗宋词历来被认为是一代文学的高峰,仿佛姹紫嫣红的古典诗歌过了唐宋,就花开茶,香消不远了。金元明清四朝,传统诗词的确痛苦地受到了通俗文学的冲击,元曲的崛起,明清小说和戏剧的繁荣,使得这一时期的...  相似文献   

4.
明清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开始就对其有分类研究。对比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袁行霈《中国文学史》、谭邦和《明清小说史》等几种代表性著作,就其中的明清小说分类体系进行比照研究,可以发现这几种分类体系各有其优点,也皆有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尝试建立一种新的更为合理的明清小说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5.
论明清小说中商人的价值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农业经济,忽视商品生产和流通,商人的价值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明清小说作家则在展示商业繁荣、商人活跃时代背景中肯定商人的价值,讴歌了他们的金钱欲望和开拓冒险精神,也对他们的道德、性爱作了合乎人性的观照。商人的价值觉醒,正反映了明清市民阶级的普遍自觉。  相似文献   

6.
明清小说家以金银变化母题炮制了大量幸运故事,执著地希望通过人为努力发迹变泰,他们对于旧有母题,或进行拓展,或果断摒弃。明清小说中金银变化母题的繁盛,离不开银本位的货币制度。明清小说中金银变化母题的兴盛,体现并密切了神秘思维与艺术思维的关系,反映了经济需要和神秘想像的刺激,并对审美创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清小说同文学美育的关系至密,其对明清人物类型理论与创作是进行现代美育的思想资料,其人物形象中昭示的民族性格是对现代美育的有益借鉴,其典型人物性格是进行现代美育的有效途径。这对真善美的观照、对民族魂的领略、对文学遗产的关注都有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科举在明清社会中占有中心地位,明清文人群体与科举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的生活、思维、心态,乃至一切与文人有关的事情无不受到科举的影响,其中明清时期的婚姻观念也因此形成了固有模式。查考大量的明清小说作品发现,科举与婚姻关联出现的频率极高,类型固定,而这种婚姻观念也对小说的情节起到了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州是明清时期运河流经的重要地区,为保障漕运而导致的运道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徐州商品经济的兴衰。漕运在明清小说和徐州地方戏曲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徐州地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影响徐州城市选址和建设的若干因素中,漕运的影响可谓重中之重。漕运无疑是影响明清徐州城市兴衰变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孙膑是明清小说中一位备受关注的历史人物。在塑造孙膑形象时,明清小说家大多着眼于他的聪慧、战争谋略以及与庞涓的恩怨,凸显他的军事才能。因受佛、道等思想的濡染,明清小说更为孙膑形象增添了一抹神魔色彩,使之广泛为普通民众所熟知和接受,孙膑因而成为行业神和民间信仰中的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11.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民主主义思潮、批判封建禁欲主 义的个性解放思潮以及批判空谈性理的经世致用思潮,是明清两代进步思潮三个最主要的 表现方面。优秀的明清小说在艺术描写中充分体现了这些进步思潮,并为这些进步思潮推波 助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运河沟通南北,促进了人员流动和文化交流,使文学面貌发生新变,通俗文学市场活跃.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涌现出大批作者群,且多分布在运河流域,与大运河关系密切.大运河作为自然物象构成明清小说创作的地理背景,成为见证时代和人物的典型环境.明清小说中的大运河带有特定的文化含义,形成独特的文化意象,如历史意象、英雄意象和商贾意象等.这些意象构成运河文化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民族记忆,反映着民族精神.研究明清小说中的运河文化意象,对于现阶段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因果观念是影响明清小说创作最为显豁的思想观念之一。因果观念虽源于印度佛教,却与传统的善恶报应思想有相似之处.故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原,因果观念很快能为国人接受,并直接启示了新的小说思维模式的产生,对我国早期小说的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明清时期文人“劝惩”意识普遍得到强化,谈因果、说报应、遇劝惩日益冒炽。甚至有的作家把小说作为宣讲因果观念的工具,严重地影响到小说的美学品位。同时,因果观念的渗透也对小说的结构方式、叙事模式、人物塑造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但以因果命意的小说虽多,并不代表明清小说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探索小说理论的同时,五四作家就中国小说的历史经验与现实教训,进行了认真的研讨与严肃的批判。此处所谓历史经验指明清白话小说的优劣得失,现实教训指民国旧小说的泛滥成灾。对明清小说优劣得失的讨论,使五四作家对小说艺术的理解更为清晰和丰富了。对民国旧小说的声讨批判,使一度被污染了的小说园地得到了净化。可以说,这是五四小说理论催生的必不可少的一步。讨论明清小说得失优劣涉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价})、吴承恩的《西游记》、笑笑生的《金瓶梅》、蒲近龄的《聊斋志异》、吴敬粹的《儒林外史》、曹…  相似文献   

15.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在明清小说中,尤其是几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说巨著中,作者通过悲剧冲突的描写和悲剧成因的揭示,突出表现了主要人物的悲剧结局,进而达到批判黑暗社会现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代是中国古典小说最为灿烂辉煌的时代,塑造出大量与封建传统道德和伦理纲常格格不入的"离经叛道"者。本文就明清小说中"离经叛道"者的形象进行初步探析,并从社会及作者自身两方面对其形成原因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7.
明清小说续书创作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书是明清时期较为普遍的文学现象。“经访”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期。但是对小说进行大规模的“续访”则是明清两代。经书产生,就作家创作而言,一为“取其易行”,二为“泄愤”、“圆梦”等审美目的,三为其它的功利目的.续书还不仅是作家个人的创作行为,它还反映出中华民族崇尚和谐统一、追求“大团圆”效应的审美心理以及明清两代尖锐复杂的政治、思想斗争.明清小说续书作品总的创作成就不高,但也出现了象《西游补》、《水浒后传》之类的佳作。  相似文献   

18.
文言梦幻小说是明清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代心理学泄导理论的角度而言,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创作是创作主体积郁已久的情感的泄导。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中郁结情感的泄导主要包括指斥社会不平的、感慨用世不能的、哀叹婚恋不当的,其审美功能体现在完成郁结情感的宣泄、获得精神的满足和达到身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是中国叙事文学发展的成熟期和高峰期,该时期的叙事理论与实践充分体现了中国叙事学的"国情"特色,具有标本或示范功能.<明清叙事思想研究>分四个层面对此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即:从体制形态看明清叙事思想;王国维、梁启超的叙事思想;报刊语境、读者意识与近代叙事思想的变化和明清小说的叙事艺术.其研究的切入点和体例设置独具匠心,视野开阀,思路清晰,尊重历史,新见迭出,从整体上凸显了明清叙事思想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20.
儒家、道教和佛教三家思想互相借鉴与融合,对中国各个时期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明清时期,儒释道三足鼎立,其融合发展逐渐成熟深刻,文学艺术作品中多见其影响。儒释道的融会贯通在明清小说代表之一的《西游记》中有着典型深刻的反映。《西游记》不仅仅是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它还将儒释道三家文化融合,开篇就以石头文化来讲述儒释道三家的联系。同时,作为明清小说的代表,它用具体的人物代表三家,反映了儒释道融合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