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不同形态的现代诗歌在接受西方诗潮影响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西方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的影响。无论是20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诗人,还是30年代现实主义诗人,对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皆作了有选择性的吸收。象征意象的最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形态方面。李金发第一个自觉地从形式本体层面上接近象征主义意象艺术的本质。30年代现代派诗人体现为意象的意境化以及对后期象征主义意象的生活化、智性化的成功借鉴。40年代的冯至与九叶派诗人建立起了一种意象象征的深层模式。中国现代诗歌形成的意象的象征化潮流,体现了中国诗歌现代性建构的必然要求,为中国诗歌的艺术传统与西方现代诗歌艺术形式的融合提供了最有效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2.
20世纪20年代诗歌意象艺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与古代诗歌的意象传统纠结,从传统意象体系中突破,重新审视回应传统的过程.30年代诗歌意象艺术,体现了对中国古代诗歌意象艺术传统与西方现代主义意象艺术的自觉兼容,体现了意象本体建构更全面、更自觉的意识.40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意象感性形态向智性形态的现代性变革、意象视域的日常性、都市化的关注、意象思维的现代性生成等方面,全面推进了意象艺术现代化的深层发展.中国现代诗歌意象艺术在化用民族传统与西方现代艺术中形成了民族化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现代诗歌对古典意象的继承与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表现传统。这一传统主要得之于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古典诗歌的意象表现给了现代诗歌艺术以深刻的启迪 ,同时也成为现代诗歌意象营造所改造的对象。现代诗人有一部分直接承继了古诗意象 ,但对其加以现代性的改造 ;更多的诗人则从相反的思路理解和营造意象 ,使得新诗的意象成为具有非传统化的、体现出现代风采的诗性载体。  相似文献   

4.
艾青的诗歌包容着丰富内涵的意象。诗人认为意象是主体情感与外界事物的契合。意象的运用,使我们既看到了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对诗人的影响,又看到艾青的诗歌同我们民族文化的渊源关系。由于艾青的诗歌中创造了许多独特的意象,因而使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5.
意象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英语抒情诗歌中经常为诗人所使用。意象的使用成为诗人抒发情感、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艺术手法。文章通过对威廉·卡洛斯·威廉斯两首诗歌的分析,揭示了意象所表达的意蕴以及和诗歌内容与主题的密切关系,同时还提示读者意象是诗歌的灵魂,要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深层内涵,需要首先领悟诗歌中的意象。  相似文献   

6.
中国诗歌意象艺术的发展于唐代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呈现为风骨挺立、意象鲜明、体格整然而又兴味涵深的诗歌艺术境界.唐诗艺术的成熟有其社会生活的土壤,且经历了由初唐至盛唐一百多年的探索历程,其间包含重新发现小谢、复兴“汉魏风骨”以及掌握晋宋诗歌传统用为中介几个关节点,而核心的一环则在于高扬人的生命理念及其活生生的情意体验.在此基础之上,更加以意象思维活动的拓展、意象结构方式的更新和意象语言风貌的提炼完形三者相结合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意象艺术规范的协力作用,才有了成熟状态的唐诗,并生成无尽的艺术魅力.不过唐诗艺术并未长期滞留于盛唐高峰之上,而是在其成熟光辉照耀之下即已开始新的行程,走向了意象艺术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美国现代派诗歌始于1910年前后埃兹拉·庞德领导的意象主义运动。受中国传统艺术和诗学的影响,意象主义诗歌强调意象的纯粹组合,以反对当时僵化的维多利亚诗风。饶有意味的是,源于中国传统的意象主义理论,却在20世纪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被胡适用来作为反对中国旧文学的理论武器。美国意象主义的中国问题,不仅与古代中国相连,也与现代中国相连,构成从中国古代到西方再回到现代中国的空间性环形模式。该模式旨在表明,外来因素对美国意象主义和中国白话诗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外来影响只有在尊重各自民族文化内部需求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跨文化阐释的空间性环形模式展示了中国传统诗学的现代转换,而非现代断裂。  相似文献   

8.
起点的摆荡:胡适对古典诗歌意象的继承与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丽芳  张淼 《晋阳学刊》2004,1(6):93-95
古典诗歌意象的高度纯熟化从文化上钳制与扼杀了思想的自由发展,从诗歌艺术层面也使注重意象营造的古典诗歌基本丧失了诗歌应有的审美感受性,并危及到诗歌本身的存在。“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诗为突破口,而早期白话诗以胡适的《尝试集》为代表,胡适通过在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两个方面对古典诗歌意象的继承与创造,凸现了其在诗歌由旧到新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泽龙 《人文杂志》2006,7(4):80-85
诗歌意象的都市化特征是中国现代诗歌接受西方现代诗歌影响,区别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现代诗歌意象的生成与演变特征: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日益都市化、工业化变迁,以及它所带来的人们内心世界的复杂化,是现代意象生成的土壤。20年代较少都市生活的意象诗,体现的是过渡期诗人与传统审美理想不易割舍的心理意绪;30年代意象的都市化蔚成风气,多体现为象征性内涵,作用于人们的心理体验;40年代的诗歌以九叶派诗歌为代表,都市意象较彻底地告别了传统诗词的乡土意象与山水意象情结,体现了现代社会复杂的人生经验与生命体验,现代诗歌意象具有了智性深度,表现了现代诗歌意象的现代性深层发展。现代都市意象世界中,恶美的意象形态的突出表现及其审美意义。现代诗歌的都市化意象,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诗歌审美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蜕变。  相似文献   

10.
诗歌意象是以词语为载体的诗歌艺术的基本符号,它的特点对个体诗歌创作风格的形成有关键意义。本文从李贺诗歌意象的构造、特质、组合三方面浅析他诗歌意象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艾青诗歌营造了描述性、比喻性、通感性、象征性等意象;其意象组合有平行式、叠映式、辐射式等形式;艾青在其诗歌中实现了意象转换;正因如此,艾青诗歌构筑成一个有机的意象艺术系统。  相似文献   

12.
九叶诗派意象艺术的现代化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泽龙 《河北学刊》2006,26(5):137-141
九叶派诗歌在民族的、人类生存状态的现实关怀与个体生命的价值体验的结合中,体现了意象的现实性、象征性、玄学性相互渗透的诗学原则。九叶诗人自觉追求意象内质的充盈与丰厚,意象形态的沉稳与内敛,使意象更具有外在的感性强度与内在的理性深度,形成了一种意象的深度象征形态。九叶诗人的意象艺术探索还体现为意象思维的现代性特征:意象的扩展式与意象的凝结式思维特征。他们在意象的广度性开拓与深度性掘进中,把诗歌意象艺术的现代化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他所建立的美学体系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美学思想虽以诗歌审美意象为中心,但诗画一律,其蕴含了古典诗歌艺术与传统绘画艺术所共同追求的审美旨趣。论析王夫之诗论思想中关于"天人合一"、"神理论"与"象外说"等艺术观点与古代画学之道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化其诗学理论的意蕴,也对研究中国传统绘画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为构建现代美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围绕诗歌意象问题,长时期来形成了一系列的纠结,亟需梳理。"意象"作为诗的本体性范畴,其确切的界定应是"表意之象",作用在于表达人的诗性生命体验。意象不应当混同于诗中名物,表名物的词语有可能产生表象,但难以揭示人的情意体验;只有在表象的关联与组合中构筑起张力,让诗人的活生生的感受得以在某种程度上显露出来,意象始能成立。诗歌意象的构成材料亦不限于物象,举凡事态、情状、理致都有可能用为意象,从而体现出意象艺术在古典诗歌中的普遍适用性。而由意象向意境的延伸,即从"立象尽意"进入"境生象外",更标志着古典诗歌意象艺术的自我圆成。  相似文献   

15.
车永强 《江汉论坛》2004,(5):99-102
新时期诗歌是在传统诗歌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但是在特定条件下已经出现了对传统的悖逆,而这种悖逆,与其说是衰落,不如说是重塑.新时期诗歌由于侧重于思想精神的解放,并且中国古典与现代、西方现代与后现代、各种诗歌艺术和诗潮汇拥而至,构成其丰富复杂、迷离激荡的发展背景,呈现题材、形式和表现手法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新时期诗歌上承"文革"反思,下启各方思潮,实现了各类风格诗歌的尝试,而尤其在语言、诗体和手法等方面背离了传统的诗歌路径,然而也正是这样,诗歌的发展才有前进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论戴望舒诗歌的意象艺术王泽龙湖北荆州师范专科学校戴望舒对中西诗歌艺术交融的探索,在中国现代主义诗人中是卓有成就的一个。最能体现他在沟通中西诗艺方面探索成绩的,我认为是他在意象艺术方面的实践。戴望舒与现代派大多数诗人一样,当时对勃兴于二十世纪初期的英美...  相似文献   

17.
由于惠特曼诗歌意象的影响,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世界里出现了与温婉静穆的传统意象相异的两个意象:雄浑的太阳意象和坦荡的大路意象,太阳和大路意象都在新的时代获得了丰富的意义内涵,使中国的诗歌呈现出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从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所体现的总体艺术精神看:在诗人主体情思的狂放直抒形式上,是浪漫主义的;在诗人的诗歌观与西方现代主义的密切联系上,以及诗作所表现的诸多意象和非理性激情上,则是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交融─—为“五四”时代精神所浸润的新生活创造精神,可称之为“五四先锋派”。这种艺术精神,是诗人立足于中国诗学优秀传统,接纳西方现代诗潮精髓,融于“五四”反叛与创造的时代精神,所形成的独具一格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方法。郭沫若这种“先锋”精神泽被后世,永远值得珍惜、光大。  相似文献   

19.
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摘苹果之后》主题上充满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现象、艺术形式上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因素以及意象间的对立画面,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同时也体现了弗罗斯特诗歌创作的高超技巧。  相似文献   

20.
屈骚意象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与屈骚是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它们以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诗歌创作的艺术表现,奠定了我国诗学的基础.其中,诗歌意象的建树,对后世影响甚大.这里,拟对屈骚意象的内涵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