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钟哲 《决策与信息》2005,(10):25-27
安徽在中国的五千年文明进程中一直有着特殊的位置,可被称为是阔水深流、俊彩星驰。从春秋时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管仲,汉末三国纷争时的魏武帝曹操,到近代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胡适,再到引发中国农村改革的凤阳小岗村十八户农民的“包产到户”,安徽人求新思变几乎闪耀在中国漫长文明史的各个拐点上。但近些年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加速跑中,安徽走慢了。  相似文献   

2.
徐浩程 《决策》2008,(10):12-16
如果从农村改革的全程来看,1980年1月3日召开的安徽农村工作会议是一个分界线。以此为起点,“包产”、“包干”超越了农民源自本能的创造以及基层局部范围的试点,开始演变为由安徽推动的全局性改革。  相似文献   

3.
成龙 《领导文萃》2011,(15):34-3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个人正在从过去民族的、国家的一员转化为“世界公民”。作为中国人,如何适应自己的“世界公民”角色?在20多年前,邓小平以“世界公民”的身份系统阐述了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1959年,金庸在香港创立《明报》。“文革”期间,邓小平被流放到江西农村。金庸在《明报》上为邓小平打抱不平,强烈抨击“文革”的不合理,并且不断地支持彭德怀等人,赞扬周恩来倡导的“四个现代化”。由此,他成了林彪、“四人帮”眼中香港的头号“反动文人”。  相似文献   

5.
余其多 《经理人》2007,(8):120-122
钟表人 和过去盲目追求劳力士“满天星”的20世纪80年代不同,今天来自中国的新锐OEO,正在迈过价格消费,探讨一个问题:表与人如何匹配如一?——这也是对于延续三、四百年的钟表历史文化的应有尊重。  相似文献   

6.
《决策》2008,(10):4-4
30年前,发轫于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村改革,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30年来,中央一共出台了10个“一号文件”,推进中国农村、农业、农民工作进入新阶段。改革30周年之际,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关注的中心落在农村工作上,农村改革再次蓄势待发。  相似文献   

7.
苏维民 《领导文萃》2010,(16):64-67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曾长期担任杨尚昆的秘书。20世纪90年代中期,杨尚昆为撰写回忆录,先后三次同中央办公厅的几位老同志一起系统地回忆60年代的农村“四清”运动。他的回忆谈了对“四清”运动中若干重要问题的看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去年中国成为“保时捷”跑车最大市场,在中国每台卖235万元人民币,可见少数人富有得很,但所有大城市亦眼见不少乞丐,未来“十二五”规划目标便是纠正贫富不均情况,如这时人民币大幅升值,担心中国社会秩序将大乱,情况较1980年代日本严重  相似文献   

9.
中国“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大多数 ,农村占国土面积的绝大部分。这决定了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首要问题 ,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强 ,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农村经济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农村市场需求不足;加入WTO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农村出现了诸如干群关系紧张 ,社会矛盾增加等不稳定因素。这不仅制约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而且可能引发种种矛盾 ,危及社会稳定 ,已经成为中央新领导集体和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试图从“三农”问题的现状分析入手 ,探讨“三农”问题存在的原因 ,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路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化与个性     
文化的N个样式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叉》一书中曾说,中西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一开始价值取向就不一样,怎么走也走不到一块。他认为,中国社会形态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形态,在秦始皇以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长期处于一种“盘旋往复”的状态。这种社会形态用西方历史的概念,根本无法解释。而西方文化里有一个核心概念,一般叫“人文主义”、“人本主义”。这种“唯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特有的。在人类中心主义意义上,西方人豪迈地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自然的主人和占有者”。中国人说“天人合一”,讲社会协调的“人和”。西方人讲“天赋人权”,主张从个人出发,申张个人的价值和权利。  相似文献   

11.
梁胜 《决策探索》2004,(1):94-95
经历改革开放20多年的飞速发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中国已成为现实。如今,中国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富人”群体。这一群体虽然不大,但却十分引入注目,因为,这样一个由少数人组成的“富人”群体,却拥有中国的大部分财富。据《中国财富报告》一书披露,“中国金融资产的情况是,国内金融资产总量是20万亿元,  相似文献   

12.
七十年代末期,始于安徽的中国农村改革,其核心是“包产到户”,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以家庭承包为主体的联产责任制。“包产到户”有两种形式,即“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两者大同小异,既是一回事,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领导文萃》2008,(2):8-9
被称为“80后”的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作家迅速崛起。生在改革开放年代,长于“计划生育”政策之下的他们,受到了比他们年纪更小的读者的狂热支持。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深化,他们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4.
潘晓凌 《决策探索》2011,(17):24-27
“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被加剧和固化。30年来,国家的转型在继续,但底层个体命运的转型,却在逐渐陷入停顿。“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白1990年代起不断滑落。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  相似文献   

15.
王晓雅 《决策探索》2013,(19):12-16
“60年代淘米洗菜,70年代引水灌溉,80年代水质变坏,90年代鱼虾绝代,到了今天,癌症灾害。”这酋民间顺口溜虽听起来有些夸张,却形象地反映了农村饮水安全目趋严重的演进史。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3,(49):22-23
改革开放35周年之际,2013年11月3013,第十三届全国“村长”论坛在中国改革发源地——安徽凤阳小岗村隆重举行。全国“村长”论坛2000年成立,是我国农村基层干部相互交流沟通的唯一的平台。它是以全国66万个行政村、500万“村官”为主体的年度盛事,被称为“中国‘村长’的奥林匹克”。从2000年至今的十三届“村长”论坛分别在十三个村举办,而承办每一届论坛的都是一个个名满全国的“明星村”,这也是今天我们观察中国农村发展变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国共双方经过多次秘密沟通,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有了一些共识,比如,国共两党都坚持一个中国,都维护祖国统一;国共两党也都有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意愿。毛泽东给蒋介石制定“一纲四目”,蒋氏父子拟出了六个条件。……如果不是“文革”,中国可能已经实现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8.
王振中 《决策探索》2011,(24):24-2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理论界就开始摈弃“零和竞赛”的观点而宣扬“正和竞赛”即“双赢”的理念,但是这一奢望在中国“入世”后才真正有了用武之地。事实证明,中国“入世”10年,既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世界,在实践中真正实现了世人所期望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徐吉军 《决策探索》2011,(23):21-23
如果说上世纪的中国,是“80年代看广东,90年代看浦东”,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后,毫无疑问,重庆成为全国人民关注度最高的地区:“五个重庆”,唱红打黑,三进三同,民生工程,共同富裕,一连串激浊扬清振奋人心的组合拳,展现出在全球经济危机大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决策导刊》2006,(3):5-5
中共重庆市委书记汪洋最近在市农村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重庆直辖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三百”促“三化”、“三化”促“三农”的农村工作基本思路,推动我市“三农”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但必须清醒地看到,重庆农业农村发展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三农”问题仍很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