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古代诗社的研究十分兴盛,成果丰硕.但现有研究基本集中于宋代以后,对于唐代一朝诗社的情况却不甚了了.唐代处于诗社发展进程中的开创阶段,弄清楚唐代诗社的情况显然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唐代的诗会及文会之属并不等同于通常意义上的诗社,诗社亦并不是像现在学界一般认为的那样在中唐才开始出现,最早的诗社出现在初唐.  相似文献   

2.
许莉萍 《人文杂志》2002,(6):98-101
文章针对“书画同源”论进行分析 ,指出书法和绘画各有其自身规律 ,并非完全同源。文章对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作了考释 ,认为张彦远提出的“书画同体”是仅指“六书”中的“象形”部分。“书画同体”是在“书画异名”的前提下提出的。文章在分析书画的区别的同时 ,也指出二者的联系。应该很好的吸收和借鉴 ,以利于书画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今年四月八日至十三日,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在洛阳召开。会上,大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推进唐代文学研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并对一些重要的学术问题展开了争鸣。现分述如下。 一、关于如何推进唐代文学研究的讨论 1.关于开拓研究领域。代表们普遍认为,唐代文学研究应继续加强薄弱环节。对散文、骈文、小说等的研究,对二、三流作家的研究,应进一步引起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出唐代文学宏伟  相似文献   

4.
"奇笔"是古代文学创作论中的重要范畴,蕴涵着古人对于文学表现手法的独特认知,基本含义是指出人意料的用笔。在不同的文体批评中,"奇笔"的含义略有差异。"奇笔"在文学批评与书画批评中存在互文性,二者都受到古代兵法影响。从使用时间上看,"奇笔"在唐代先用于绘画批评,在宋代偶用于文章批评,至明清时期才大量用于文学批评尤其是小说批评之中,呈现出从书画批评到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5.
关于高力士及其后嗣家族的生平事迹,传统的唐代史料虽有所提及,惜多语焉不详,某些重要史实依然缺载.幸好解放后新出土的数方高氏碑志,为此提供了重要线索.本文以高氏碑志为中心,再结合相关的文献记载,试考察与高力士相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装池的由来     
最近在文汇报上看到几篇有关装池(俗称裱画铺)的文章,并附印修复后的唐寅《仕女图》以及修复后的唐摹本王羲之的《上虞帖》,惊叹裱装名手巧夺天工,能使名书画“起死回生”。裱装师傅在修复过程中,要沤心沥血费不少心机,经过不少手续,才能保护名贵书画不受损坏,裱装以后还要经过接笔高手把书画笔划间的蚀迹、蛀洞以及残缺填补得天衣无缝。两者相得益彰,才能尽善尽美。裱装艺术真是抢救古代书画遗产的绝技。这种绝技说起来源远流长,在唐代已肇端开始了。  相似文献   

7.
《中国书画美学史纲》,樊波著。52万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年7月出版。责任编辑:刘丛星、王兴吉。 从某种意义上讲,书法如同作画。“书本画也,画先而书次之”(韩拙语)两者不仅同源,而且互动互补。因此自古至今,中国既有绘画美学,又有书法美学。然而直到现在,我国还没有一部完整、系统的书画美学史。从历史上看,很多书画文献似难以称得上严格意义上的书画美学史,如唐代张怀的《书断》(上、中、下),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其中虽然包含了不少书画美学的精义奥理,并作了深刻的阐发,但从书画美学史的角度来审度,这些文献带有两个明显的局限:…  相似文献   

8.
唐初洛阳僧人玄奘所撰<大唐西域记>一书,反映了当时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和互相影响.其中关于新疆于阗政权的毗沙门天王和金银大鼠的记载,被隐居嵩山的书生李筌加以改造,写入<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一书中,使毗沙门天王在唐代演变成中国的战神,形成一种军礼制度和军事文化.关于"烈士"协助隐士求仙失败的故事,启发和促使了唐代类似题材小说的创作.这体现了该书所传达的西域文化对唐代中原文化的濡染和渗透.  相似文献   

9.
唐代士人与僧人交游频繁、关系密切,是具有时代特征的重要社会文化现象.关于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界已有探讨,然而士僧交游背后的政治动因尚少有论及.论文从"僧借士而扬名"和"士借僧以自梯"两个方面入手,结合唐代的相关政治背景指出:唐代僧人可通过结交士人而扬名,进而获得崇佛皇室的青睐,得赐紫衣、出入禁闼、显赫一时;僧人有能力介入士人的应举和入仕过程,士人复可通过与名僧的交往来获取政治上的援引,"借以自梯".唐代的士、僧两个群体如此这般地形成了一个政治利益链,互相提携,密不可分.这一政治动机深刻地影响着士僧交游中僧人对于士人的选择和士人对于僧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王太阁 《中州学刊》2004,(4):124-126
关于唐代散文的发展道路,初唐时期,陈子昂主张复古,张说倡导创新,中唐古文运动将两条道路合二而一,把复古与创新融为一体,以复古为旗号,以创新为动力,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自中唐时期开始流行的"唐文三变"说,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修正20世纪后期流行的"古文运动先驱"说,充分肯定张说在唐代散文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和对古文运动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栖筠本人在唐代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其子李吉甫,其孙李德裕,却是唐代鼎鼎大名的人物,这个河北赞皇大族在唐代中后期的政治舞台上曾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学术界对李吉甫、李德裕都有一定的研究,但对李栖筠的研究则明显薄弱.这其中的原因,固然与李栖筠的学术成就及政治建树不及乃子乃孙外,但更与正史中有关于他的材料的严重不足有关.也正因为如此,学术界对李栖筠的专题研究实在是廖廖无几,滁了上世纪四十年代陈寅恪先生曾写过一篇《论李栖筠自赵徒卫事》的专题论文外,再无其他深究李栖筠其人其事的学术论著,这多少有些让人觉得遗憾.  相似文献   

12.
关于唐代宫女的资料是比较少的,作者利用唐代典籍及唐人诗文,通过对唐代宫女与宫官的入宫渠道、爱情寄托、晚年生活的详细考察,揭露了唐代统治君主为一己之私禁锢大量妙龄少女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教化百姓是唐代刺史的基本职能之一,因而唐代刺史非常重视对治下百姓的教化.唐代刺史推行教化的手段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宣布德化、发展教育、移风易俗、旌表忠孝节烈等,并且往往将以上几种教化形式综合推行.积极教化百姓,对稳定唐代地方社会秩序,对文化的传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沈括《梦溪笔谈》中有对书画创作与欣赏的论述,他关于绘画与生活关系的阐释,关于“书画之妙当以神会”、“画意不画形”的审美原则的理解,关于“还观所画想见其人”观点的总结,关于发挥艺术想象构思方法的介绍,关于“以大观小”山水画透视规律的分析等,对中国文人画理论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古代书画理论对古代小说技法批评有着重要影响,是古代小说技法理论的主要来源之一.古代小说批评者在描述小说的传神效果、揭示小说细部的描写技艺、反映小说总体的构思布局等方面分别借鉴了古代书画理论资源,使得古代小说技法批评呈现出妥帖允当而又生动形象的特点,由此可见援引书画理论在小说技法批评中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唐代博物小说中的生态视野具有明显的二重性:一方面,博物小说的作者往往以补经史之不足的严肃的学术态度研究、记录生态知识,因此,唐代博物小说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学史料;另一方面,由于唐代佛、道二教的盛行,博物小说中关于自然、生命的看法又不乏神秘色彩.唐代博物小说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智慧,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续孟子>为唐代见于著录的除注本外仅存的一部孟子研究专著.虽然所表达的思想与孟子文本出入较大,但反映了唐代孟子研究的基本面貌,其中一些很有价值的章节,是唐代孟子研究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8.
唐代社会对历史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前代;历史教育对唐代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与前代相比,唐代历史教育在实践过程表现出专业化、通俗化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天圣令》复原《唐令》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史料,如何理解其中出现的"私田",关系到唐代是否存在土地私人所有的重要问题,更牵涉到"均田制"研究的诸多方面。何东、杨际平的相关文章,就是关于"私田"性质的再讨论。在辨析何氏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唐《田令》等相关史料,能够得出唐代存在土地私有权的结论。唐代没有土地私有权,或者把土地私有权拆分为体制内有、体制外没有等观点,皆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0.
扇面书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唐代张彦远著的<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期"杨修与魏太祖(曹操)画扇误点成蝇."再有<晋书·王羲之传>一文中记载了王羲之为蕺山老妇题扇之事.周密<浩然斋雅谈>一书亦载有宋代大诗人陆游应人之请在扇上题诗的故事.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扇面,则是宋朝亡国皇帝赵佶御书的草字绢质扇面,该扇面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