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清代女性文化有很大发展,才女不仅创作了大量诗词,同时在学术上也有所建树.才女的出现不仅与具体的家庭背景有直接关系,还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如以儒学著称的山东有王照园的<列女传补注>,而注重教化的广东则有李晚芳的<女学言行纂>.因而只有注意到才女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才能进一步推进女性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徐昭华历来被认为是清代江南女性文学的翘楚.本文试勾勒徐昭华的文化艺术生活;着重分析<浣香阁遗稿>中为<徐都讲诗>所未收的部分作品;同时针对徐昭华是商景兰"四女"之一的说法,辨明徐昭华不应属于山阴祁氏家族女性文学群体范畴;  相似文献   

3.
作为英国文学伟大传统之一的女性文学,其漫长的发展过程是女性意识萌动、承袭与勃发的艰辛过程.英国女性文学勃发于19世纪,此间的简·奥斯丁和夏洛蒂·勃朗特堪称标志性作家.两者在各自的经典代表作<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对女主人公形象的成功塑造,充分展现英国文学女性意识的鲜然勃发,由此形成了英国女性文学传统中最具风采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散曲文献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集中出现在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散曲文学研究也恰在这两个时期较为繁荣,由此可见,散曲文学研究的进展是以散曲文献的整理研究为重要前提的.要开创散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境界,就必须继续重视和加强对散曲文献的整理研究,包括对<全元散曲>、<全明散曲>和<全清散曲>的补遗,以及对曲家别集和重要散曲选集的整理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赛珍珠和汤婷婷都是活跃于20世纪美国的文学舞台上,同是具有中、西双重文化背景的著名女作家,这两位才女擅长于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复杂文化冲突下塑造一个个鲜明的女性形象。本文从跨文化的视角对其代表作《群芳亭》和《女勇士》所涉及的女性意识描写的共性与个性进行分析,以期更深入地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与融合下女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孙犁前期小说代表了解放区文学的艺术高度.其风格朴雅隽永部分源于孙犁女性书写对民族文学传统的借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学完美女性形象的借鉴;对水与女性相融的民族文学模式的继承;红色意象与山地女娃相融的文学模式的开创;对<离骚>香草美人意象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简钒滤苟是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著名的女性作家.她被喻为反讽大师.其代表作之一<爱玛>中的反讽艺术被评论家从不同的文学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读.从自由间接引语的角度结合语言学工具对<爱玛>中的情景反讽进行阐释,并探讨奥斯丁作为一名在男性为中心社会里的女性作家的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8.
清代江南不乏英气勃发的女作家及风云气浓、壮言豪阔的女性诗作.“风云之作”的特征表现为:历史责任感强、关注视角宽广、歌咏意象壮美、写作笔触宏阔、整体风格刚健.清代江南女性诗作中的风云气,是她们“壮心”“壮怀”融入“壮言”后在文学上所形成的一种豪迈风格,得益于她们在江南文化场域中所接受的时代激发、乡土培养与文学传统,反映了她们根据历史情境改变而作出的文学反应、风格建构与规范调整,贯注着她们试图通过文学语言铸造阳刚化生命姿态的气度.  相似文献   

9.
台湾怀乡思亲小说出自从大陆迁台的女作家之手,写女性成长的故事,抒女性思乡的真情.但从父亲到恋人,男性是每一个思乡梦里挥洒不去的身影,也是一个个富有内涵的文化指向.<城南旧事>、<失去的金铃子>和<梦回青河>是怀乡思亲小说的"鼎足"之作,从中可以发现,不同男性身份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却同样指向当时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和台湾文坛的生态环境.从文化的角度研究怀乡思亲小说的男性书写,既可以深化台湾女性文学和乡愁文学的研究,也可以为当下两岸文化交流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威拉·凯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潜心描写美国中西部"拓荒时代"的伟大女作家.凯瑟以美国西部边疆生活为背景,创作了一系列内布拉斯加小说.<啊,拓荒者>和<我的安东妮亚>就是内布拉斯加系列小说中的两部以女性的独特经历和感受为题材的作品,也是凯瑟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在这两部作品中,凯瑟所塑造的亚历山德拉、安东尼亚打破了传统的女性文学形象,摆脱了伊甸园中那个依附于亚当的夏娃的影子,她们富有激情、敢于创造,凭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坚韧的内在力量,艰苦奋斗,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获得了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