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有关,尤其是与美元作为实际上的本位货币但在发行上又不受约束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涉及部分主权的让渡,应分析不同集团的需求,寻求最大公约数。在承认现状、继续维持美元为主导的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上,用SDR的价值将美元锚住,可以为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人民币国际化有全球途径、区域途径、通过合作直接成为国际储备资产、直接成为大宗商品计价货币等多种路径。无论采用什么路径,都是人民币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2.
国际货币体系作为国际间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和机构,映射着一系列国际斗争与国际合作的发展变化形式,我们通过考察金本位制到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演变以及欧元启动,可以发现,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与国际货币格局的演变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3.
扩大SDR的作用,作为多方推荐的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方案,可行吗?对中国国家利益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文章,建议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作为超主权储备货币,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文章一出即引发国际性轰动,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也有之。超主权储备货币固然是打破美元霸权的一种可能,但在目前条件下是否可行呢?  相似文献   

5.
现有国际货币体制的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现代版的“特里芬难题”,即经济多极化和美元储备单极化之间的矛盾.国际社会对储备资产的需求无法单由美国的金融体系来提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表现在以国家为主体的利益诉求和公共产品缺乏的矛盾.美元周期性的贬值,导致全球资产的波动,资本流动的波动.尤其是目前,发达国家过度使用货币政策,导致了资产的泡沫.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大海啸面前,无论是改革现有的美元主导货币体系,还是纠正目前世界经济失衡的格局,人民币体制的变化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面对来自外部可能加剧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中国应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中国政府目前的应对态度显然是比较积极的。这说明我们已经从以前被动的调整汇率水平变成今天主动参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阶段。从周小川行长提出的超主权储备货币构想,  相似文献   

7.
市场无法自发孕育出国际货币。因为国际货币不仅仅是国际交易的媒介,也是国际权力的工具,有能力的国家都不惜借助政治力量来提升本国货币的国际使用,其中很重要的—点是寻找货币的国际盟友。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2009,(5):29-42
上海作为中国国内的金融中心目前已基本成形。但是在人民币尚未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大环境约束下,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还远未达到国际化的水平。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定价能力、金融产品数量以及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和运作方式也未达到国际金融中心的水平。放眼世界,我们发现一国金融业的发展与其本币在国际上的可接受程度息息相关。一国货币实现可兑换的过程,往往是一国金融业飞速发展和效率提升的过程。同时,一国只有实现了本币的国际化,才能支撑起一个大国型国际金融中心。本文选择新兴经济体韩国、台湾地区、印度、俄罗斯来分析本币在可兑换过程中如何促进金融业的发展,选择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以及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东京来研究货币国际化与金融中心建设之间互动关系,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黄朝霞 《职业》2014,(17):101-102
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已成为各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方向,本文以所在院校开设国际商务与货代专业为分析对象,结合该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实践具体论述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商务与货代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货币市场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初步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货币市场体系。但是,从市场的构成体系、组织结构、市场条件、市场影响及功能发挥来看,货币市场的内在调节机制及相关功能仍然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货币市场在央行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间的桥梁作用依然较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应该成为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定价中心,因此,上海货币市场的建设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意义重大。商业银行是货币市场最重要的参与主体,对货币市场基础利率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货币市场的基础利率是其他金融资产定价的基础。通过货币市场的运作,商业银行为其他金融市场提供大量的流动性。商业银行要积极扩大参与货币市场的力度,为上海同业拆放利率成为我国市场利率的基础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本轮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和贸易逆差背后的因素在于美国。这主要是与1980年代以后美国开始推行金融自由化和2001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联储的货币应对政策失误有关。其根源在于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作为储备货币国为了解决国内的问题,在宏观的货币政策当中只考虑本国的利益,结果就产生了对全世界的影响。目前国际上主流理论界普遍认为政府应该控制赤字规模,以提高私营部门投资的信心,这种做法很可能既不能帮助经济走出危机,也不能控制赤字快速积累,必须实行全球的超越凯恩斯主义的复苏计划。现在主流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有相当大的问题,在中国的未来发展过程中,必然还有很多矛盾和冲突出现。我们只有独立研究,进行理论创新,把问题看得更全面,才会让我们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化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explores an essential but neglected aspect of recent discussions of the banking and financial system, namely money itself. Specifically, I take up a distinction drawn by Susan Strange which has never been fully elaborated: between a financial system that is global, and an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that remains largely territorial. I propose a sociological elaboration of this distinction by examining each category, 'finance' and 'money', in terms of its distinctive orientation to risk and debt. Money is distinguished by its high degree of liquidity and low degree of risk, corresponding to expectations that derive from its status as a 'claim upon society'- a form of socialized debt. But as Strange argued, these features of money are being undermined by the proliferation of sophisticated instruments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strange money'- that, as monetary substitutes, both weaken states' capacity to manage money, and more broadly, contribute to 'overbanking'. The ultimate danger, according to Strange, is the 'death of money'. The paper concludes by explor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distinction for sociological arguments about the changing nature of money.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实施更加积极主动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利用自贸试验区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要用创新"对冲"创新的风险。无论是银行传统业务、银行支付和清算体系、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还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整个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制度都在持续进行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伴随着金融业发展的始终。试验区的金融创新要有长期的、可持续的创新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经济秩序和环境以及中东伊斯兰国家所具备的能力和条件来看,全球化对中东伊斯兰国家更多的是挑战。面对来自国际金融机构的压力和全球金融风暴的威胁,伊斯兰金融究竟该做何抉择尚难确定。国际经济新秩序不可能彻底消除歧视性的贸易政策,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公正,其中的不利因素无疑会对中东国家构成威胁。此外,全球性经济组织、制度和规则也会给这些国家带来更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极为复杂。金融危机使全球的治理结构面临重大调整,各国转型发展的压力增大,对市场、资源、标准的竞争更加激烈。同时,我国逐步进入国际体系的核心部位,机遇增大,但挑战更大。2011年,中国经济可归纳为"五大目标实现"和"三大风险缓解"。2012年,中国宏观金融政策总体上稳中求进。同时,通过分析中国经济内外推动因素,对今后10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作出趋势预判。  相似文献   

16.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而金融自由化则是金融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全球开始了以放松金融管制为主要内容的金融自由化进程。中东阿拉伯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是其宏观经济改革战略的一部分,它力图通过自由化、现代化、提高透明度以及加强风险监管来提高金融中介效率。中东金融改革是一种渐进式的改革,包括货币政策改革、银行体系自由化和开放资本市场。中东金融体系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体系的一部分,但在金融效率、深度和竞争力方面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银行诞生于20世纪五十年代末。目前,全球已有近80个国家开办了伊斯兰银行及相关业务,伊斯兰金融体系已颇具规模,欧美国家也相继推出了打造全球伊斯兰金融中心的战略规划,以伊斯兰银行为主体的伊斯兰金融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与此同时,由于西方经济体系在全球经济中极具威权性,占据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伊斯兰金融体系在与西方经济体系的碰撞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因此,如何实现与异质经济系统的成功衔接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The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 and its committees perform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ystemic regulatory role on the global financial markets, as well as for national monetary policies. In this article I argue that the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ion among central banks makes this community vital for global discourse formation around monetary policies and financial interaction. The self-image displayed in speeches and evaluations of BIS representatives indicate that the community influences national economies. Using the concept of performativity for analysing the power dynamics of the BIS community,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cooperating central banks have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economic interaction both nationally and globally. The nature of this political influence is not conspiratory or intentional, but embedded in the economistic interaction within and around the BIS.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hierarchies and ‘societal multiplicity’. I provide an historical sketch of how West African societies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have engaged in trading money for slaves and raw commodities for centuries. I concur that societal multiplicity can indeed be seen as lying at the root of the global monetary system with its multiple currencies. However, my analysis offers three criticisms: First, the multiplicity project fails to give adequate attention to hierarchies in general and to those that come with monetary relations in particular. Second,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world market, there is always a global and hierarchical sphere that is non-identical to societies and transcends their interaction. Third, money as both global and multiple relation points at the need for a more dynamic understanding of ‘society’ a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borders do not necessarily map unto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