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银行资金来源主渠道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增长壮大起来。据有关资料显示:从1978年到1993年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额从210.6亿元上升到21536.1亿元,这十几年来,增长了101.2倍,年平均增长38.1%。近两年增长率更高。1994年增长41.5%,是1992年和1993年两年储蓄存款增长额的总和。1995年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9662.2亿元,全年累计新增存款8126.1亿元,比1994年同期增长37.3%,比1991年至1994年的平均增幅还高5.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活期储蓄由于储户存取时间不同,银行是能够保留着一定数额的存款的。拿行家的话讲,活期储蓄好比公共汽车,乘客到各站不同有上有下,但是车内不会空,总会留有乘客。因此,活期储蓄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活期储蓄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也是银行大力发展的业务之一,活期储蓄存款利率低,支付利息少,吸收活期储蓄资金成本低。但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稳定增长的同时,从各家银行的报表反映,活期储蓄存款占储蓄存款总额比重越来越明显呈下降趋势。为此,寻找活期储蓄余额下降原因,保持蓄储存款的合理结构,对稳定增加存款,发展储蓄,提高银行信贷资金自我平衡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日常工作中的现象,谈两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疆金融部门为支持新疆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信贷资金。到1991年底银行和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达到306.9亿元,比改革开放前的1979年增长了13.2倍。在财政和银行向生产建设的投入资金总量中,银行投入的资金比重由1978年的23.2%,已上升到1991年的87.6%。银行信贷资金在新疆经济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愈来愈显著。然而,在银行贷款巨额增长作出较大贡献的同时,信贷资金的运行仍未摆脱膨胀——紧缩——膨胀的循环,信贷增量的注入大量沉淀,并不  相似文献   

4.
(一) 存款是银行赖以生存的根本,而储蓄存款却在银行存款总额中占了很大的比重,1991年在全国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存款中城乡储蓄存款分别占各项存款总额的45.6%和86.32%。近万亿元的城乡储蓄已成为当前我国信贷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搞好储蓄存款这对银行来说“始终是重要的”。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截至1991年末止,全国流通中的货币仍有3177.8亿元,这反映当前我国的储蓄存款仍有很大的潜力,有待于我们去有效组织和科学挖掘,如何进一步强化储蓄所的内部管理,转换储蓄营运机制,调动广大储蓄员工的积极性,把几千亿元的社会游资,最大限度引渡进来,为我所用,这对我们来说应是当务之急。有识于此,笔者认为,这除了广大储蓄员工要真正树立存款第一的观念和全心全意为储户服务的  相似文献   

5.
成因 1、资金成本高,导致效益差。一是前几年摸奖、贴水、上浮利率等高代价方式吸收的储蓄存款到了挤兑高峰。二是高成本的定期存款比重大,约占85%,存款结构的不合理是资金成本高的重要因素。三是经济发展快,资金供求不平衡,造成债台高筑,而系统内的借款利率也高于一般定期存款,逾期还要罚息。2、政策性贷款比重大,贷款规模的增加与银行效益不能同步。政策性贷款占总贷款的60%,这部分贷款利率主要体现在:一是粮食贷款比重大,占新增规模的50%。缺口人行虽以短贷补足。利率是6‰,外加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深化财税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实现财政振兴。这是摆在全体财税工作者面前现实而紧迫的课题。过去十多年的财税改革,基本上走的是一条放权让利的路子,对支持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连续下降,全国由1978年的31.2%,下降为1995年的10.7%,湖北由20.8%下降到7.64%。特别是在财政统收的局面被打破以后,支出负担格局未相应调整,一方面,由各部门各单位掌握的各种基金、收费等预算外资金大幅度增加,其规模已与财政预算内收入相当甚…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框架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城镇数量和城镇人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1978~ 2 0 0 0年 ,中国城市数量从 192个增加到了 6 6 3个 ,建制镇数量从 2 173个增加到了 196 92个 ,城镇总人口从 172 4 5万人增加到了 4 5 84 4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从 17 92 %上升到了 36 2 2 %。有关专家预测 ,今后几十年 ,中国的城镇人口还会大幅度增加 ,城镇化速度还会进一步加快。城市 (镇 )的加速度发展以及它在整个社会中的主导地位 ,迫切要求学术界加强对城市的系统研究 ,迫切要求社会学界进一步加快城市社会学学科建设的步伐。有鉴…  相似文献   

8.
一、储蓄存款持续大幅度增长的根本原因 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迅速。1990年11月城乡储蓄存款余额为6931.56亿元,较1989年末增加了1784.63亿元,增长了34.7%,1991年11月城乡储蓄存款余额为8987.56亿元,较1990年末增加了1953.38亿元,增长了27.8%(数字来源于《中国金融》1991.1;1992.1),储蓄增长速度过快过猛不正常现象,其原因在于: (一)储户财富积累膨胀,储源结构不合理。近几年储蓄的增长速度不仅远远超过了国民收入的增长水平,而且也远远超过了职工工资的增长水平。储蓄大幅度增长原因除了居民财富普遍增加外,最主要的还是少数人财富积累膨胀,居民储蓄存款的不均衡性日益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经过16年改革,从总体看是成功的,成绩是显著的,但从国有企业改革看,由于改革滞后,措施不力,方法不当,成功率不高,成效甚微。表现在与非国有经济相比,国有经济增长缓慢,地位下降,经济效益低下。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1978-1993年,国有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可比价)7.5%,非国有工业增长22.5%,按总产值计算,国有经济比重1978年为78%,到1993年下降为43%,平均每年下降2个多百分点,非国有经济由22%上升为57%。现有国有企业中1/3的企业亏损,1/3的企业潜亏,1/3的企业盈利状况不仅改善不大,而…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现象近几年日趋严重。从1980年至1994年底,国有资产管理局对2万户国有工业企业的清产核资调查,显示出企业资产负债率从18.7%上升至79%,流动资金负债率高达93%,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仅占7%。而新疆国有企业流动资金形势更为严峻,新疆预算内工业企业流动资金比例,最高时为1983年的54%,而1991年则下降为11.4%,到1994年底仅为3.7%。流动资金短缺严重削弱了我区国有企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首要解决的问题。一、新疆国有企业资金短缺的成因造成我…  相似文献   

11.
一、“八五”时期,广东应基本稳定现有产业结构 1.广东现有三大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水平不宜急于大调整。近10年来,广东三大产业劳动者人数构成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而三大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却是扭曲的:第一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29.9%下降为1988年的27.8%,降幅为7.0%;第二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46.4%下降为1988年的40.4%,降幅为12.93%:第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23.7%上升为1988年的31.7%,升幅为33.76%。而三大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在同时期内的变动幅度是:第一次产业降幅为27.12%;第二次产业升幅为80.36%;第三次产业升幅为70.04%。由上可见,第一次产业劳动力比重下降引起了产值比重的微小下降;第二次产业劳动力比重大幅度上升而产值比重却反而下降;第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  相似文献   

12.
第一,总趋势:农业比重下降,工业和制造业比重有升有降,服务业比重上升。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农业比重下降,服务业的比重上升。发达国家的工业和制造业比重也在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的相同指标仍在上升。1970-1993年,低收入国家(45国平均)的农业比重由37%下降到28%,工业比重由28%上升为35%,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而国有经济的却步履维艰,国有工业生产总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据统计,1978年,国有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0.73%,非国有经济仅占19.27%,到1983年,国有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降到73.4%,非国有经济提高到26.6%。1984年以来,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所占比重以年均3%的速度急骤下降,非国有经济以年均3%的速度迅猛提高。到1995年,国有工业占国有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不足40%,而非国经济则提高到60%以上。这种状况长期发展下去,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集体经济发展速度喜人。与全民所有制企业相比,从就业人数看,1978年至1989年,全民所有制企业从7451万人增为1.02亿人,增加36.89%,城镇集体企业从2089万人增为3502万人,增加70.99%;从工业产值看,目前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76%下降到54.5%,集体所有制工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80年的24%上升为35.6%;从企业个数看,据1989年统计,全民所有制企业为10.2万个,集体所有制企业为39.6万个。这些数据表明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商品经济大潮中  相似文献   

15.
财政性存款分流的原因及对策洪玲一、财政性存款分流的原因1、财政部门预算制度执行不严。《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对财政部门办理银行开户作了具体规定,各级财政部门都应自觉地贯彻执行,切实加强统一的开户管理。即一切财政预算内、外资金均由财政总会计统一在银行...  相似文献   

16.
从1978年至今,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演变。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比重不断上升,而国有经济的比重逐渐下降。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看,1978年,全国国有经济比重为56%,集体经济为43%,非公有制经济仅为1%;而到了1993年,国有经济为42%,集体经济为448%,非公有制经济为123%。国有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7763%下降到1996年的3261%。四川省的所有制结构变化也呈相同的趋势,国有企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84%下降到1990年的63…  相似文献   

17.
财政资金分流的成因及对策刘华生,张炳文,吴玉霞财政与银行是国家管理资金和分配资金的两个主管部门.财政性存款作为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央银行加强宏观调控职能,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相似文献   

18.
自 1996年以来,我国连续七次下调储蓄存款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从 10 98%下降到了 2 25%,总降幅达 8 73个百分点。这七次利率下调,具有时间短、连续性强、力度大的特点,可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储蓄存款仅从 2000年起才有所分流,仍呈现一种高增长态势。到 2000年 8月末,居民储蓄余额为 62861亿元,增长 6 2%, 1- 8月份累计新增了 3505亿元。降息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也不明显,物价回升不强、投资乏力的局面没有得到扭转。   利率连续下调,储蓄始终居高下降,原因何在 ?  (1)从交易动机看。交易动机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  相似文献   

19.
5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利率下调决定,一个时期以来,银行内部出现了存款结构的变化,定期储蓄存款较活期储蓄存款下降比重要大,即意味着人们更多地选择活期储蓄帐户,观望形势,以待选择理想的投资渠道。目前,除了银行存款外,一般城乡居民还可选择的投资渠道有:国库券、股票、社会集资、民间借贷等。 国库券,俗称金边债券,因其资信度高深受群众的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我国资金供求状况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一改以前国内客观存在的内外资“双缺口”为“双溢出”。从内资方面看:1994年国内居民储蓄倾向达0.49,国内储蓄存款累计额超过2万亿元,国内全部金融机构存款增加大于贷款增加高达4053亿元,其中国有银行存贷差2223亿元;1995年国有银行存贷差上升到2684亿元,估计1996年国有银行存贷差约达3000多亿元。再从外资方面看:1994年国家外汇储备约516亿美元,1995年上升到735亿美元,1996年则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增加到1050亿美元。现阶段我国这种内外资大量闲置的状况,无疑增大了国家利用外资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