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国內革命战爭,1926年下半年迅速发展到长江流域,北洋军阀节节败退,工农运动蓬勃开展,革命高潮激蕩全国。国际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在共产国际的领导和号召之下,大力支持中国革命;国际帝国主义采取种种手法破坏中国革命,并积极在革命內部物色代理人?驮谡庵中问葡?于同年底产生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武汉政府。这个政府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以工农为主体的广大人民英勇进行革命斗爭所取得的一个重大政治成果。它的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推动之下,依靠工农运动和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40周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农民起义。它组织了强大的武装,历时14年,转战18省,攻克了600多个城镇,并系统地提出了革命纲领,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与清王朝对峙达11年的农民政权,从而把我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战争发展到最高峰,在世界农民战争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它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革命高潮。 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和我国历史上历次农民战争一样,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再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最终还是失败  相似文献   

3.
从一八五一年到一八六四年的太平天国农民大革命,是我国长期封建社会中大小几百次的农民起义的最后一个高潮,也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史中的第一个革命高潮。这次运动历时十四年,由于其本身所存在的种种弱点,在内外反动势力的夹攻下,终于遭到失败。正如胡绳同志所说:“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极大地扰动了封建社会的旧秩序,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它向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中国广大劳动人民中蕴藏着的不可估计的强大的革命力量,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作用”。太平天国革命  相似文献   

4.
1926年至1927年的北伐战争,是中国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江西是北伐战争的第二个主要战场。在北伐战争中,江西的工人阶级和农民群众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江西的工农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和湘、鄂、粤诸省一起,汇成大革命时期全国工农运动的中心区域,为后来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展、红色政权的建立、中国革命道路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是鸦片战争以后伟大的农民革命运动,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第一次高潮。革命风暴席卷了18个省,持续了18年之久,动摇了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也大大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12日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平江惨案四十三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在惨案中牺牲的烈士,为了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有必要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况及有关的一些历史事实。湖南省建立共产党组织是较早的。1921年10月,由毛泽东同志任书记的中共湖南省支部在长沙成立。到1923年,平江等地相继建立了党支部或党小组。1924年以后,随着革命运动的发展,平江等县建立了县委组织。1927年随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各地党组织遭到了破坏。但是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反革命的嚣张气焰所吓倒,1928年3月,平江县委发动了二十多万武装起来的农民,举行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扑城运动。这次斗争虽然失败了,但平江共产党人仍然坚持在平江四乡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7月上旬,国民革命军独立第  相似文献   

7.
列宁曾经指出:“在东方那些人口无比众多、社会情况无比复杂的国家里,今后的革命无疑会比俄国的革命带有更多的特色。”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就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特色。这次国共合作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发展,掀起了工农运动的高潮,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第一次国共合作这个重大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开始到“三大”为止,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讨论,经历了从“一大”时排斥任何其他党派,到“二大”时主张搞“民主联合战线”,再到杭州会议后有少数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最后发展为党的“三大”决定全体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的先驱.在旧民主主义时期领导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革命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共合作,建立了广泛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直接造成了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大革命的高潮.  相似文献   

9.
纵观整个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后的国民党,由过去忽视农民问题转为开始重视农民问题。国民党在国民革命的前期和中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十分积极地领导和发动农民运动;在北伐战争的高潮中,国民党还把农民运动推进到农村土地革命的深度,促成农民运动的高涨;然而随着国民党右派的分裂叛变,国共矛盾的加剧,国民革命形势的危急,国民党开始视农民运动为破坏革命的因素,实行了压制和制裁的政策,终而导致农民运动的失败。为了便于论述,下面把国民党对农民运动的政策及实践,分三个阶段来考察。第一阶段,即1924年国民党一大到19…  相似文献   

10.
我党党群关系的发展是一个涨落过程,这一过程的变化是其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的协同。从我党的历史看,这一过程的变化经历了初建阶段、两个高潮和两个低谷。初建阶段是建党后到1923年的“二七”大罢工党和人民群众初步建立了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一个高潮的标志是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历史上的湖南现象,即指在社会转型期湖南乡土社会呈现出来的独特的典型的历史征象;通过剖析近代湖南以农民为主体的三次社会动员,即卫道救时反教的乡土社会动员、维新排满民族革命的乡土社会动员、国民革命的农民运动的社会动员,可以回答关于近代湖南现象的历史诘问,揭示近代中国湖南现象的本质;按“三个代表”思想对湖南近代历史进行矢量分析,可以发现,社会动员的乡土性决定着近代湖南乃至中国农业社会初度转型的成与败。  相似文献   

12.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长江南岸的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是在全国其他各路红军离开原有根据地后,由红二、六军团会师后建立的,为我国革命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以“扩红运动”为研究维度,从三个方面进行深刻论析。面对国民党的“围剿”、根据地内反动势力的迫害以及薄弱的地方武装力量,“扩红运动”的组织发动显得迫切需要。“扩红运动”的组织发动不仅对打击封建反动势力、维护苏维埃政权、壮大革命队伍、策应红军长征,以及保卫土地革命成果、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还对当今密切党群关系、处理民族关系、加强军队建设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即是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富农是农村中一个相当复杂的阶层,富农阶层是农村中的中间势力,制定并执行正确的富农政策,关系到革命统一战线和生产力的发展。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富农政策问题上,曾受到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犯有严重错误,经过了长期曲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柳传堆 《文史哲》2006,(5):111-117
冯雪峰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为元话语,在《革命与知识阶级》一文中提出了泛“国民解放运动”的概念,认为“五卅”之后,“国民解放运动有再转向的必要”,即在国民革命尚未成功的时候就应该进行一场工农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革命。在此革命逻辑支配下,冯雪峰对革命图景的想象充满着相当的气势:一是渲染革命的铁血狂欢;二是把革命的流血牺牲化为文学艺术的浪漫与潇洒;三是把精神的变革包容在革命含义之中。中国“知识阶级”的概念是李大钊、陈独秀、鲁迅、梁启超等革命者或革命的知识分子出于革命的需要对西方“intelligentsia”一词进行译介、阐释的产物。冯雪峰以“革命与知识阶级”关系的向度,参与了“知识阶级”概念的本土化阐释与命名工作,但他却以替“知识阶级”划分类群的方式,促使“知识阶级”的内涵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其目的是借此虚拟的历史叙述,为重构革命与知识阶级、知识阶级与文学的关系寻找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坷  代绪宇 《云梦学刊》2004,25(2):60-62
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一致,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有关,还与艺术自身的革命运动相关,散文诗是文体革命的结果,具有特定的文体价值。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伏羲与太昊是两个人而非一人。两人出生地不同,世次关系不同,部落图腾不同,姓氏不同,在远古氏族部落中对社会的贡献也不同。在先秦史料中,言太昊则不言伏羲,言伏羲则不言太昊。在可读史料中,最早将太昊与伏羲称为一体的是西汉末年刘歆的《世经》。河南淮阳的太昊伏羲氏陵墓实属太昊之墓。而根据史料查实和地下文物印证以及湖南楚文化与民风民俗的论证,湖南平江天岳幕阜山应是伏羲氏之陵,其下有“皇坛”,有四十八灯,四十八柱供奉着手捧八卦的伏羲神像.且历朝多遣官致祭。相传幕阜天岳,舜帝所封,即为《禹贡》之东陵,楚国之东祠,与《史书》记载伏羲去世“崩葬南郡”地望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7.
薛其林 《云梦学刊》2011,32(6):47-51
历史上任何一次伟大事变的发生,都离不开思想舆论、严密的组织和大规模的运动三个要素。与此密切相关,重要的策源地是承栽上述三个要素的必要载体。一百年前辛亥革命的成功,作为革命重镇的湖南是功不可没的,在革命思想的宣传与发动、革命组织和方略的策划与部署、革命行动的坚毅迅猛等方面都发挥了核心作用。充分彰显了湖南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非同寻常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徐伟红 《云梦学刊》2011,32(4):51-55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地方自治的思想先驱,他始终高度重视地方自治,提出了"以县为民权之单"、"践民权之真义"、遵"地方自治之次序"等地方自治思想,并且还制定了许多相应的制度、规范,不但对近代湖南地方自治运动及《湖南省宪法》的颁布有重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对当今湖南省在"四化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所倡导的法治湖南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永生 《兰州学刊》2010,(3):195-199,70
北伐和湖南农民运动的声浪远没达到荡平三湘四水所有土匪的地步,在受北伐和农民运动影响不深的边缘地带,土匪的活动较前更加猖獗。文章通过对相关民国报刊的爬梳,揭示了北伐时期湖南土匪的分布、行为特点、北伐军各级军政部门在土匪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并分析了这个时期湖南土匪剿而难灭的根本原因,对于我们今天根治某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宋剑华 《云梦学刊》2002,23(4):48-53
“左联”时期的文学运动,它的本质意义是一场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启蒙运动。“左联”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革命学说,左翼作家描写了如火如茶的阶级斗争场面,这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早已成为了定论。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左翼革命作家基本上都是游离于中国现代政治革命的具体实践之外,他们所倡导的新型价值观,也只是一种流行于知识分子阶层的理论观念,是一种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精英意识。因此,它的历史局限性也就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