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歌色彩艺术符号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的文学批评中,中国古典诗歌的色彩问题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艺术符号学的角度,揭示了色彩符号负载着亿万年生物进化史的信息,积淀着丰富的人类文化内涵,色彩符号的结构形式与人的情感形式同构对应。在此基础上,文章论述了色彩符号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审美表现,以及诗歌作品的色彩风格与诗人个性的有机联系。这是作者立足于艺术本体论,从独特的角度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魅力所做的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由于色彩与人类的情感有着内在的关联,色彩成为李商隐诗歌各种情感、理念的载体,欣赏者能在李商隐诗歌意象色彩中获得丰富的感性体悟与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古典诗歌实例,揭示了夜对诗人感情触发的不同层面包括一般美感、孤独感、生命感悟、宇宙意识等,从文化和审美的角度阐释夜对诗人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理应为我们所珍视。新课标、新形势下的古典诗歌教学正面临着一场新的变革。中学语文教学呼唤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古典诗歌的“诗教”功能受到重视,这是语文教学竖起的一面亮丽旗帜。中学语文教师有责任把古典诗歌教学从应试教育的束缚和传统的僵化模式中彻底解脱出来,让古典诗歌教学回归到文学本位上去。本文采取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从多个方面对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新的教学理念,大胆创新,力求探索出个性化的古典诗歌教学新思路,从而改善和提高古典诗歌教学效果,让古典诗歌展现出她真正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色彩描写在诗歌中的运用相当频繁,中唐著名诗人李贺诗歌在色彩的把握、色彩的配置技巧以及色彩运用上的独创性等方面具有独到的审美特色,从一个新的视角发掘了诗歌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细节描写是古典诗歌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也是诗歌产生感染力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把握,透视形与神、意及趣、情同景的辩证统一关系,了解传神、传情、传趣是古典诗歌描写的重要特点,从这一角度提高人们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7.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将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原则融入诗歌的创作,使得其产生了鲜明的视觉效果,而色彩是构成威廉斯诗歌形象的最重要的因素。色彩不仅能准确地表达视觉艺术效果,而且还能传递作者强烈的情感。威廉斯运用极其丰富的表达色彩的语言,来传递色彩的情感因素,从而创造出独有的诗歌美学特征。本文就将从色彩学理论来分析威廉斯诗歌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古典诗歌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出发,重点阐述了古典诗歌鉴赏的四个基本要素:吟诵、体悟、联想、想象,并提出教师要学一点美育理论,懂一点艺术知识,多一点艺术活动,从而让学生真正做到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9.
《山居》一诗中,朱英诞将中国古典意象与现代诗艺契合在一起。从内容上来看,诗歌古今意象发生碰撞,增添了古典意象的现代审美内涵;在意象运思方式上,诗人运用现代诗歌中注重暗示和隐喻的表达方式来组织传统意象,使诗歌笼罩着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朱英诞的诗歌有三种结构形式,这首诗采用了廊庑式结构,呈现出较完整的建筑之美。诗歌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在与自然对话的过程中,关于永恒与瞬间、无常与恒常的思考以及对真理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歌形式整齐,内容丰富,韵律严格,修辞手段多样,是文学史上的瑰宝。然而中西文化与语言的巨大差异,意味着二语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可译性。要将中国古典诗歌译为英文,让译诗读者与原诗读者同样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好处更是困难。文章从诗歌内容、音韵和修辞手段三个方面举例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不可译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布莱克的诗画艺术演绎了一种率真质朴的风格,呈现出自然写真的诗意与画境,纯美的想象在其中发挥了独到作用。其画境中的色彩基调是再现诗意的视觉表征,色彩镜像由表及里地映射出诗歌的主题、思想、意境、隐喻及象征内涵。他的诗歌富有伦理教化作用,充满对善与恶的审度,追求心灵升华,表达他对世界大同的愿景。从《天真与经验之歌》到《神曲》,体现出返璞归真、爱憎分明、向往美好的创作主旨并成为布莱克创作思想的一条主线,前者由诗歌艺术趋向绘画艺术,后者由绘画艺术回归诗歌艺术。布莱克的创作之途可谓“诗心入画”,将视觉审美意象融会贯通,实现了诗歌艺术与绘画艺术的交融。  相似文献   

12.
“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禅宗兴起之后,禅学与诗学相互渗透而走向一体化,诗歌由于禅宗而多了一些哲理的情趣和禅悟的启迪,禅宗由于诗歌也多了一些情感的韵味和审美的情怀.月意象在诗禅文化的融合过程中,营造出了一种新的禅境与诗境.禅宗可以借月喻指禅宗的佛性、佛身和圆通之境,月意象在禅诗中可以借助佛理玄机的诗意表达增强诗的审美意蕴,禅宗思想的美学精神深化了咏月诗的情感内涵.月意象在诗境与禅境的相互交融中达到了物我同一的审美观照,为中国古典文化增添了新的神韵.  相似文献   

13.
韦庄对色彩的感觉极为敏锐,他过半的诗中都运用了色彩来营造繁多密集的意象.其诗中颜色字出现总体频率较高,而在不同诗歌内容中的分布上,也有其特点.韦庄同时善于“调色”,在互补色、对比色、调和色、相似色与叠色等方面的运用都有着独特之处,这与他感伤诗风的形成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 ,而诗歌主要通过意象和意境传达思想感情。本文旨在讨论古典诗歌意境的创造、意境和意象的关系 ,并由此分析古典诗歌虚实相生、意与境浑、韵味无穷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威廉斯生活和创作的时代是现代视觉艺术勃兴的时代。通过对威廉斯诗歌的分析,探讨现代视觉艺术与威廉斯创作思想和艺术技巧的关系。威廉斯从视觉艺术革命中汲取养分,在诗歌创作中完成了题材和形式的创新。他确立了"一切皆可入诗"的文艺思想,在诗中构筑了复杂的张力体系,并在诗中借用绘画的元素——色彩,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张力表现多样并存、运动变化的世界。正是这些富有开创性的成就,使威廉斯成为美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古典诗词名物的实证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古典诗词中涉及的名物词很多,而且每个名物词既有其原生状态的内涵,又有处于诗词中的文学和文化含义。以女子穿戴的金银饰品为主要关注对象,从特定角度对唐五代诗词的名物属性进行研究,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第一,唐五代诗词中金银饰品的类别划分;第二,金银饰品与唐五代诗词的声色表现;第三,金银饰品与唐五代诗词的意象组合与传递;第四,金银饰品与唐五代诗词的情感寄托。既实证考察人们对金银饰品的使用情况,又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艺术分析,体现文学研究的本位。  相似文献   

17.
民族解放意识是彭桂萼诗歌的思想特质与审美意识的灵魂;地方特色与边疆民众的觉醒是彭桂萼诗歌的价值取向原则;彭桂萼服务抗战的诗歌大众化探索有力地推进了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词从一开始就改变了诗歌教化致用的传统功能,其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娱乐性。词中所写多为女性,抑或从男性的视觉来感知女性,作家的创作心态趋于内敛。宋词注重感性心态的细腻描述,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婉约派词人柳永、秦观,还是豪放派词人苏轼,其词作都可说是作者感性心态的一种自然流露。宋词中大量出现的凄凉感、寂寞感、孤独感,当是作者心态走向的新形式和新发展。词中的物象,常常成为主体情感观照的一种新表象,它不是以描述外在物象为审美目标和归趋目的,而是借助变形化了的新表象去显示主体的心态、情感和情绪的需要。宋代词人在感性心态描述上的成就,对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女诗人,紫梧在诗集《秋天是生病的季节》中系统地表达了自己复杂而独特的时令感悟,"伤春悲秋"的民族文化心理与审美趣向在诗歌中反复呈现,诗人将日常生活融入诗歌,契合自然而得体,体现了富有诗意的生活态度。同时,诗人在自我生命意识的挥洒中展示了真正觉醒的女性意识,在女性立场上的人文关怀中传达了灵魂的高度自觉性。诗集萦绕着唯美的情调,显示出新唯美主义式诗歌特有的风姿。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译本中重建审美主体、善化审美体验、实现审美再现、优化原作在译语读者心中的审美价值,从而完美地在另一种文化模式与氛围中复制出具有同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作品,对所有的文学翻译工作者而言,都将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诗歌特有的美学特质要求诗歌翻译必须是美的再现.回顾了诗歌翻译美学理论,从翻译美学角度讨论了诗歌内在的审美价值体系,从典型译例中分析总结了诗歌翻译美学价值体系重构过程中的主体内容和具体思路及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