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孙小金 《中州学刊》2006,(2):132-134
方东美是现代新儒学思潮中的重要人物,他一生出入中西文化,被公认为一代大哲。在儒学的文化环境中,方东美对佛教是持宽容的态度,由此形成了自己的佛教观。其独特之处在于他把佛教视为生命发挥的过程,而不是消极的宗教修行过程。这是难得的独立思想,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方东美的佛教观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2.
在方东美看来 ,原始儒家、原始道家分别代表了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真精神”。对于原始儒家、道家哲学的阐释 ,是方东美学术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扼要地介绍了方东美关于原始儒家、道家哲学的论述 ,并指出这些论述至少表明了以下两点 :l、方东美的学术立场是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本位 ,同时有选择地接纳西方文化。这正是现代新儒家的基本文化立场。 2、方东美认为 ,儒家的基本精神是“创造精神” ,道家的基本精神是“超脱精神”。这两种精神 ,都是中国哲学基本精神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金小方 《理论界》2006,(11):158-159
学术界对于方东美思想定位有很大分歧。对于方东美的思想属性,依据方东美的思想特征,对照余英时对“现代新儒家”的定义的分类,可以得出新儒家、新道家、非儒非道或亦儒亦道的不同结论。方东美的思想特质在于探寻中国哲学的精神,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之路,最终归本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4.
余秉颐 《学术界》2003,(4):142-154
比较文化学 ,是方东美文化哲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他认为 ,不同民族的生命精神决定了不同的哲学“共命慧” ,从而决定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态。他依据这种观念 ,对希腊、欧洲、中国三种文化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且提出了关于中国文化复兴与世界文化重建问题的见解。笔者认为 ,虽然方东美提出未来人类文化的出路在于这三种文化形态的“合德” ,但实际上在他看来 ,贯穿未来人类文化的基本精神 ,应该是中国文化精神。本文透过方东美的比较文化学 ,审视了现代新儒学的一些基本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5.
方东美认为哲学思想的起点与目标是庄子的“寥天一”这一最高的境界,这一对哲学性质及中国哲学的看法具有强烈的道家思想的色彩。从这样的角度,方东美对儒家和道家的价值理想的异同做了比较,指出儒家的价值是相对的人文价值,道家的价值是绝对的、宇宙间最高的价值。方东美以《尚书》和《周易》阐解原始儒家,缺乏史料的根据,是对原始儒家精神的一种曲解,是以自己心目中的儒家精神置换了历史中的原始儒家精神。现代新儒家有其特殊的含义,有其强烈的道统色彩,所以把方东美视为现代新儒家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相似文献   

6.
方东美的比较文化哲学以他的“生生”存有论为基设,以现象学的方法为工具,从整个中西文化理想的背景下,把握世界不同文化之意境并指出其不同的价值根源,智慧与文化立足的不同基础。本文仅就方东美的比较文化哲学,择其要旨,究其意蕴,并作适当的介评。  相似文献   

7.
许宁 《东岳论丛》2014,(2):11-15
方东美对张载关学的诠释是独具特色的。他首先指出大气磅礴是张载关学的精神气质,认为张载承接孟子的"浩然之气",发扬了儒学的生命理想和创造精神;其次,他肯定援道入儒、儒道融通是张载关学理论建构的关键和枢纽,确立了北宋儒学形态的路径和方向,对于宋明理学的奠基有历史性贡献;最后,方东美对张载文本的解读注重"对着讲",善于以西方文化为参照反观中国文化的特点,以寻求中西思想价值的归致和贯通。  相似文献   

8.
据台湾《哲学与文化》1987年第9期报导,国际方东美哲学研讨会于1987年10月8日至10日(即丁卯年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在我国台湾省台北市举行。 方东美先生系我省桐城人,金陵大学毕业后,1921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1924年夏回国,先后  相似文献   

9.
方东美的哲学观余秉颐方东美(1899-1977),安徽桐城人,毕生从事哲学与文化的研究,著述宏富,是港台地区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关于哲学,他说:“哲学思考至少有三种途径:(一)宗教的途径,透过信仰启示而达哲学;(二)科学的途径,透过知识能力而达哲...  相似文献   

10.
方东美认为怀特海与华严宗思想最相似,认为二者可以从本体论、概念、思想范畴、理论系统上进行比较。方东美将华严哲学与怀特海哲学进行比较的意图是说明怀特海哲学与华严哲学在许多地方相似、相通。怀特海哲学与华严哲学相通说明有机哲学可以医治西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弊病,中西方文化是可以相互沟通和融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