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却对三国等课外读物看得津津有味.但这是为什么?我常常想:学生喜欢那些读物,一定是让他们得到了一种享受,体会到了一种趣味,一种情感.那么我们的语文课是否也应该多增强自己的魅力,让学生从种享受语文,从而喜欢上语文,乐于学习语文呢?我们应该多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多研究自己语文的优点和缺陷,从而努力去增强语文课的魅力,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我们如何来提高小学语文课的魅力呢?我从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总结反思.  相似文献   

2.
“以学定教”是我们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得最多的一个词。的确,由于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决定了学生自身的水平参差不齐,我们的课堂如果能够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我认为,这样的课堂就是成功的!然而,在同一个时间,面对几十个学生,如何有效地做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2012年9月,在我校轰轰烈烈开展参与式学习的策略与实践中,我将这个问题摆在了研究的首位。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们弹子石小学和南坪小学、海棠溪小学在南坪小学开展了一次三校联合语文教研活动,主题是"彰显个性,注重实效"。我觉得这次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让参加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受益匪浅,感触颇多。一、"彰显个性,注重实效"的语文课堂应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一千个孩子,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阅读相同的文章,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要搞过多的花架子,占用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才会有个性化的理解,否则,  相似文献   

4.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的确,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如何给他们一个快乐的童年,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尤为重要。就如何上好小学语文课,笔者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一、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游弋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离不开课堂环境的创设,一堂课成功与否,也离不开环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5.
这是发生在课堂上的事情,突然间给人震荡,给我不小的警醒和思考。
  那是一天上午上语文课。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理解。我当时接任那个班的教学不久,对学生还不熟悉。我辅导晨读课时,抽学生读课文,接连抽了四五位学生,朗读得较为熟悉,心里盘算,下堂课让学生利用资料理解课文。上正课了,我首先请全班同学齐读,学生读完之后,又请了一位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读课文。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相似文献   

6.
梁占朋 《决策探索》2009,(20):80-80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他是一位有理念的校长,要把教师和学生培养成为“完整的人”。他一直认为,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要让每一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要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就特别指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发展学生的主体是何其重要.那么,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才能在"教"与"学"中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呢? 一、给学生一个充满兴趣的课堂 成功的课常从导语开始.精彩的导语能"俘获"学生的心,让学生怀着一份期待,一份求知的冲动,投入到课常学习中.糟糕的导语,能让学生如坠云雾,茫然而不知所措.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要做到紧扣主题,要言不烦,层层递进,出新出奇.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也给语文教师创造了发挥自己个性、特长的舞台。语文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教参的所谓的标准答案,不必束缚于考试的形式,也不必围着课文转。语文教师多一份洒脱,少了一份羁绊。随之而来的是:课堂教学异彩纷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然而面对这应接不暇的教学创新,经过认真地思考,我觉得在这浮华喧闹中有的也缺少些应有的冷静,他们只追求新颖热闹,不讲究科学有效,以至造成课堂教学资源滥用、事与愿违、得不偿失。其中就有这样一堂教学公开课,让我百思不得其解。上那堂课是位朝气蓬勃的年轻教师,课堂热闹非凡,多…  相似文献   

9.
《科学咨询》2008,(20):F0002-F0002,F0003
自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一直倍受教育界关注,让每一堂课成为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2004年以来,綦江县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普遍形成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课堂,办学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实行“流动照片墙”管理已经一个学期了,在这段时间里,我看到了我一直想拥有的“活泼、积极、有序、灵动”的课堂氛围. “流动照片墙”是一幅画,记录着每一个学生成长的足迹,它又是一首由学生自己演绎的动听的歌,荡激着每一个孩子的心扉.让他们在迷人的画境中寻求真善美,让他们在动听的节奏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基本理念,已经为每一位教师所接受。面对现实中有差异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的教师。 结合当前课程改革,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兴趣,指导和帮助他们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和探究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2.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他是一位有理念的校长,要把教师和学生培养成为"完整的人"。他一直认为,素质教育是人的教育,要让每一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要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背景
  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之中,就不能离开“关注”二字。“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不能忽略没一个孩子。每一位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尊严。所以,在课堂上关注没一个学生,让没一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和表演的舞台,这本身就是教育的前提。第二,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应该成为学生感觉愉悦的地方,而不能够当作刑场。学生如果把课堂当作刑场,一句话都不敢说,这还能算是语文课堂吗?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这一切必须由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来引导他们,将心比心,有了对学生的关注加关爱,学生才会喜欢上这门学科,也才能在课堂之上畅所欲言,才能成为课堂的主角。第三,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师不仅要充分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这门课程,逐渐体会到怎样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领导者》2008,(12):42-43
让每一个孩子的梦想、激情、个性都得以张扬,让爱的阳光撒向每一颗心灵,让每个生命都享受到做人的尊严,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自由发展的空间,让每个人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潘雷校长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着夏津六中的改革和发展,与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着夏津六中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以学生为中心,以幸福快乐为根本”这是我们学校“262效能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因此,在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享受快乐、让语文的知识魅力吸引学生、人文魅力倾倒学生,智慧魅力熏陶学生,使职高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幸福乐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在职高语文课堂中,构建“262效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6.
熊文 《科学咨询》2007,(18):19-19
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结合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特点,如何实施有差异的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本文试图探讨用差异教学理论来构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网络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与成长。  相似文献   

18.
邹勋华 《科学咨询》2008,(16):50-50
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与成长.  相似文献   

19.
音乐教师的基本责任和义务是让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并使他们终生喜欢音乐.让每一位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是音乐教师教学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秦会琼 《科学咨询》2008,(18):37-3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经历、体验、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已经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在教学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