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是研究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各个时期革命精神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和规律的一门系统的学科,是中共党史的重要组织部分。民主革命阶段的中共革命精神史分为形成发展期、渐次展开期、全面呈现期、胜利发展期四个时期。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上最光辉、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坐标。这六种革命精神一脉相承,前后衔接,形成完整的精神序列。  相似文献   

2.
井冈山、延安、西柏坡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二座灯塔,是具有永久纪念意义的中国革命圣地。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与西柏坡精神这三种革命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沦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升华和超越,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结果。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伟大的革命  相似文献   

3.
在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逐渐孕育了以“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坚持”、“两个善于”为基本内涵的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既一脉相承、紧密联系,又独具特色。多角度、全方位、科学地探析新时期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意义.以期能对加强新时期党的科学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史进程中,培育和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优良传统精神。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的第一次革命中,就有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这些传统革命精神,既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29-32
西柏坡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面临伟大历史转折的西柏坡时期,其主要内容可以用"两个务必"、"两个坚持"、"两个敢于"、"两个善于"来概括。本文结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将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历史性转折和革命目标、"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善于"、"两个坚持"归纳为西柏坡精神在理想目标、价值观、意志、方法及民主共五个层面的内容,并深入分析其中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6.
西柏坡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军 《东岳论丛》2003,24(6):26-31
西柏坡精神,是党中央、毛泽东在西柏坡时期铸就的一种代表历史转折的时代要求的革命精神,内容丰富,底蕴厚重。其中,"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观;"实事求是、勇于创造"的创新精神,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观;"民主守纪、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民立国、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全局观;"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自律精神,所蕴含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宗旨、勤政廉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观。这种精神成果,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发展的,永远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意蕴和自己的价值。它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拥有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民族之魂。  相似文献   

7.
西柏坡精神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转折时期铸就的文化精神 ,是新民主主义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柏坡精神与新民主主义时期形成的文化精神有着共同的血脉 ,也有其独特的科学内涵。弘扬西柏坡精神 ,对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对于进一步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关乎中国革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历史性抉择,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发动南昌起义.以南昌起义为起点,历经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一支完全区别于古今中外旧式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成立.南昌起义中应运而生的八一精神,源于伟大的建党精神,体现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特质和军队是人民子弟兵的本质特性.建党、建军和建立新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个里程碑,与此相应的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矗立的三大坐标,即以红船精神等为代表的建党精神坐标,以八一精神等为代表的建军精神坐标,以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为代表的建立新中国精神坐标.八一精神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转折时期形成的一套工作作风和革命的奋斗精神.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业经验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品质.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扬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全国解放后的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延安精神也成为强大的精神武器,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战胜了自然灾害和外部封锁,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在今天为了迅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的时期,是否我们可以不需要延安精神了呢?不是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事业中,我们仍然需要发扬延安精  相似文献   

10.
西柏坡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河北学刊》2007,27(6):200-204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句话,确立了西柏坡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都与西柏坡革命圣地有着密切联系,从西柏坡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宣示了西柏坡精神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的紧密关系,揭示了西柏坡精神的深层精髓,提升了西柏坡精神在改革开放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当代价值和历史作用。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提出,完成党的伟大历史使命必须坚持"四个一定",是深刻而全面地体现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的西柏坡精神,是对西柏坡精神和西柏坡革命传统的再现和丰富,从而表明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期间产生的西柏坡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活水源头。  相似文献   

11.
邓演达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国民党左派邓演达(1895—1931年)的一生,正处在中国由辛亥革命到九·一八事变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国经历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由北洋军阀统治到国民党新军阀统治的转变,由国内阶级矛盾为主到中日民族矛盾为主的转变。在这些历史转折过程中,邓演达虽然走过一段曲折道路,但总的说来,他和许多民主革命者一样,能顺应历史的潮流,站在革命斗争的前列,为国家的独立、平等、自由而奉献了毕生的精力。本文拟分三个时期论述他一生的主要历程。  相似文献   

12.
对西柏坡精神的研究,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提出,九十年代以来引起广泛重视,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全力转向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心内容的新的征程之后,人们一再把目光重新投向西柏坡这块我们党最成功、最辉煌的历史高地,是十分耐人寻味的。无疑,西柏坡精神是我们党在开国进程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问题在于,怎样从党和人民破坏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伟大胜利转变中,去努力探寻这一精神形成的历史与理论依据,通过审视与探讨历史主体精神的伟大推动作用,进而挖掘历史与现实相契合的共振点。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柏坡精神历史内涵的分析,从一个侧面透视弘扬这种精神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培育出来的一种伟大的革命精神,代表了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学习型政党的提出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创新契机,为其发展设置了新的目标,即构建"学习型"政党文化.将弘扬井冈山精神与建设学习型政党结合起来,以井冈山精神催生"学习型"政党文化,是当代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现实理路.  相似文献   

14.
丁玮 《兰州学刊》2011,(5):222-224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继井冈山之后星火燎原的火种发祥地和培育地,在这里不仅孕育了新中国,同时孕育了一种时代精神,这就是延安精神,20世纪30年代以来直接主导和影响了中国的发展和前进历程的伟大精神。坚定正确的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延安精神的核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特征。回顾和总结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史,我们会随时强烈地感受到这种精神的鼓舞、熏陶,感受到这种精神强大的感召力、影响力、辐射力。今天中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当年延安精神的带动和影响,完全可以说延安精神并没有过时,而是得到了发扬光大,得到了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二、研究鲁迅对我国革命文化的贡献在中国现代史上,1927年开始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是我国“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的时期,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者独立地探索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期。以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开端的农村武装斗争,是这个时期中国革命的重心。以上海为主要据点的革命文化运动的发展和整个白区的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精神生长的逻辑视角出发,考察并揭示井冈山精神与伟大革命精神的内在逻辑关联。从精神得以孕育生长的实践看,井冈山精神建立在具有开创意义的革命实践形态上,其背后的井冈山道路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最关键一步”,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主动、精神主动上迈向新境界,标注了中国革命在精神上独立自主的新起点,为中国革命注入了创新变革的新基因。从主体的人格形塑看,基于井冈山精神的主体自我改造,对中国共产党革命人格的塑造具有关键意义,包括革命觉悟的锻造、革命意志的锤炼、革命作风的塑造等。从集体的精神认同看,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寻根意义的革命精神家园,井冈山精神承载着革命者的精神价值共识,成为涵养伟大革命精神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多年的历史,也是在法治理念和实践方面不断探索的历史。把党史分为井冈山和苏区时期、延安和西柏坡时期、国家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共四个阶段,深入分析每个阶段的法治进程和主要特点,并总结出对于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关于西柏坡精神,迄今尚无一致看法。研究西柏坡精神,应遵循历史真实、符合"精神"范畴、坚持科学方法的原则。西柏坡精神是由一系列精神群组成的精神体系,此体系以自信担当精神为统领,由"破"——革命革新精神、"立"——创业探索精神、"防"——居安思危精神三大层面组成,其核心是探索创新精神,实质是实干兴邦精神,特质是"两个务必"精神。  相似文献   

19.
红岩精神与延安精神都形成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红岩精神是对延安精神联系国统区实际的继承和发展.它们具有共性:艰苦奋斗,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群众路线;又各具时代特色内容: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红岩精神则是“出淤泥不染”、刚柔相济和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浩然的革命正气.  相似文献   

20.
在党领导的大庆油田开发建设实践中,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大庆精神.大庆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等,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精神谱系".文章从大庆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历史启示方面作了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