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熔融沉积成型的3D打印过程中加工件产生的翘曲变形为研究对象,对产生翘曲变形因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堆积层片厚度、支撑结构、填充率等工艺参数对加工件产生翘曲变形的影响程度,得出最大程度减小成形件翘曲变形的最优工艺参数,提出了降低加工件翘曲变形的相应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常规立式罐变形检测方法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高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立式罐变形检测方法。分析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立式罐罐体圈板半径、圆柱度、垂直度和高度的计算方法,并使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全站仪对某立式油罐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准确计算出立式罐变形检测所需尺寸信息,为立式罐变形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三维打印技术在中国专利申请情况作了详细的统计,从专利申请量、申请人、申请主题、打印材料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我国三维打印技术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口腔3D打印模型与传统石膏模型的精确性。方法选择常规正畸治疗后的石膏模型40副,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个,两组模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3Shape D810激光扫描仪扫描生成数字化模型,再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数字模型测量;原石膏模型经过适当地修整制作成标准石膏模型,用于传统石膏模型测量。结果 A,B两组的精确性测量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腔3D打印模型的精确性高于传统石膏模型。  相似文献   

5.
结合欧洲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介绍了收缩徐变效应的计算方法,并以常见的预应力混凝土轨枕为例,开展了理论计算和长期跟踪测试,研究分析了收缩徐变效应对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关键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收缩和徐变效应2种因素对轨枕尺寸的影响较大,且影响主要在轨枕生产完成后的早期时间段,轨枕生产完成后的2个月内变形量可达到总变形量的60%以上、3 a内变形量约达到总变形量的95%,此后逐渐趋于稳定;对于我国常用预应力混凝土轨枕,按使用40 a考虑,新Ⅱ型轨枕的两承轨槽外侧底角间距最大收缩量为1.55 mm,Ⅲ型轨枕两承轨槽外侧底角间距最大收缩量为1.48 mm。室内试验的实测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变化规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浇口设计是影响熔融塑料的流动、制品的收缩和最终尺寸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Moldflow软件分析了浇口的位置、浇口的数量以及浇口尺寸对注塑件翘曲变形的影响。结果发现浇口位置对注塑件翘曲变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与浇口的距离上,部位距离浇口越远,则其翘曲变形量越小;而浇口数量对翘曲变形的影响,除最差情形外,影响不甚明显;但浇口尺寸对翘曲变形的影响比较显著,随着浇口尺寸的增加,注塑件的翘曲变形减小。该研究可对注塑模浇口设计提供有效指导,从而缩短模具开发周期和试模次数,降低模具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7.
凸焊过程的焊接电流和焊接压力是影响焊接结构质量的重要工艺参数.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imufact-welding建立了多场耦合的凸焊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了6063铝合金薄板凸焊过程中电极形状对焊核尺寸和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焊接电流35kA、焊接压力5kN时,采用C型电极能够在相同的电流和压力下,得到最小的焊核尺寸以及最小的接头变形量.经过实验对比,发现C型电极的变形量最小而D型电极的变形量最大,其仿真结果基本能够代表实验结果,因此,该仿真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为真实焊接过程提供方向性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观测同轴直书写3D打印样品在应力下的结构变化,课题组提出并使用可原位压缩的Micro CT设备对打印样品内部结构进行了三维成像表征和分析。基于直书写3D打印的基本概念,匹配合适的工艺参数,成功制备了具有空心结构且有复杂三维结构的同轴硅橡胶管道,并用Micro CT成功观测到同轴硅橡胶样品内部结构在不同应力下的变形情况。结果表明该表征方法在弹性压缩的条件下,可准确地对同轴打印样品内部结构及其变化进行成像分析。该分析方法有助于改善打印工艺参数,以获得具有更加优异性能的3D打印样品。  相似文献   

9.
:针对浇注系统的不合理设计对制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的问题,提出利用综合平衡法对浇注系统优化的方案。以 塑料花盆件为研究对象,在Pro/E中建立模型,借助Moldflow的分析功能,选用PP材料,采用点浇口填充方式;结合正交 试验法来分析塑件结构、浇口尺寸和浇口个数对制品翘曲变形量和体积收缩率的影响规律;采用极差分析法分别研究产 生最小翘曲变形和最小体积收缩率时的因素组合;运用多目标综合平衡法,选出同时满足最优翘曲变形量和体积收缩率 的因素组合,并进行验证分析,从而证明了优化方案的合理性。该设计控制了收缩变形的产生,使产品质量得到了一定 改善,为模具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遥控器前壳在双色注塑成型过程中的翘曲变形对装配质量及产品整体外观的影响,提出了基于正交试验和AMI数值模拟的双色塑件翘曲变形快速优化方法。利用AMI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遥控器前壳进行双色注射成型数值模拟,采用多因素交互正交试验的方法获得两种材料在不同工艺参数组合下的翘曲变形量,以翘曲变形量最大值最小为研究目标,对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从而确定不同工艺参数对试验结果影响的重要性,并最终确定了产品翘曲变形最小的最优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可以快速优化双色塑件在成型过程中的翘曲变形量。  相似文献   

11.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方案设计与评价的系统集成是技术关键。以履带车辆设计评价集成为例,给出其设计方法,采用J2EE平台技术,实现基于Web的履带车辆设计评价一体化系统。管理员可通过web添加任意层次的评价指标和待评价的设计方案,Web服务器上集成了多种评价方法,专家可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对方案分别进行评价,采用VRML显示待评价的三维设计方案,专家可在线修改设计方案并加以评价。应用结果表明,使用本系统可有效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2.
以榆林市辖区电厂粉煤灰地基回填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强度室内试验和现场荷载试验,分别测定其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的干密度较小,比一般土小约30-40%,γd/γs=0.51;在压实度为0.97、含水量为最优含水量条件下,0.2〈al~2〈0.5MPa-1、3≤Esl~2≤10Mpa;粉煤灰不具塑性,本无粘聚力,但试验表明,当有一定的含水量时,其模量、强度及地基承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利用DTA、XRD、IR、化学结合水和Ca(OH)2生成量测定等方法,研究了煅烧石膏、二水石膏对硅酸盐水泥早期水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化龄期相同时,掺煅烧石膏水泥闪体中水化产物同拔二水石膏相比,Ca(OH)2生成量大;在一天前无AFa生成;结合水量在一天前前者高于后者,而一天后则相反.指出了煅烧石膏提高水泥强度的机量在于;由于燃烧古文的溶解速度较低,在水泥水化初期(1d前),存在于水泥中的铝酸相加相不能形成AFt,从而减缓了AFt对水泥水化的延缓作用,加速了整个熟料矿物相的水化,提高了水泥的强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涂布过程中流体的研究多为牛顿流体,而实际流体为非牛顿流体,针对研究结果与实际偏差较大,难以用 于指导实际生产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应用POLYFLOW软件对非牛顿流体涂布过程进行仿真的方法。建立了涂布刀二维 仿真模型,包括涂布刀二维几何模型、网格模型、涂布刀物理模型参数设置、非牛顿流体模型参数设置几个方面。仿真结 果得到了不同影响因素下非牛顿流体的静压力图及速度图。研究表明:涂布刀所受压力与离型速度成正相关关系,与温 度、涂布刀与辊轮的间隙和涂布刀安装角度成负相关关系。进而为实际生产提出了建议:安装涂布刀时,安装角度尽可 能大;涂层较薄时,可增加约束或自动调节机构减少涂布刀的受力变形;适当控制离型纸速度;适当增加涂料的温度。该 方法比较真实地模拟了非牛顿流体在涂布过程中的流动,为涂布行业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普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武术教学实验.发现记忆策略的训练有助于大学生武术运动成绩的提高,它不仅表现在对动作的记忆数量上,对动作的记忆规格也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6.
实验测定了不同温度不同介质申石膏在碳酸盐岩酸化过程中的溶解度,讨论了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在酸化过程中加入化学剂以产生同离子效应,从而降低石膏溶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BIM技术对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配筋进行精细化设计能有效提高设计质量。针对目前交通行业尚未有成熟的桥梁三维配筋系统可供使用,作为BIM技术的载体的三维钢筋模型需设计人员手工绘制,存在效率低且人工干预过多的问题,从快速建立钢筋三维模型、数量统计及自动出钢筋大样三个方面研究和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法,并基于三维CAD系统Microstation进行二次开发编制工具应用于工程实践,减少了人机交互操作,提高了设计人员建模和出图效率,也为BIM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基础模型。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泡沫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以及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研究表明,分别增加粉煤灰用量和发泡剂的用量干表观密度以及28 d抗压强度都随之下降,吸水率上升,并且对比了动物蛋白发泡剂和动植物复合发泡剂使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动物蛋白发泡剂性能更优越。石膏掺量在3%~4%时,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高,而石膏掺量超过5%时,强度反而下降,得出各个因素的改变对粉煤灰泡沫混凝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外商投资理论,选取影响江苏实际利用外资的因素,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影响江苏实际利用外资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断扩大的经济规模、同世界更紧密的经贸联系、良好的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是影响江苏实际利用外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