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权益得失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英  田光 《学术交流》2007,(4):111-114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走向发达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进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对城市化涉及的核心群体——农民权益的“得”与“失”是不容不认真考虑的问题。在城市化中,农民总体上属于弱势群体,如果政府及相关部门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其“失”甚至可能更重于“得”。城市化的社会经济特点、强势群体的掠夺以及政府利益介入、农民自身的缺失等都有可能成为农民权益“失”的原因。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化与农民受益的一致性,并通过立法规范土地利益的分配制度,进而提高农村的聚集效应、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等是城市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农村城市化中的夫妻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哈尔滨市郊区百户家庭在城市化变迁中的夫妻关系变动情况可以看出 ,城市化对农民夫妻关系的影响是深刻的。城市化的过程也是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的过程和农民婚姻质量提高的过程。但由于传统观念的滞留作用 ,古老的两性关系模式尚未彻底打破 ,在很大程度上还在阻碍着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夫妻关系的建立。只有在提高综合素质、树立社会性别意识和现代理念之后 ,才能使农民的夫妻关系在城市化进程中向平等、平权、和谐、互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郊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地区作为最临近城市的区域,一直处在城市化最前沿,那里的农民无疑最先面临失地以及由此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被迫改变,面对陌生的城市,失地农民这一群体并未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这不仅使其生存与发展陷入了困境,也给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基于失地农民所面临的困境出发,探索解决失...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郊地区作为最临近城市的区域,一直处在城市化最前沿,那里的农民无疑最先面临失地以及由此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被迫改变,面对陌生的城市,失地农民这一群体并未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这不仅使其生存与发展陷入了困境,也给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基于失地农民所面临的困境出发,探索解决失地农民社会融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城市政府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市民化不仅是农民工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关键在于推进城市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内容与机制的创新.一个着眼于农民工市民化的城市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应该包括工资、劳动、就业与培训、社会保障、相关公共服务、权益保障以及人口登记与安全服务等方面的指标.在当前,迫切需要构建与完善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长效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道路:中国城市化及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化进程自1996年后进入了加速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将会有4个亿的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经典发展经济学倡导的两种城市化战略选择不足以解决中国4亿乡村人口的转移问题。中国的城市化战略选择空间不能局限于“大城市战略”与“小城镇战略”上,从城市带及城市带内部产业布局的角度来确立城市化战略可以有效地满足中国城市化加速时期的经济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失土农民就业的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琳琅 《学术交流》2003,(12):70-72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中许多失土农民未必能在城市化进程中找到满意和合适的工作岗位,如何解决失土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从而使其真正融合到现代城市经济社会生活之中,已成为关系整个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进一步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数十年间中国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付出了沉重代价,出现了违背农民意愿和侵害农民利益的情况,造成城市急速扩张、农民被迫上楼、城乡差距拉大、社会矛盾加剧等等。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影响中国未来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小康社会的顺利建成。中国的新型城镇化,应该充分尊重和切实保护农民权益,应该实现从追求政绩至上到以人为本理念的转变,充分依靠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努力形成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9.
张粉霞 《社会》2002,(6):22-23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点地区,高起点、快速度、超强度的城市化进程使得上海的开发和开放在短时间内与国际接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土地使用制度的变化,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土地征用.土地征用制度不仅促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市民转变,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如征地农民的家庭生活、社会保障以及就业安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制约农民增收的外部因素及农业内外部因素协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乡二元制经济社会结构,严重滞后的城市化进程,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加入WTO以及目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等都是影响农民收入的外部因素。必须切实把农业摆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采取从制度上消除城乡差别与从制度上保障农民权益同步进行,统筹协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同时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把调整农业结构与应对WTO结合起来等措施协调农业内外部因素,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浦东新区千户农民生活方式包括家庭状况、劳动与就业状况、饮食状况、子女期望、住宅及耐用消费品状况、社会组织与服务、生活质量、精神生活状况等八个方面的调查,发现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而迅速到来的城市化进程,不仅改变了农民的劳动就业状况,而且使新区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诸多新变化。作者除对这些变化一一作出阐释外,还对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加以较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林瑜胜 《社科纵横》2008,23(11):34-35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的世纪,信息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带来城市繁荣和发展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农村社会的转型.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项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农村社会正在经历社会结构和制度转型.在信息化的影响下,这一转型进程已呈明显加快趋势.相比较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转型,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农村社会转型带有更多的信息痕迹.从显性上来看,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直接受益于信息化;从隐性上来看,农村文化、农民身份角色和农民心理同样受到了信息化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关于征地的生态补偿,学界分别从激励层面、激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层面、制度层面以及广义和狭义等层面作了解释.从内涵上来说,征地的生态补偿是解决土地征用中征地者与被征地者生态利益矛盾冲突的基本制度,是国家对个人或团体生态权益的救济途径,也是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者和谐共生共赢的基本制度.从机制上来看,征地生态补偿是一种生态利益整合机制;从方式上来看,征地的生态补偿方式是生态利益重新调整的形式;从内容上来看,征地的生态补偿实际上实现了利益的重新分配,是社会和谐过程中利益协调的必然要求.征地的生态补偿体现了公平、效率、生态正义、完整补偿的分配原则,是实现社会和谐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保护的生态法益是一种关系性、整全性的法益。在理解生态法益时,应当着眼于生态利益与生活利益的融合,个体权益与集体权益的重构,公民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合。在法益形态的认识上,重心不能全然放在个体利益抑或集体利益角度,而应该从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互构,建立污染环境罪认定的多元入罪根据。污染环境犯罪的治理效果与国家发展战略优化、经济生产方式调整、社会生活方式转变等结构性因素转型紧密关联。在国家与社会的加速转型期,污染环境犯罪治理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在转型过程中持续传导新发展战略的价值理念,健全污染环境犯罪治理的法律规范及行政监管机制,提升社会公众参与污染环境犯罪治理程度,并调动充分的市场调节资源等实现多元治理。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群体分化与相关社会公助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近年来,农民工群体发生分化,从单向由农村向城市流动,转为了双向流动.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城市打工还是返乡回流的农民工,就业和生活都遇到了重重困难;农民工市民化也遇到诸多障碍.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农民工本身是远远不够的,目前,这一群体迫切需要有效扶助的社会公助.根据农民工群体分化的不同层次,在其自助基础上,实施积极有效的社会公助,既有极强的针对性,又可以降低中国城市化的成本,是中国农村劳动力双向流动的根本保证,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发展的潮流。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来说,城镇对农村是否具有“拉力”作用?本文通过对西藏拉萨、泽当近郊农民生活方式影响的调查,指出城镇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乡村生活方式变迁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加强城市化进程是这些地区的当务之急,也是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后发战略”之一。  相似文献   

17.
乡村“过疏化”背景下城乡一体化的两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城市化进程的必然后果,乡村过疏化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必须承担的社会后果。过疏化背景下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面临着严重的两难:一方面,由乡村过疏所导致的村落社会的衰败,使其社会丧失了应有的秩序与活力。人口低密度背景下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以国家行政力量作后盾,采取并村的方式使分散的农民在短时间内实现集中居住,亦因其使农民居住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剧变而蕴涵着巨大的冲突和风险。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所面临的两难,充分说明城市化背景下城乡关系的复杂性和中国现代化进程选择的艰难。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在21世纪初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不仅对当前及未来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本文回顾了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及城乡关系,并从新型城市化道路的角度,论述了新农村建设对我国城市化的巨大推动作用和实施新农村建设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民劳动就业权益的缺失及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书祥 《学术交流》2004,(11):114-117
农民劳动就业权益,指农民在劳动就业方面应享有的权力和利益。目前农民劳动就业权益的缺失已成为普遍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农业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方面的;有土地产权和土地流转机制方面的;有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方面的;有政府行为和农民自身方面的。为保障农民劳动就业的权益,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安全阀"和"减震器",担负着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协调公平与效率的使命。鉴于目前城乡社会保障的巨大反差、保障范围覆盖不全、保障基金利用效率低下的实际,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应建立和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拓宽社会保障覆盖面,采用新的社会保障筹资比例和筹资方式;大力推进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调节财富,以建立中国的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城市化进程中新型城镇人口和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