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实体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对于与国际经济联系密切,处在快速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及中国企业也难免受到不利影响.虽然在各国政府的努力调控下.全球经济有了缓和的迹象,但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并未完全消失.为此,在国际经济进入后金融危机之时,中国企业不可盲目乐观,要审时度势,积极进取;充分利用政府的各项支持政策,认真把握经济复苏之前的有利时机,树立营销创新意识,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营销战略,制定营销创新策略.在营销创新过程中,企业要注意着眼市场、面向顾客,加强渠道建设和客户关系管理;重视营销创新人才并充分发挥团队合力,将营销创新制度化以保证企业营销创新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2.
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 《社科纵横》2008,23(5):74-76
企业并购重组是伴随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而形成的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企业管理所涉及到的一个全新内容.在市场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推动以及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影响下,企业生产要素的配置正向动态开放式转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方兴未艾,但要面对财务风险、信息风险、政治法律风险、整合风险等多方面的挑战.这些风险将会在并购准备期、并购交易期和并购整合期出现.面对这些障碍,中国企业应该在充分借鉴美国等国外优秀企业的跨国并购经验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风险防范方法,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国际风险管理网络,及时发现风险,最终分散风险.从而确保跨国并购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3.
跨国并购:最近一次浪潮的透视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程书燕 《浙江学刊》2004,(6):144-151
1990年代中期到2001年,全球掀起了一次新的跨国并购浪潮.本文分别从跨国并购的目标经济、主导行业、目标企业和主要动机等侧面分析了此次跨国并购浪潮的特点;从直接投资流动角度探讨了跨国并购式的FDI与一般FDI流动的关系,由此而就此次并购浪潮掀起的原因,进行了较客观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尚卿 《社科纵横》2011,(11):21-22,25
扶持和发展中国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的主要思路:1.从国家、历史责任的高度强化中国大型企业经营者的跨国经营意识,培养他们的世界市场眼光;2.借鉴美日韩等国家支持大企业国际化的经验,建立促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政策体系;3.提高我国民族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培育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4.政府要为有实力的民族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政策环境,建立扶助企业跨国经营的信息通路、服务部门,完善相关中介服务,为企业跨国经营构建良好的体制环境;5.民族企业要抓住机遇,通过跨国并购的形式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5.
从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警示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星 《社科纵横》2009,24(1):33-35,38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正以猛烈之势席卷全球。根据金融危机的相关理论,从本质上说,美国金融危机是由金融系统的内在不稳定性以及信用和监管缺失所导致的一场信用危机、系统性金融危机,并表现出其“传染”的整体性和快速性以及政府处理危机的主导性和一致性特征。危机使我们警醒,也让我们反思。应充分认清这场危机的本质和危害,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保持国内金融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美国对跨国并购投资的法制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跨国并购浪潮席卷全球 ,并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对并购投资中的垄断行为的规制及衡量准则 ,对上市公司并购的法律管制 ,以及对外资并购的特殊限制。本文认为 ,认真研究美国对并购投资的监管法规 ,不仅有利于中国完善并购投资监管的法律体系 ,主动应对目前外资在华并购所带来的挑战 ,而且有利于中国企业正确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在跨国并购投资中规避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7.
企业危机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颜帮全 《学术交流》2004,(10):59-62
企业预防危机的措施有:强化危机意识,培育预见能力;建立预防危机的信息监测系统,成立危机预防小组;制定危机应变计划,进行危机模拟训练;强化公关手段,加强内部沟通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效处理危机,企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核心,齐心协力,在对危机进行深入调查基础上,针对不同公众,采取相应对策,并做好善后工作。  相似文献   

8.
周朝霞 《学术交流》2005,(12):91-95
企业外环境的管理是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往往被企业忽视。企业应构筑企业外环境危机系统———企业危机外环境“七力”模式。企业外环境“七力”模式由七个要素组成:政治变化、经济发展、产业竞争、文化转换、法律完善、公众变化、媒介导向。企业应及时构筑企业外环境“七力”模式系统,企业与外环境要进行积极、及时、有效的富有创新的沟通,预防并有效借助环境力量处理危机。  相似文献   

9.
方刚 《阅江学刊》2013,(5):58-65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表现出了双重国际化模式,即传统的生产国际化和新兴的资本国际化。前者包括自有产品与技术的直接出口企业、对外合资或独资的企业和开展跨国并购的企业;后者包括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境内上市外资股的公司和其他具有外资股的中国境内企业。中国企业应结合业务特征和产品市场结构,寻求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国际化模式。一方面,积极扩大产品的海外市场,特别是开辟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经济体市场,追寻全球生产链中的最佳位置;另一方面,引进战略机构投资者或寻求境外上市,加快企业内部重组与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前沿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理论是金融危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0年来有关国际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的理论研究出现了较大的进展。本文紧密结合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传染特点,从危机传染的内涵、传染原因和传染机制三个方面对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价,旨在拓展我国危机传染理论以及干预对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任春华 《学术交流》2012,(12):104-107
在通常情况下,企业危机管理是指其为应对所发生的各种危机情况而做出决策并选择化解处理方案等活动的过程,其宗旨是为了消除威胁和损失(经济损失和社会损失)或使其降到最低。企业危机管理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危机发生前的预警、预防管理;二是危机发生后的应急善后管理。企业危机管理的原则在于:"疏"、"堵"结合的原则;内外一致的原则;集中管理的原则;全局观念的原则;核心价值的原则;留有余地的原则;传媒友好的原则。企业危机管理的步骤依次为:企业危机管理的预防;为企业危机管理作准备;企业危机管理的确认;企业危机管理的控制;企业危机管理的措施;从企业危机管理中寻找新的效益。企业危机管理的方法在于:企业的危机意识、企业危机的预警、企业危机的准备和企业危机的善后处置。  相似文献   

12.
国外跨国并购理论:从动因论到效应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越来越多的外商直接投资采用跨国并购的形式。理论界也有了较新的发展,对于传统的资本输出理论和剥削论等形成了重大的突破。跨国并购不仅受到诸如企业市场优势、交易成本、融资成本、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等微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汇率变动、所在国经济状况、政策法规文化等宏观环境因素的影响。跨国并购的动因论合理地解释了资本流动和市场扩张带来的双重效应。跨国并购对于投资母国和东道国都可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影响,具有双重的经济效益,而对投资输入国的经济发展、产业变革的刺激影响更为直接。  相似文献   

13.
马蓉蓉 《探求》2010,(5):53-57
韩国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调整。自主创新是后危机时代中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对我国在后危机时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形势分析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后遗症主要有:世界经济受到冲击;一些国家财政出现巨额赤字;一些国家经济损失惨重;世界经济市场遭到破坏;一些国家存在"二次探底"的可能:各国经济复苏缓慢.后危机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影响有两种分析和判断:一种主张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原因是:从投资看,中国有投资减速的趋势;从消费看,2010年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从出口看,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恢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不大.另一种主张经济稳定发展.原因是:在制度方面,我国集中式的政治体制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在出口方面,我国强劲增长,进口增速放缓,顺差大幅回升;从消费看,城镇居民家庭月消费增加;在外贸方面,随着世界经济复苏,2010年二季度对外贸易进一步回暖.各国经济在2009年深度衰退后呈现出复苏态势.基于此,我国应采取的政策取向为:调整结构;服务业应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的逻辑及其社会后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立平 《社会》2009,29(2):1-29
目前中国的经济问题,从表面看来,是在美国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发生的,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场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转型转不过去而形成的传统的生产过剩危机。原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只是引发并加速了正在酝酿中的中国的生产过剩危机。因此,美国的问题不一定是中国的问题。中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更具有传统的生产过剩危机的特点。这是我们分析中国在这次危机中一些重要问题的前提,而对经济危机产生的社会后果的讨论,也必须建立在这一前提的基础之上。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表现在实体经济的层面及其该问题向社会层面的传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从生活必需品时代顺利转型到耐用消费品时代创造条件;同时进行社会安全网络的建设,形成可以隔绝或减缓经济危机向社会层面传导的过滤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自2008年开始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危机。这次危机的发展是从次贷危机发展到债务危机,再发展到流动性危机,然后发展到信用危机。从范围上讲是从美国向世界各国扩散,从虚拟经济领域向实体经济领域蔓延,造成了一次严重的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并购投资、企业联盟和外包服务正在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主要方式.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方式也应发生转变.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方式的选择应是:技术、品牌寻求型投资应以并购、合资为主;销售网络寻求型投资应以企业联盟为主;外包服务寻求型投资应以合资、独资为主;直接融资寻求型投资的进入方式应以发行股票为主.  相似文献   

18.
莫道明 《探求》2009,(1):53-55,15
本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危机对我国股市、出口、外汇储备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其次从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助于中国争夺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等四个方面,论述了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危机预防控制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机是潜在的风险经诱发因素的触发,通过突发事件发生以及由突发事件导致的连带效应产生的过程.危机预防管理理论指出,危机是一个从渐变到突变的长期过程,任何危机的发生发展都经过生命周期的动态演进,而重视危机酝酿期的预防控制具有更好的效果和更低的成本.应用现代危机预防管理理论,根据危机发展的周期性采取相应的管理方法,对隐性危机进行预控管理,对显性危机进行分级警示和应急管理的危机综合预控管理方法对于我国从被动型应付危机向主导型防范危机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危机预防控制的策略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危机管理控制指挥中心;建立危机风险评估机制;重视危机意识的普及,视危机为社会常态;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与救助机制;培育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和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2007年爆发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新自由主义所鼓吹和推行的价格和利率市场化、国有企业私有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等理论观点、政策主张和社会秩序以沉重打击,引发了西方有识之士对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体制模式产生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机。西方政要和学者分别从解除对金融的管制、加剧贫富分化、推行贸易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等方面剖析金融危机的实质、原因和危害,认识到新自由主义是导致这场殃及全世界的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金融危机逼迫西方国家由自由放任转向政府干预,促使西方有识之士探求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道路,扩大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影响,预示着新自由主义最终被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