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以来,在西方哲学界对现代性批判的传统以及现代哲学发生语言学转向的背景下,哈贝马斯结合了语言哲学的研究成果和言语行为理论,创立了普遍语用学,为他的交往行为理论奠定了方法论基础,从而重构了现代性的交往理性维度,以交往范式的主体间性取代了意识哲学的主客对立,交往理性的特征是论证性的、实践地生成的,在交往行为层面真实地弥合了理性的分裂。  相似文献   

2.
规范基础的问题是批判理论的中心问题,哈贝马斯构建了以普遍语用学为基础的交往行为理论,对这一问题加以阐明.然而,以语言理论为条件的交往范式遭到了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代表人物霍内特的质疑,霍内特在反思哈贝马斯语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其承认理论为基础的交往范武.规范问题又回溯到了一个老的话题,即社会发展动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周濂 《求是学刊》2005,32(2):26-31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旨在区分沟通理性和工具理性,而这一区分的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区分以言行事行为和以言取效行为,特别是能否证明以言行事行为独立于并且优先于以言取效行为.文章指出,哈贝马斯对这个根本问题的论证并不特别令人信服,在此意义上,哈贝马斯所构筑的沟通行动理论就存在根基不牢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7,(10):58-64
哈贝马斯为了诊断和治疗现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弊病,在批判和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他基于韦伯等传统合理性思想的改造,提倡通过交往合理性的重建,来解决系统入侵生活世界导致其殖民化的问题。恢复人际交往关系的和谐,需要建立一种先验性的、普遍性的共同认可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并保证交往行为的语言要满足可领会性、真实性、正当性和真诚性等有效性要求,以及需要创造一个民主、自由、公正的理想的言谈情境。哈氏交往行为理论虽然对消除工具理性的张扬具有积极意义,但缺乏现实生存的土壤,带有一定的调和、改良和"乌托邦"倾向。  相似文献   

5.
交往行为理论的提出,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异化,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促进交往与社会进化。但是,这种理论构建仍然无法摆脱二元论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哈贝马斯所寄希望于生活世界的回归仍然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6.
理性的循环:从生产范式到交往范式的理论过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性的拯救是马克思、卢卡奇、阿多诺与哈贝马斯的共同意愿,然而,从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出发,走到哈贝马斯却又回到了实证的理论。理性的批判似乎已消散殆尽。这一理性的循环的发生,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批判理论脱离生产范式造成的,物质生产永远是社会历史的前提,也是科学的社会历史理论的真正出发点。向哈贝马斯的交往范式靠近必然偏离马克思主义现实的历史辩证法,走向非批判的实证主义。  相似文献   

7.
论哈贝马斯的语言行为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以运用语言的行为为其研究对象,所论具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合理之处,是当代西方的一种别具特色的语言哲学。但他的语言行为的理论并不囿于语言研究的领域之中,它既被作为他的交往行为理论的理论基础,又是他企图重新构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出发点。然而,这种理论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分歧,以它来“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只能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背离。  相似文献   

8.
重建现代法律的合法性基础,是哈贝马斯法律理论的基本目标.为此,他首先用交往理性取代传统的实践理性,然后通过普遍语用学将其交往行动理论、商谈论与法律理论联结起来.事实性与有效性的区分构成了哈贝马斯法律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他基于法律中事实性与有效性之间的紧张关系,提出现代法律的合法性问题,主张引入商谈论来调和这种紧张关系,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法律有效性理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视角与方法,研究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创建了独到的交往理论,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构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哈贝马斯则融汇现代西方一些学派的观点与方法,对交往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创建了当代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交往理论。鉴于哈贝马斯又声言自己的理论是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出发点的,故有必要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作者认为,由于哈贝马斯离开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来谈交往、离开生产力来谈交往关系、撇开生产方式来谈交往方式,从而他的交往理论虽在个别点上与马克思的观点相似,但二者在本质上是迥异的。  相似文献   

10.
言语行为意义观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义理论研究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核心课题。在所创立的众多意义理论中 ,言语行为意义观颇具特色 ,被认为是一种集大成的意义理论。它将言语行为规定为意义的基本单位 ,强调意义作为意向性的一种派生形式 ,产生于内在心灵意向与外在言语行为规则的统一 ;从而将言语行为及其构成规则、言语交际者的意向同表达式的意义以及说话者的意义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一种多维度、全方位的意义观  相似文献   

11.
重置理性的路标:哈贝马斯现代性批判之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佃来 《求是学刊》2005,32(2):32-38
哈贝马斯是站在批判的立场上来看待现代性问题的。他对现代性的批判 ,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个方面指向社会现实层面 ,另一个方面指向思想层面。就前者而言 ,他批判了“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现象 ,主张以交往理性来改造被扭曲的现实生活世界 ,以此解除现代性困境 ;就后者而言 ,他反思了自黑格尔以来的哲学家关于现代性问题的思考方式 ,主张在破除意识哲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引入互主体性的交往理性原则来思考现代性方案。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批判话语既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又有它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进化理论在20世纪的社会理论中是一个有很大争议的主题,同时也是当代政治哲学所思考的核心问题之一。德国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代表人物于尔根·哈贝马斯的对社会进化作为“问题”的批判和重构受到不少学者的重视,而且其构筑的“批判的社会理论”所包括的最高层次就是社会进化理论。应当说,哈贝马斯是把个体同一性的发展作为一把钥匙,运用于集体同一性演变的研究,从而认识到个体和社会乃是自己建立起它们的同一性。进一步而言,他欲图在其所提出的交往理论基础上重新审视社会进化。如果把这个问题转换成正统马克思主义话语,也…  相似文献   

13.
哈贝马斯对韦伯合理性理论的改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如果我们考察了哈贝马斯(JhrgenHabermas,1929——)整个思想发展轨迹,就不难看出,他一直致力于创建一种合理性理论,似便给古典的批判的社会理论奠定一个规范性基础。而M·韦伯(MaxWeber,1864—1920)的合理性理论无疑是哈贝马斯理论创作的重要参照点。哈贝马斯之选择韦伯,主要的、直接的原因恐怕还得追溯到韦伯独特的研究论题及其方法。韦伯无疑是古典社会学家中首先、也是唯一将合理性(Rationallt)概念作为一把犀利的解剖刀,以洞悉欧洲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本质的理论家。这显然给了哈贝马斯以深深的正面启迪,而韦伯合理性理论…  相似文献   

14.
郑召利 《求是学刊》2004,31(4):28-31
对工具理性的批判始终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哈贝马斯无疑继承了这一传统.所不同的是,哈贝马斯并没有止于悲观性的批判,而是在反思现代性问题时,试图寻找走出现代性困境的出路,以达到重建理性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张彤 《学术交流》2015,(2):31-36
20世纪哲学观下移,现代社会分化不断加剧,生活世界是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与主观世界三个世界井然有序分化的背景,同时也为这三个世界重新统合起来提供了新的可能。因此,哈贝马斯提出了"生活世界"这种哲学新范式,生活世界里储存着前人所做的解释的努力及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知识。生活世界是人们以语言为中介进行交往的整体性的知识背景,而且还是人们共享与认可的各种观念和价值预设的基础。当交往行为取得成功时,人们之间达成的共识就会反馈到生活世界的基地之中,并且作为新鲜血液注入到生活世界的库存之中,而一旦人们之间发生分歧、争议和误解,生活世界就成为了防止发生分裂的具有共享意义的防护堤。生活世界从根基上支撑了交往行为,而交往行为则为生活世界提供生机活力与不尽的主题,生活世界的大坝防止了行为冲突的爆发与意义的分裂。而且,生活世界还是从更大范围内建构起批判性的社会理论的丰裕的现实土壤。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的主体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贝马斯是现代性及其主体性原则的辩护者。他不同意后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的完全消解态度 ,以交往行为理论克服了意识哲学的局限性 ,主张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之间的不可分离 ,坚持了现代性理想 ,高扬了主体性旗帜。哈贝马斯的主体性理论 ,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元  丁彩红 《社会工作》2009,(12):34-37
在校园生活中,中学生之间的言语欺凌行为并不罕见,在某种程度上,言语欺凌行为对中学生带来的伤害并不比肢体欺凌的小,甚至会留下永久的心理阴影,对其今后的成长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就中学生言语欺凌行为的现状来看,言语欺凌行为既受社会认知、个体情绪、人格特征等个体因素的制约,也受家庭、校园、社会以及情境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体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个案工作方法中的行为治疗模式对预防中学生言语欺凌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出发引出了他的"话语"理论,并基于实践与技术的区分强调了话语的实践性质,提出了"实践话语"的观念。在这种实践话语中,话语参与者以语言为媒介,针对共同生活世界中的公共议题,为了论证规范的有效性而进行提议、批判、争论和证明,从而达成了具有普遍有效性的合理共识。这样,在公共领域中,他所提出的这种实践话语理论就将伦理话语、道德话语和政治话语这三个维度内在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成为多元的价值主体之间形成合理政治共识的一种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9.
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1929年出生于德国的杜塞尔多夫。纳粹垮台时,他只有16岁,但法西斯的滔天罪行而带来的深刻冲击却使他终身难忘。1954年哈贝马斯在波恩大学获博士学位。与批判理论的社会学家阿多诺的亲密交往对哈贝马斯后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正是在阿多诺等人的影响下,哈贝马斯逐渐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批判理论的代言人。剃@以后,哈贝马斯也可以说是德国最具原创性和体金牌的社会学家了。哈贝马斯著述宏富,主要代表作有,《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变》(1962),《社会科学的逻辑》(1967,《知识与人类旨趣》(1968,恰法性危机》(19…  相似文献   

20.
王菊娥 《唐都学刊》2002,18(2):125-128
语言的形式与功能之间并非总密切相关。交际实质上是一系列的交际行为或言语行为 ,而任何言语行为由最少两种或典型的三种分行为组成 :非语内表现行为、语内表现行为和言语表达效果行为。分析言语行为以及语言的各种功能有助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掌握如何利用语言知识来实现语言的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