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的奶业发生了从“公司 农户”到“公司 奶站 农户”的组织模式变迁。这一变迁过程是由乳品加工企业主导的,奶站的出现在于乳品企业降低原料奶收购环节交易费用的需要,奶站从企业独立出来是乳品企业处理收奶环节的委托——代理问题而实施的产权激励。由于奶站不具有合作组织性质,因而奶站的独立并未改善奶户在产业链中的弱势地位和收益状况,呼和浩特市奶业发展仍需组织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2.
乳品产业链条不同阶段的各个参与主体之间呈现纵向关系。本文认为,从制度设计角度分析,建立合作社参股的企业+奶农合作社+农户的纵向组织关系,逐步走向合作社一体化的纵向组织关系是最优的乳品产业链纵向组织模式;从制度演化进程来看,应当加快改造传统散养合作模式,大力发展公司+规模化牧场模式,鼓励并提倡发展合作社一体化和农工商综合体这一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抽样调查、查阅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对山东省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乳品进出口、乳品消费及奶牛生产方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奶牛平均单产已达到5029kg,虽高于全国平均,但仍属中低产水平,提高奶牛单产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奶牛养殖的主要收入是原料奶销售,约占总收入的80%;奶牛单产达到 7169kg时的年减税纯收益仅1560.89元,奶牛业仍属弱质产业。对牛奶消费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山东省人均鲜奶的最大预期消费量约35kg左右,开发深加工乳制品是提高人均原料奶消费量预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我国奶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我国奶业产业化现状及其制约因素之后,作者提出可以在奶牛生产优势区域分别采用或同时采用“龙头”企业牵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生产基地启动型和合作组织推动型奶业产业化模式。为了创建这种奶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必须建立奶业专业市场,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与科技信息服务;积极培育乳品消费市场,引导大众牛奶消费;建立标准化的奶源基地,保证原料奶的品质;增强乳品企业的牵动能力,不断增加乳制品的花色品种,提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提出黑龙江省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诸如生产规模小、加工企业带动能力弱、农户饲养技术水平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从奶牛饲养和乳品加工的角度提出黑龙江省奶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导致乳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分析奶农行为在外部情境变化中的演化,避免我国乳品安全问题的再次发生,文章研究了乳品行业上游原料奶供给环节奶农行为演进过程,建立了奶农个体行为的网络趋同性模型,针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缺失和监管健全两种情境,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了奶农群体行为的演化稳定均衡。研究表明:在政府部门对原料奶生产监管缺失的情境下,新加入奶农的生产行为会趋同于奶农网络的初始状态(即生产劣质原料奶),同时整个奶农网络上进行劣质生产是群体唯一的演化稳定策略;在政府部门对原料奶生产监管健全的情境下,奶农群体的唯一演化稳定策略是以一定概率采取优质生产策略,其值大小取决于奶农生产成本和政府监管力度等。最后,结合"三聚氰胺"事件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30个奶牛养殖户的养殖成本与收入情况进行逐日记录,测算并分析了奶牛头均成本、头均收入等经济效益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不同养殖方式和规模下,农户养殖经济效益形成差异的原因,提出协调乳品企业和奶源基地共同发展,企业、政府部门支持原奶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于中国的乳品企业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企业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对于乳品企业来说需要构建一个高效的供应链系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个系统可以很好地协调供应商、乳品企业、各级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冲突,同时开发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阐述了乳品企业构建高效供应链系统应当树立的先进理念,指出了在构建过程中的两个重点冲突,为此,提出了五点策略。  相似文献   

9.
企业声誉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农户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声誉评价决定着农户与企业间合作关系的持久性。通过对广东省5家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0个合作农户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因子分析法及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农户在评价农业龙头企业声誉时,关注的维度依次是:与企业的合作结果、企业对农村社区的贡献、农企间的合同属性和企业对农户产品的质量要求,其中合作结果和对社区的贡献影响最大,通常认为重要的影响因子服务农户没有得到验证。农户更看重与企业的合作结果而非合作过程。  相似文献   

10.
实地调查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具有组织不规范、发展封闭性与市场脆弱性等缺陷。要克服其发展缺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基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对内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对外则嵌入农业产业价值链中,逐步形成能够产生价值、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健康成长和发展,必须“内外兼修”。对内要强化农户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外要协调好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的关系,更要处理好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生鲜乳商品的独享性和生产投资的专用性,相关法规制度不完善,奶农合作社地位薄弱以及奶站和奶企的社会责任缺失是导致生鲜乳市场买方垄断的根本原因。买方垄断导致利益分配严重失衡,进而危及生鲜乳供应链安全运行。针对奶企垄断应采取“堵”的策略,抑制其垄断行为;对奶农应采取“疏”和“鼎”相结合的策略,培育遏制垄断的外部力量,以促进公平竞争,保障我国生鲜乳供应链安全。为此,应加大生鲜乳收购的保护力度,加快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的建立,完善定价机制;尽快建立适用于奶农合作社运行的法律法规,完善奶业保险体系的建设,走规模化、合作社化和现代化养殖之路,从而实现对奶企垄断的“堵”,对处于弱势地位奶农的“疏”和“鼎”。  相似文献   

12.
首先通过合作伙伴间信任关系的博弈分析论述了信任形成的机理,然后分析了信任、合作与信息共享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信任机制的信息共享型供应链管理简易模型,指出了供应链上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的三种技术,并分析了保证供应链合作关系顺利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约束机制,最后对该模型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一个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间合作关系强度与企业利润、企业效率、合作贡献、产量、产品相似度、产品价格等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合作贡献边际递减规律"、"合作投机规律"、"合作增产规律"三大规律,进而得出,企业在参与合作时,既要关注合作的有形收益,还要看到合作的无形收益;效率相对较低的企业应选择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以获得更可靠的安全保障;合作中的"利他"行为是一种共赢行为,既会推进合作关系深化,也能为本企业带来更大的收益;企业应尽量选择与其产品线相异的企业合作;通过合作能够推进企业成本的降低和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要分析了BP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学习过程,然后以1978—2009年的中国乳业规模发展数据为基础,以奶牛年末存栏数(千头)、奶牛养殖业产值、畜牧业总产值等三个变量作为输入、中国奶牛产量作为输出,采用MATLAB2009a中的BP神经网络工具箱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国乳业发展规模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十年中国原奶产量将大幅度增长,乳业规模将迅速扩大,原料奶生产无组织管理已不适应乳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十二五”期间必须转变原料奶总量的增长方式。研究成果对于奶牛养殖业管理部门、养殖业者科学合理地规划奶牛养殖规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该文系统分析了合作制度与农业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针对新疆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合作制度发展缓慢是阻碍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促进农业基础产业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合作制度,合作制度的创新可以从主体培育、诚信建设、特色农业品牌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以及相关政策体系建设等方面来推动。  相似文献   

16.
合作社信用合作的生长既需要考察信用合作资金规模的扩增逻辑,也需要考察放贷资金的安全运作机制。借鉴新经济社会学的嵌入性理论可以发现,村社嵌入是合作社信用合作发展的基本特征。合作社信用合作嵌入村社,能够从村庄社区汲取多元的社会资源,从信用合作资金规模扩增的角度看,在乡村能人的推动下关键群体共同出资分摊了合作的初始成本,合作业务网络的构建推动着核心社员群体的形成,为信用合作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组织声誉在地域社会的口碑效益为合作社持续扩增社员规模和拓展资金来源创造了机会;从信用合作放贷资金风险防控的角度看,合作社设置的贷款额度与社员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相匹配,对放贷对象的筛选利用了村庄社区中“面子货币”的运作机理,并逐步培养了社员依规还贷的自觉意识,这都有助于合作社健全合作金融制度,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赋予农户产权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引发了林地细碎化所带来的生产成本上升、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构建满足农户合作需求的制度安排以有效激励农户合作,实现林地规模经营。笔者首先分析了现行合作经营方面的制度安排所赋予农户的权利内容,其次通过对415户林农在合作行为与意愿方面的选择信息分析了农户对合作经营的权利需求。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分析合作经营制度供给和农户需求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根据农户需求的内容提出合作经营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山东莱阳"昕秀"合作社历史起源的微观考察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发展问题。"昕秀"合作社发展的突出特征与价值体现为:"扩大经营规模、维护经济利益、实现社会效益"的合作需求,"要素化、契约性、互惠信任性"的合作机制,"循环经济、生态环保"的理念,"家庭农场"的合作模式,"注重社会效益的多元共赢"的合作效应。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民专业合作社体现为国家政策诱导、农民内在互惠互利自组织两种生成机制及逻辑理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应实现国家政策引导与农民内生组织机制相契合,实现以人为本、多要素结合的"和谐、生态环保、互惠"合作。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50年代,国共两党都试图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来消除农民贫困问题。运用比较研究法对国共两党所建立的农业合作社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异同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合作社的进退机制,法律文本上都规定社员享有自愿入社与自由退社的权力,但在实际中并未切实执行;二是在产权安排上,国民政府时期的农业合作社实行私有产权,新中国建立的农业合作社实行公有产权;三是民主管理方面,两党都强调合作社要实行社员的民主管理,但在实际中社员并不具有对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权;四是在利益体现方面,国民政府时期的农业合作社体现的是地主富农利益,新中国建立的农业合作社则较好地体现了贫农和中农利益。国民党所建立的合作社蜕变成为富人剥削穷人的工具,最终被穷人所抛弃;共产党建立的合作社,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对于提高贫下中农的政治经济地位、消除贫富分化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访谈中三位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只有选取具有合作价值的教学内容,合作学习才具有实在意义;合作小组的搭建应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恰当地进行分组,能让学生们在合作时充分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帮助;时间把握要有度并要对合作学习情况做出有效的评价。为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教师们应学习合作学习的理论知识。用扎实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强调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不能忽略独立思考.学生应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保障.此外。合作学习应与冲突或竞争共存。让学生们的思想火花相互碰撞。形成良性竞争。教学中合作学习取得的成效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作用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