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那堪”     
柳永词《雨霖铃·寒蝉凄切》中有一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其中“那堪”一词怎讲?中学语文课本未作注释,翻了几个宋词选本也未做解释,大概都认为这词不必注释。《辞海》未收此词目,旧《辞源》在“那”字下有一义项说:“那,何也。如何堪,曰那堪。”然《辞源》、《辞海》“何”字均未收“何堪”这一词目。在一般辞书查不到的情况下,所以有的教学参考书根据“那”和“堪”两个字的意思,把“那堪”讲成“哪里禁受得住”(《辞海》“堪”字有一义项是“胜任;禁受”)。此说就这句而言可说得通。然而在另一些地方碰到“那堪”一词,按上意就不一定讲得通了。  相似文献   

2.
“疾”“病”故训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疾”、“病”二字,义项颇多,其中大多没有疑义,本文不拟逐一赘述,这里仅就其作“疾病”或“病”(指人在生理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状态)字解时被误释的故训谈谈一孔之见,以便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问题的提起 “疾”、“病”二字的训解,似乎久已成为定论。其权威的训解,最早见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说文》在“疾”字条下说“疾,病也。”,在“病”  相似文献   

3.
椭字有一个义项,过去有些字韵书的解释颇欠妥适,特提出来考究一下,就有道而正焉: 《集韵·果韵》:“椭,都果切,科椭,木首杌。” 《康熙字典·木部》:“椭,又《集韵》:‘都果切。’《正韵》:‘都火切。’并音朵。科椭,木首杌也。扬子《太玄经》:‘土不和,木科椭。” 《中文大辞典·木部》:“椭,乙、都果切科椭,木首杌也。《康熙字典》:“科椭,木首杌也。扬子《太玄》:土不和,木科椭”。  相似文献   

4.
“平”字是汉语中使用率极高的多义字。旧《辞海把它分为11个义项;《中华大字典》分为41项;台湾版《中文大辞典》分为39项。迄今为止,尚未见有把“满、盛”立为它的一个义项的。不过,只要我们着意旁搜侧探,平字的满盛义蕴,是不难找到它的字源和用例的。《说文》释“平”曰:“平,语平舒也。”以此为其  相似文献   

5.
《中华大字典》、日本出版的《大汉和辞典》、台湾省出版的《中文大辞典》均在“都”字头下列了“试也”、“大指也”两个义项。列“试也”义的根据是《汉书·霍光传》:“光出,都肄郎、羽林。”颜师古注引孟康曰:“都,试也。”列“大指”义的根据是《文选·扬雄<长杨赋>》:“请略举其凡,而客自览其切焉。”李善注:  相似文献   

6.
《康熙字典》、旧《辞源》在“贝”字下列有“饰也”一义,《中华大字典》、《中文大辞典》、《大汉和字典》释“贝胄”为“贝饰也”,均以《诗·鲁颂·闷宫》“贝胄朱”毛传:“贝胄,贝饰也。朱,以朱缀之”为依据。按孔颖达疏:“贝者水虫,  相似文献   

7.
“国是”一词,今人多谓“是”假借作“事”,其误由来巳久.成书于1915年的《中华大字典》首列“是通事”义项,称“见《新序·杂事二》”,从此以讹传讹,竟至新版《辞海》《辞源》失于复审,或迳释“国是”为“国事”,或在释“国是”为“国家大计”后补云“犹言国事”,《中华大词典》亦加了个“国家大事”的含糊尾巴。 “是”字本义依《说文》为“直”,为“正”;正、直可供取法——《韩非子·忠孝》即有“皆以尧、舜之道为是而法之”,故引申为“法则”,《尔雅·释言》:“是,则也.”邢疏:“言不非之  相似文献   

8.
“度日”一辞,在解放前后出版的所有辞书中,只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不收;二是收了,不过只列出了它“过日子”的那个义项,却不列它另一个不大为人所知的义项——终日、尽日。兹为后一义项引若干条例证如下: (1) 唐·崔浩《王家少妇》诗:“闲来斗百草,度日不成妆。”这是说女主人公耽于游戏,误了梳妆,一整天也没能打扮成功。 (2) 唐·郎士元《赴无锡别灵一丈人》诗:“度日白云深。”“度日”,别本一作“终日”,可见二辞是一个意思。 (3) 唐·戴叔伦《对酒示申屠学士》诗:“山里春风度日闲。”“度日闲”即是说成天到晚悠闲散漫,这里  相似文献   

9.
释“很”     
《汉语成语词典》(甘肃师大中文系编写)“羊狠狼贪”条中将“狠”字训为“狠心”,并指出该成语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对此本人尚有异议。查《史记·项羽本纪》原文为:(宋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文中之“很”用的是本义,当训为“不听从”,决非“狠心”、“凶狠”之意。《说文》:“很,不听从也。”正是释的本义。《汉语成语词典》既指出“语  相似文献   

10.
“月部”是汉语众多部首中颇具特色的一个部首.历来大型字词书对于“月部”字的处理,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它们各自的长处和局限.本文仅就台湾省编《中文大辞典》(以下简称《中文》)“月部”字的情况作一简要分析,以从中找出一些可资学习与借鉴的东西.“月部”字在楷化之后,与“肉部”字偏旁的字形相同,两个部首的许多字容易纠缠在一起,混淆不清,给训释造成很多麻烦,以至常常张冠李戴.《中文》的“脁”字,在字形处理上,虽然误以小篆“(?)”归了“月部”,但义项的训释却能吸取前人的教训,归纳得比较清楚.对于从月与从肉的两个部首中的字形相同者,《中文》也探本泝源,以不同的义项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校勘一则许学东《淮南子·人间训》:“故蠹啄剖梁柱,走牛羊,此之谓也。”《淮南子证闻》:“刘台拱云:‘蠢啄剖梁柱,《说苑·谈丛篇>作蠹喙仆柱梁。喙,蚍蜉子也,作啄者误。剖梁柱亦当作仆柱梁,梁与羊为也。’树达按:刘校乙梁柱为柱梁,是也。改啄为喙...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登”,实为“癹(ba)”字之误。 据《说文解字》段注称:“‘皋,气白之进也……’气白之进者,谓进之见于白气滃然者也。……皋有训泽者,《小雅》‘鹤鸣于九皋’,传曰:‘皋,泽也’。泽与皋,析言则二,统言则一。”可知“皋”的本义即沼泽。再看“登”字。据《说文》,“登”字的本文为上车,引申为凡攀上高处的动作皆曰“登”,如《左传》成公十五年“登丘而望之”,《礼记·曲礼》“登城不指”。“东皋”可泛指东边的沼泽,既为沼泽,盖为低湿处,就不当说“登”,故作“登东皋以舒啸”于文理不合.  相似文献   

13.
谈声训     
一、什么是声训?“ 声训亦称“音训”。声训就是因声求义,就是用音同或音近的词来解释词义,是训释词义的方式之一。例如: ①《易·序卦》:“晋者,进也。” ②《孟子·滕文公上》:“庠者,养也;校者,教也。” ③《尔雅·释言》:“颠,顶也。” ④《说文·衣部》;“衣,依也。” ⑤《释名·释天》:“风,放也,气放散也。” 例①“晋”“进”同音,例④“衣”“依”同音,均以同音字为训。例②“庠”“养”叠韵,“校”“教”叠韵,均以叠韵字为训。例③“颠”“顶”双声,例⑤“风”  相似文献   

14.
《康熙字典·贝部》:“,《篇韵》音躉(dun),别寄异物也。亦书作趸。”《中华大字典》在“”字下注“东本切,音躉,阮韵。别寄异物也。[见《篇韵》。]”《中文大辞典》、《大汉和辞典》亦均据《篇韵》音“躉”。查《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海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第600页“女仙外史”条载:“《女仙外史》清代长篇小说。作者吕兆,字文熊,号逸日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中作者“吕兆”应为“吕熊”;“字文熊”应为“字文兆”;“号逸日叟”应为“号逸田叟”。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8页“女仙外史”条载,《女仙外史》为“清吕熊撰,署‘古稀逸田叟’,熊字文兆,《在园杂志》云吴人。”谭正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上海书店出版)1985年10月版第1387页“吕熊”条:“吕熊字  相似文献   

16.
《逸周书》是一种很重要的古书,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此书在《汉书·艺文志》已有著录,作《周书》七十一篇,言系“周史记”,列于《尚书》诸家之后。颜师古注引刘向云:“周时诰誓号令也。盖孔子所论百篇之余也。”许慎《说文》引用则称之为《逸周书》。凡此都可说明,当时学者认为此书与《尚书》有某种关系。虽然如此,《逸周书》的地位在过去历史上究竟不能同《尚书》并论,直至清末《书目答问》列之于古史类,反不如《汉志》之在《六艺略》。历代研究注释此书的也不多,于晋孔晁注后,惟有《王会》一篇多有学者讨论,书中其他部分几乎无人顾及。清代乾嘉学风兴起,才有卢文昭、王念孙等家陆续加以整理。道光时,朱右曾著《逸周书集训校释》,堪称集成之作。随后又有朱骏声、俞樾、孙诒让,以至刘师  相似文献   

17.
“以”字在文言中使用率很高。它可以作动词(李斯《练逐客书》:“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左传·昭二十五年》:“告臧孙,臧孙以难;告郈孙,郈孙以可,劝。”)、名词(《列子·同穆王》:“宋人执而其以。”)、代词(《吕氏春秋·贵信》引《周书》:“以言非信则百事不满也。”《诗·召南·采蘩》:“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候之宫。”),通副词“已”(《国语·晋语四》:“其闻之者,吾以除之矣。”)  相似文献   

18.
高亨先生《商君书注译·垦令第一》 :“声服无通于百县 ,则民行作不顾 ,休居不听。”亨按 :声服当作声技 ,技服形近而误。声即声乐 ,技即今语所谓“杂技”。说详新笺。笔者按 :“技”、“服”除了皆从“又”外 ,字形并不很相近 ,要误也只是一种可能性 ,且即使在《新笺》中 ,高氏也没有提供直接的书证 ,如果严谨一点 ,也只能说“服”疑为“技”之误。其实“服”未必是误字 ,《诗经·小雅·六月》“共武之服” ,《笺》、《尔雅·释诂》并云 :“服 ,事也” ,窃以为“声服”之“服”亦当训为事。又《诗经·大雅·灵台》“瞍奏公” ,《传》 :“…  相似文献   

19.
日前查阅《汉语大字典》车部字,发现在释义上有不少错误。我作为《汉语大字典》的编纂者之一,觉得有责任提出来进行具体分析。 一、辂:音(一)义项②释为“挽车”,引例是《管子·小匡》:“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 按《管子》之例,释为“挽车”不当。“辂马”,《国语》作“轺马”。“辂”当为“轺”字之误。  相似文献   

20.
楚辞新证     
顷读《楚辞》,于旧注每有所疑,辄翻阅古籍、字书与有关史料,以求确诂。偶有所得,则记之书端行间。今集其数则,稍事梳理,不敢信其必是,愿献诸大方,以求正焉。离骚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 “壮”字,王逸《楚辞章句》释为“年德盛日壮”。朱熹《楚辞集注》本《礼记·檀弓》之说,释为“三十日壮”。按王、朱之注似失之泥。此为屈原怨责、劝说怀王之言。屈原以为怀王之失在于斥远忠正贤良,而亲信谗贼奸邪。《离骚》诸诗多寓此意。王逸知“秽”为“行之恶也,以喻谗邪”,却不知“壮”与“秽”相对为文,当指忠正贤良者而言。“壮”训忠正贤良,乃借“壮”为“庄”。《庄子·天下篇》“不可与庄语”,《释文》曰:“庄,一本作壮”。是其证。又《逸周书·祭公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