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中国西部地区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农民倾向于选择依靠家庭和自我相结合的养老模式。潜变量个人禀赋、家庭特征、认知程度对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显著,而社区特征的影响不显著;可观测变量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从事职业、家庭男孩数、家庭生活水平、是否听说过新农保、是否听说过商业养老保险等对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显著,而性别、婚姻状况、个人年收入、家庭人口数、家庭女孩数、家庭劳动力数、家庭承包土地数、离最近公路距离、离最近县城距离等变量对农民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10):122-128
基于国家卫计委的全国农民工流动状况专项调查数据,使用递归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城乡二元社会保障对农民工进城落户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从农村社会保障方面来看,老家农村医疗保险显著阻碍了农民工的进城落户意愿,而老家农村养老保险并没有显著阻碍农民工的进城落户意愿。第二,从城镇社会保障方面来看,打工地城镇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均显著促进了农民工的进城落户意愿。第三,从同一类别社会保障来看,老家农村医疗保险对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的阻碍程度,高于打工地城镇医疗保险的吸纳程度;打工地城镇养老保险对农民工进城落户意愿的吸纳程度,高于老家农村养老保险的阻碍程度。因此,应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异地转接,并提高农民工的各类社会保障覆盖率,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促进全国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居住模式能否促进老年人主观福利的提升,关键在于老年人的居住选择偏好能否得到满足。将老年人的居住偏好是否实现作为因变量,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作为自变量,通过广义多层线性模型(GHLM)研究社会保障能否促进老年人居住偏好的实现。研究发现,仅仅32%左右的老年人居住偏好得以实现,且社会保障对老年人居住意愿实现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这与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低、保障力度不够有关。建议政府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通过将遗产税、所得税等与居住模式挂钩,帮助老年人实现居住偏好,以增进老年人主观福利。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3年七座城市的调研数据,依据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理论,采用两阶段法,将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中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作为自变量来分析社会保障对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对外来务工人员城市化意愿影响显著,而医疗保险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化意愿影响不显著。从制度供给上看,医疗保险为现收现付制,着眼于短期收支平衡,其基金性质从制度层面并不特别要求权利的积累;从制度需求上看,能享受到社会保险的外来务工人员大多为年轻人,年轻健康则意味着对医疗保险的不关注。  相似文献   

5.
为了前瞻性地研究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潜在风险 ,及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对策与措施 ,建立起可预见的有效调控机制 ,本文在对影响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基础上 ,建立了基金支付能力预测模型 ,并对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进行了预测分析。一、基金支付能力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因素分解基金支付能力是指期末结余的养老保险基金按目前的养老金支付水平支付尚能支持的时间。支持时间越长 ,则基金支付能力越强 ,支付风险也就越小 ,否则相反。如以月为支持时间单位 ,以年末为计算基础 ,则计算公式为 :年末结…  相似文献   

6.
《四川统计》2014,(9):10-14
2010年,四川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310.6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比重的16.30%,已进入老龄社会。这既为四川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出了挑战,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居家和社区养老方面,老年人居家呼叫服务平台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逐步建设;在机构养老方面,公办养老院示范作用增强,民办养老院成为重要力量,“医养结合”模式颇受推崇;在农村养老服务方面,以村为基点探索互助养老新模式;在养老产业方面,老年人对文化娱乐、健康服务、休闲旅游等方面的消费需求更加旺盛。  相似文献   

7.
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011年6月中部四省12个县的调研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民的土地转出意愿和转入意愿都普遍较低,土地转入意愿更低.年龄越大、平原地区的农民越不希望转出土地,家离县城的距离越远、土地依赖性越低和试行了新农保的农民越希望转出土地;健康状况越差、土地依赖性越低的农民越不希望转入土地,职业为务农的农民更希望转入土地.  相似文献   

8.
冯春梅  郑洁 《统计与决策》2016,(17):104-108
文章通过主成分回归分析了解影响个体积极老龄化的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城乡居民和不同年龄段居民的积极老龄化影响因素,指出安徽省居民的自我养老意愿仍然较低,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的“养儿防老”观念更强,50~59岁的新成长老年人存在“被自我养老”的现象,60岁以上的老年人自我养老意愿“城乡差别”更大.最后从实现最佳化的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的视角构建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支柱.  相似文献   

9.
农村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与态度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从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收入、职业身份等4个人口学变量考察了我国农村汽车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意愿与态度.结果表明:在"汽车下乡"政策推动下,我国农村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与态度明显增强;从农村汽车消费者的意愿与态度来看,男性较女性强;文化程度越高购买意愿与态度越强;家庭年收入越高购买意愿与态度越强;村干部购买意愿与态度最强,农村教师和工人次之,普通农民最低.  相似文献   

10.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内容.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它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在各项保险中,养老和医疗保险涉及面最广,工作量最大.我国在现阶段,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也是社会保障的一项过渡性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