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文章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发现2000-2014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集群趋势以及正向空间自相关.利用2000年、2007年和2014年31个省份的数据,实证检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资本、劳动力仍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驱动要素,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贸易开放度和交通基础设施发挥积极的协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在总效应中仍占绝对优势,而传统研究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则将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效应.  相似文献   

2.
基于多种经济增长理论,选取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多变量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为:2000—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促进了经济增长;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测算结果放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贡献率;外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存在正的空间溢出效应,2010年以来此效应不断增强;劳动力、城市化水平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1997-2013年长江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从空间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两个角度实证研究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空间经济影响特征明显,其中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呈空间溢出效应,信息基础设施呈空间竞争效应;信息基础设施的空间经济影响边际效果高于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是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率先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但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呈现先降后升"U"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Kijhhe效用函数基础上对消费者最优消费结构进行理论建构,据此对我国消费者区域偏好的结构异质性进行广义矩估计.研究显示:我国整体上正处于从解决温饱向迈向全面小康的过渡阶段;住房消费在居民消费中占据较大比重;我国消费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人口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地区开放程度对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借助DEA方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比较分析全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沿线地区硬软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及其对经济增长集约化的空间效应.研究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硬性基础设施投资处于较高的技术效率水平;区域经济增长集约化呈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与全国比较,硬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对经济带的效应明显,尤其是对西北地区产生的本地和溢出效应最大;软性基础设施投资绩效虽然明显提高整个经济带的集约化水平,但对西北地区产生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在欧亚国家决定联手打造"新丝绸之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丝绸之路"发展,学术界又很关注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宏观大背景下,运用动态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1980-2010年"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平稳性检验、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协整关系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保持着长期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引致了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又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交通建设投资效用的角度,指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消除贫苦、增加就业机会、缩小收入差距等方面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用。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人类发展指数(HDI)关系的数理分析,验证了交通建设投资与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指出,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道路建设,对实现全国区域平衡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交通基础设施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了服务贸易模式,本文探究了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对制造业区域转移的影响效应,对于构建协调、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区域经济格局具有一定意义。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行业-地区层面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显著促进了区域制造业迁出,且交通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发展均能够增强这一作用效果。异质性分析还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只对区域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迁出、东部地区制造业迁出发挥正向促进作用;低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对区域制造业迁出的促进作用大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的作用。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关联视角出发,为加快制造业区域转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构建中国2000-2015年间30个省份多样化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空间杜宾模型及偏微分方法,实证测度了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铁路在地理距离作用下对经济增长正向显著,在其他作用下不显著;公路在经济、产业和技术距离作用下高度显著,而在地理距离作用下不显著.综合距离作用分析表明,公路对经济增长存在积极的溢出效应,在统计上正向显著;而铁路则存在较弱的影响,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0.
文章考察了1999---2013年期间“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的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运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重点考察了中东欧国家层面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研究发现,民航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在“一带一路”21国层面显著为正;铁路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在中东欧国家层面显著为负;水运基础设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在“一带一路”沿线21国和中东欧国家层面都不显著;考虑控制变量之后,公路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的显著水平有所下降,甚至变得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估计了中国31个省份1999—2006年基础设施投资的相对效率,并以此代表各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的成效,进而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否存在空间溢出和门限效应。采用普通面板回归、空间面板回归和门限面板回归这三种基于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经济增长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有所提高,即证实了空间溢出和门限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中国339个地市为分析单元,对五大区进行分析,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空间杜宾面板数据模型方法,考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特征.结果表明:五大区在经济增长收敛上的表现是一致的,即都存在经济收敛情况,收敛的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其次,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的特征不同于其他四大区域,具体表现为其经济增长方式对空间位置关系较为敏感,因此在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时需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夏冰 《统计与决策》2016,(6):98-102
文章以我国各区域对应变量结合面板数据进行空间差异的测算,针对区域人口红利所致的经济增长,及其引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空间权值的进一步验证.并利用二元邻值W矩阵进行人口红利发展SDD函数权重矩阵构建模型,验证了劳动力增长过程中的区域间外溢.结果证实,少儿抚养及老年赡养对区域人口红利存在显著的外溢关联影响.我国东、中、西区域之间存在时序上人口红利外溢效益的负向关联,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东部区域与中西部区域间的劳动力资源流动应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吕勇斌  张琳  王正 《统计与决策》2012,(19):111-115
文章采用泰尔指数度量我国1990~2009年农村金融发展的地区差异性,并运用空间经济学理论,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强烈的区域不平衡性和空间依赖性,而且这个空间依赖性在加强。农村经济增长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减弱。  相似文献   

15.
主流产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引领作用,区域技术创新、资源禀赋、以及产业支持政策和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等对主流产业增长乃至区域经济增长有制约影响.文章通过研究主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引领的特点,构造了其理论模型,同时,对驱动主流产业的因素特征研究,构造了资源约束下主流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引领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理论讨论,形成了资源约束下主流产业引领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结论.  相似文献   

16.
长江经济带是长江流域最发达的地区2005年其GDP占全国总量的18%。因此对这个区域竞争力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和现实的意义。《长江三角洲一长江经济带区域竞争力研究》一文以长江经济带七省=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地域国际竞争力的总体情况、优势、劣势和国际比较揭示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区竞争力水平的三阶梯度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中国的基础设施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巴罗增长模型为基础使用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将增长差距进行分解有力地解释了中国经济增长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17.
基础设施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定量分析中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贡献.在模型中,分析了中国及其东、中、西三大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推动GDP的弹性系数,其弹性大,推动效率高,能够极大地刺激需求,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中西部地区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经典计量和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区际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分析该问题时具有较好效果,区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各省经济增长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还发现,区际产业转移、外商直接投资与创新强度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因素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多水平模型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从理论及实证两方面说明了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分析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的必要性,系统的讨论了在层次数据分析中,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各城市发展水平等级内部收敛性及区域之间的异质性问题.并与传统线性模型进行了相应的比对,发现在具有层次数据结构的分析中,多水平模型明显优于传统的OLS估计,同时所得结论能够更合理地解释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指示变量,利用基于可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和卡尔曼波分析就货币政策对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的区域影响效应进行初评研究的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不对称性差异,货币政策对东部经济增长的效应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弱:货币供给对东、中、西部经就是增长的贡献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动趋势;货币供应量对西部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率最大,中部次之,东部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